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中国文坛的早春(1977) 1
重回文艺界 1
何其芳的逝世 10
第一次接触广州文艺界 18
短篇小说座谈会始末 23
向“文艺黑线专政”论开火 37
第二章 新时期文学的兴起(1978) 60
关于30年代文艺的争论 61
对《严峻的日子》等的批判 70
出差武汉三镇 74
遭遇忠言 79
闯开写知识分子题材的禁区 82
儿童文学作家座谈会 85
文联全委扩大会与文联各协恢复活动 89
凤凰涅槃:《文艺报》复刊 97
《伤痕》的发表 102
“伤痕文学”作为概念 104
第三战役:对准“文艺黑线”论 109
繁荣短篇小说创作成为关注重点 113
沉闷的长沙文艺界 114
二访广州 119
三刊编委会与真理标准讨论 126
为作家作品平反 154
广东文学座谈会的召开与“新时期文学”词语考释 181
启动短篇小说评选活动 184
思想解放的锣鼓 193
第三章 大辩论与大前进(1979) 193
为“四五”诗歌正名 196
长篇小说作者亟待冲出思想牢笼 203
一篇来稿引出的一个故事 206
茅盾的一封信引起的 213
评委们对短篇评奖作品各抒己见 214
文学理论批评座谈会 218
巴金率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法国 249
重提“写中间人物”旧案 252
关于《大墙下的红玉兰》的讨论 255
解冻文学? 263
《为文艺正名》引起争论 269
《向前看呵!文艺》引起争论 275
短篇小说《我应该怎么办》及其反响 279
“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 282
《文学:回忆与思考》的征稿 284
《“歌德”与“缺德”》风波 291
短篇小说《重逢》引起争议 294
《文艺情况》创刊 297
好得很,还是糟得很? 300
风景这边独好 306
《电影工作简报》事件 311
列席上海文艺创作会议 314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成立和部分期刊主编会议 324
公开清算《纪要》的时机到了 335
“十七年”和“三年” 337
《乔厂长上任记》事件 339
“文艺为政治服务”口号的终结 347
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作品引起关切 352
第四次全国文代会 359
长篇小说读书会 362
无政府主义思潮 368
第四章 与人民同呼吸(1980) 371
创作扫描 371
樊骏来信谈《黄河东流去》 375
公刘评顾城 376
黄秋耘评张洁引起非议 378
《收获》第一期推出四个中篇 380
剧本创作座谈会 382
李子云来信 384
青年诗人熊召政为民请命 386
《文艺报》1980年工作要点 388
宋遂良来信 394
文学,要关注九亿农民 396
周扬、沙汀推荐《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410
贵州文坛纪事 412
成都七日 420
到简阳访周克芹 425
重庆文坛掠影 428
对形势的忧虑 431
《文艺报》举办第二次长篇小说读书会 432
文艺局给我们出题目 434
张光年约谈《文艺报》改版问题 435
贺敬之谈文艺形势 439
关于中篇小说《人到中年》 440
反封建主义与反官僚主义 442
《当代女作家作品选》的遗憾 443
正式宣布《文艺报》改版 448
对《文艺报》的批评 450
老作家蹇先艾的品德 452
王蒙刮起创新风 454
青年文学创作会议推迟召开 461
何士光及其《乡场上》 462
中篇小说评奖做出决定 465
上海作协召开短篇小说座谈会 467
访江苏文学界 476
写农村题材的困惑 479
沙叶新文章惹了点事 481
领导核心的分歧 482
文坛动向令人关注 486
唐祈评公刘 488
当代文学讨论会在昆明召开 489
唐因谈文艺思想上的两种倾向 497
要发出时代的声音 498
中篇小说评奖委员会名单确定 501
第五章 在风雨中跋涉(1981) 502
《文艺报》改版 502
鼓浪屿会议 504
温小钰:“我们还是肯定得太少” 506
邀黄秋耘开专栏 509
姚芳藻约我为《中国百科年鉴》撰稿 511
喜读张弦《未亡人》 512
散文家岑桑 515
蹇先艾著文评何士光 517
党员领导骨干会议 519
周良沛评邵燕祥 525
顾尔镡《也谈突破》挨批 528
与包川讨论新作 530
家乡文事 534
中篇小说评奖启动 537
陈辽论农村题材小说 543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546
与柳溪的结识 547
文学新人孙健忠 549
任白戈为《徐懋庸选集》写序 550
两面夹击 551
送别茅盾 553
张庆田评汤吉夫 554
《苦恋》事件 556
周扬召集专门会议研究《文艺报》问题 562
新诗评奖:《诗刊》拒绝刘白羽的信 564
艾芜第三次南行 571
三项文学评奖颁奖大会 573
“不能不偏不倚” 577
云南作家群声援冯牧 579
湖南作家群 580
向作家进一言 583
反自由化 586
中国文联召开座谈会 589
青年评论家谢望新 590
获奖中篇小说集出版问题 593
困惑的情绪 595
二唐《论〈苦恋〉的错误倾向》发表 602
继续倡导农村题材创作 603
关于文艺评论的一封信 606
小说《初春》遭冷遇 608
担心思想解放运动的成果被否定 611
要振奋精神 613
戴厚英的《人啊,人》 614
《小说创作漫评》出版 617
赴香港参加现代文学研讨会 618
后记 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