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增订“文心雕龙研究”征引各家著述简表 8
文心雕龙研究例略 13
重修增订“文心雕龙研究”序 17
第一章 绪论(文心雕龙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23
一、前言 23
二、文心雕龙研究的回顾 25
三、文心雕龙研究角度的转变 39
四、文心雕龙研究的瞻望及其应循之途径 53
第二章 梁刘彦和先生年谱 71
一、谱前(东莞刘氏世系之考订) 71
二、年谱(谱主刘勰之生平行谊) 76
三、谱后(刘勰史传及后人研考文字节录) 121
第三章 文心雕龙板本考 131
一、手钞本九种 132
二、单刻本十八种 143
三、评注本十三种 164
四、校本二十种 180
五、选本十二种 190
第四章 文心雕龙之美学 199
一、美学与文心雕龙 199
二、艺术的架构 200
三、美学的基础 214
四、能量的涵藏 222
五、情意的表出 222
六、美感的回顾 228
第五章 文心雕龙之史学 249
一、史官建置与史学演进 249
二、阐明史著的义例 250
三、扬搉史书的利病 253
四、依经附圣的思想 254
五、史家责任与著述目的 255
六、学以练事的强调 257
七、史料的整理与鉴别 258
八、综论史法四原则 261
九、结语 262
第六章 文心雕龙之子学 267
一、写作本文的动因 267
二、诸子及其著述 267
三、彦和对先秦子学的重大发现 268
四、先秦诸子与文学 274
五、结语 276
第七章 文心雕龙“文原论” 279
一、赞圣述经的写作动机 279
二、百川汇海的宗经思想 283
三、以卫道为主的正纬与辨骚 287
四、由五经衍生的文体论 290
五、依经树则的修辞观 294
六、从经学出发的批评理则 297
七、刘彦和是古文经家 299
八、结语 302
第八章 文心雕龙“文体论” 309
一、前言 309
二、彦和文体论的思想渊源 312
三、文体论二十篇的基本架构 314
四、文体论二十篇的成规定例 322
五、彦和运思行文的方法 328
六、结语 331
第九章 文心雕龙“文术论” 337
一、前言 337
二、三点基本认识 338
三、重要的理论 340
四、创作的体系 349
五、实际的规范 359
六、结语 398
第十章 文心雕龙“文评论” 407
一、文心雕龙批评论的全面性 407
二、刘彦和的基本主张 409
三、批评的避忌 416
四、批评的理则 421
五、批评家应有的素养 430
六、文学批评的外缘问题 436
七、结语 441
第十一章 结论(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史”上之地位) 447
一、研究缘起 447
二、文心雕龙五十篇之分类 449
三、文心雕龙立论要旨 452
四、刘彦和著述文心雕龙的动机 455
五、文心雕龙成书与佛教 457
六、文心雕龙的缺点 459
七、研读文心雕龙的门径 460
八、文心雕龙对学术界的影响 463
九、文心雕龙的评价 465
十、结语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