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编 第37册 僧肇思想研究 以《肇论》为中心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庆彰主编;王月秀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862542613
  • 页数:197 页
图书介绍:

上册 1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缘由与目的 1

第二节 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3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进路 24

第四节 研究范围与意义 28

第一章 僧肇与《肇论》 33

第一节 僧肇的生平、著述与思想背景 33

一、僧肇的生平传略 33

二、僧肇的著述问题 34

三、僧肇的思想背景 41

第二节 僧肇与玄、佛交涉的时代思潮 50

一、玄学与佛学的交涉 50

二、「格义」弊端 52

三、僧肇与玄、佛交涉的时代思潮的关系 56

第三节 《肇论》结构安排 57

一、前人《肇论》结构安排 58

二、本文《肇论》结构安排 64

第四节 《肇论》的基源问题 66

第五节 小结 68

第二章 〈般若无知论〉探析 71

第一节 〈般若无知论〉的撰作缘由与方式 71

一、撰作缘由 71

二、撰作方式 72

第二节 〈般若无知论〉析义 74

一、正标无知的宗旨 74

二、问答料简 78

第三节 僧肇与刘遗民的对话析义 92

一、〈刘遗民书问〉的致问背景 92

二、讨论「圣心之异」的问题 94

三、讨论圣心应会「无相与变」的问题 101

四、讨论「无当」、「无是」的问题 105

五、僧肇总答 107

第四节 〈般若无知论〉释疑 108

一、般若「无知」释名 109

二、般若「无知」内涵 109

三、般若本具「无知」 111

四、就「无知」说论僧肇思想与道、玄的关系 113

第五节 小结 115

第三章 〈不真空论〉探析 117

第一节 〈不真空论〉的撰作缘由 117

第二节 僧肇「不真空」义 120

一、序文 120

二、正文 121

第三节 就〈不真空论〉论僧肇思想与玄学的关系 129

一、就般若三宗论僧肇与玄学的关系 131

二、就「有」、「无」概念论僧肇思想与玄学的关系 134

第四节 论〈不真空论〉传统解题 135

第五节 僧肇驳正般若三宗的对象商榷 140

一、心无宗 141

二、即色宗 146

三、本无宗 150

第六节 小结 158

第四章 〈物不迁论〉探析 161

第一节 问题提出 161

第二节 〈物不迁论〉的宗旨定位 164

一、旨言物性 164

二、未直言物性之因 164

三、取材动静议题之因 165

四、以「不迁」立篇名之因 166

第三节 〈物不迁论〉的思想渊源 167

一、物性 167

二、时间 168

三、去来 169

四、因果 169

五、功业 170

第四节 〈物不迁论〉驳正的对象 171

一、执「不迁」者 172

二、执「迁」者 173

第五节 〈物不迁论〉以「迁」「不迁」明物性 176

一、不去不来明物性 177

二、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明物性 181

三、两言一会明物性 183

第六节 〈物不迁论〉诠释议题的检讨 187

一、「各性住于一世」 188

二、「昔物不至今」 190

三、「如来功流万世而常存」 191

四、回应汤用彤以体用释静动之说 192

五、图示以明僧肇「物不迁」说 193

第七节 小结 196

下册 199

第五章 〈涅盘无名论〉探析 199

第一节 〈奏秦王表〉析义 200

第二节 有关涅盘之体的对话 205

一、导言——【开宗第一】 206

二、讨论「名」、「实」的关系 209

三、讨论涅盘何能出于「有」、「无」之外 219

四、讨论涅盘何能「不出不在」 222

第三节 有关涅盘与众生关系的对话 226

一、讨论三乘之位与涅盘的关系 226

二、讨论是否有三乘之异 229

三、讨论结习是顿尽或渐尽 232

四、讨论「动」、「寂」的关系 237

五、讨论涅盘有无始终 241

六、讨论众生能否得涅盘 244

第四节 探僧肇翼姚兴「涅盘无名」之说 248

一、姚兴〈与安成侯嵩书〉要义 248

二、僧肇翼姚兴「涅盘无名」说 258

第五节 小结 260

第六章 〈涅盘无名论〉真伪考 263

第一节 〈涅盘无名论〉真伪考史 263

一、主要论据 265

二、回响之见 281

第二节 证〈涅盘无名论〉是僧肇作 301

一、据僧肇《注维摩诘经》的涅盘思想 302

二、据〈涅盘无名论〉有顿悟渐修的思想 307

三、据〈涅盘无名论〉与僧肇他论成有机体 317

四、据僧肇涅盘思想的「听习」来源 321

第三节 小结 349

第七章 《肇论》及其诠释的检讨 351

第一节 《肇论》的诠释难处 354

一、语言弔诡难解 354

二、运用道、玄的语汇 356

三、「寄之狂言」 358

四、富有驳正用途的名言施设语句 359

五、有赖个人实修的体证工夫 361

第二节 《肇论》诠释的检讨 363

一、文化典范的转移 363

二、《肇论》旨言出世间法 365

三、圣言常是殊文异说 365

四、义理与考据难能兼顾 366

五、直接与间接资料取用程度有别 367

六、理智治学与直观洞识难能兼顾 367

七、僧肇语汇蕴涵多重性 368

第三节 小结 368

结论 371

附录 373

参考书目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