第一章 引论 1
1.1 逆向物流的定义 3
1.1.1 国内定义 3
1.1.2 国际上的定义 4
1.1.3 逆向物流与其他物流术语的比较 7
1.2 逆向物流与循环经济 9
1.2.1 循环经济的内涵 9
1.2.2 逆向物流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关系 10
1.2.3 循环经济下组织创新中的逆向物流 11
1.3 逆向物流与可持续性发展 15
1.3.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逆向物流战略 16
1.3.2 加大逆向物流科技投入、提高逆向物流企业的综合素质 16
1.3.3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实现逆向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17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8
1.5 本书主要内容、结构安排与主要创新点 26
第二章 逆向物流的运作机理 29
2.1 引言 29
2.2 逆向物流产生的驱动因素 30
2.2.1 经济因素 30
2.2.2 法规因素 32
2.2.3 企业的公民意识 32
2.3 产品被返回的原因 33
2.3.1 生产阶段退回 34
2.3.2 配送阶段退回 34
2.3.3 消费者退回 35
2.4 逆向物流的过程 37
2.5 返回产品的类型和性质 40
2.5.1 组成结构 40
2.5.2 受损程度 41
2.5.3 使用模式 41
2.6 逆向物流的参与者 43
2.7 结论 44
第三章 企业逆向物流管理中的相关因素 47
3.1 引言 47
3.2 逆向物流的相关信息 49
3.2.1 产品组成成分 50
3.2.2 产品回收的数量及不确定性 50
3.2.3 回收处理后的产品及材料的市场需求 52
3.2.4 产品回收及废弃物管理方式 52
3.3 逆向物流中的战略因素 53
3.4 逆向物流中的运作因素 55
3.5 产品回收方式 58
3.5.1 修理 59
3.5.2 磨光 60
3.5.3 再制造 61
3.5.4 选择性回收 62
3.5.5 材料再生 63
3.6 逆向物流成本分析 67
3.6.1 产品生命周期的物流成本组成分析 67
3.6.2 逆向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 68
3.7 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主要障碍分析 70
3.7.1 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外部障碍 71
3.7.2 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内部障碍 73
3.7.3 逆向物流自身特点带来的障碍 74
3.8 结论 76
第四章 政府监控下企业废旧产品回收模式研究 78
4.1 引言 78
4.2 模型假设和符号变量 81
4.3 政府监控下的回收模式 83
4.3.1 Model C—协同回收模式 83
4.3.2 Model M—生产商回收模式 86
4.3.3 Model R—零售商回收模式 88
4.3.4 Model 3P—第三方物流回收模式 91
4.4 几种回收模式的比较 94
4.5 结论 96
第五章 逆向物流网络结构设计 98
5.1 引言 98
5.2 逆向物流网络功能分析 98
5.3 逆向物流网络与其他物流网络的比较 101
5.3.1 逆向物流网络与传统的生产—配送网络的比较 101
5.3.2 逆向物流网络和废弃物处理网络的比较 103
5.4 逆向物流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 103
5.4.1 逆向物流网络特征 103
5.4.2 逆向物流结构的影响因素 105
5.5 逆向物流网络结构类型 108
5.6 逆向物流网络设计原则及方法 111
5.6.1 逆向物流网络设计原则 111
5.6.2 逆向物流网络设计方法 114
5.7 结论 118
第六章 含多种回收方式的逆向物流网络设计 121
6.1 引言 121
6.2 模型建立与分析 123
6.3 一个数值算例及一些结论 129
6.3.1 “传统”情况 129
6.3.2 仅有再制造的情况 131
6.3.3 包含修理和再制造的情况 133
6.3.4 参数分析 137
6.4 结论 138
第七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 140
参考文献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