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自序 1
我们怎样面对新世纪的人文困境 1
沾血的灵魂——回眸共和国同龄人的心路历程 5
历史在这里沉思 17
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 22
你在哪里——精英文化的守望者 28
思想误植的背后 32
“五四”文化批判精神可以取消吗?! 36
人文精神的失落与重新选择 39
物欲时代的人性反思 43
在“清贫的思想”和“慷慨悲歌”的激情之间 46
文化放逐后平面化写作带来的精神灾难 49
救救中国文学 52
失落和停顿 56
城头变幻大王旗 59
寻觅失踪的乌托邦 61
人文精神与文人精神 63
打捞人格和正气 65
谁来守护人格 69
谁来守护正义和道德 73
寻找激情时代的面影 77
寻觅激情 80
道德虚无和实用原则弊端 82
在个人道德与公众道德之间 86
近代农民革命断想 90
再读金圣叹 95
想起了胡风 98
在横眉与俯首之间 102
女奴、女性和女权的文化选择——1998年重庆“两性对话”会议上的发言 106
女权主义的悲哀 109
走进女性的“私人生活”领域 113
谛听玄思的天籁——陈染《不可言说》《声声断断》读札 119
文本与女性——梁晴小说读札 123
角色反串的文化底蕴 131
男性也须成为女性觉醒的社会角色 133
女人和男人的共同悲哀 135
不可忽视的官僚资产阶级形象描写 137
——20世纪两次资本主义语境中的文学状况 145
对性描写的反思 145
梦话扬州 150
《闲话扬州》的闲话 153
中国大学的学与术及校制改革 156
“仿古”语言的反动和冒险的意义——贾平凹《高老庄》读札 164
“新汉语文学”的尝试 ——贾平凹《怀念狼》读札 168
怎样确定历史和美学的坐标——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札记 175
答《美文》杂志“90年代写作随访” 181
断然两截的思想和艺术——重读老舍 183
在疏离“伟人”的背后——茅盾诞辰百周年再祭 188
从姚雪垠的受宠到老舍的“写不了”谈开去——“十七年文学史”的艰难命题 193
警惕当下现实主义写作的异化 198
寻找心灵的栖居地 207
叩击死亡之门 210
“知青文学”片论 212
反躬“知青小说” 216
“知青文学”的细读与别解 224
——序姚新勇《主体塑造与变迁》 228
三代风流,一片辉煌——江苏中篇小说五十年 228
读《凤凰琴》所想起的 241
关于长篇小说《生命是劳动与仁慈》与刘醒龙的通信 248
《成长如蜕》读札 258
秦淮沧桑的百年历史长卷——庞瑞垠《秦淮世家》三部曲读后 263
叩问乡土小说 267
文学有病,人知否?! 272
刊物的使命——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的几点建议 275
女性小说的诱惑力 278
“晚生代”的生命力 283
“晚生代”小说再认识 288
走出“五四”——序范钦林《“五四”形态论》 292
在理论与批评之间言说——序王达敏《新时期小说论》 296
基督的再生与永恒——基督的最后诱惑》读札 300
永远的榴梿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