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一、传统心态与鸦片战争 3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思想界认识世界的变化趋势 3
传统心态和鸦片战争 15
鸦片战争时期传统海防观的影响与扬弃 28
鸦片战争时期“通经致用”思想刍议 43
二、曾国藩与洋务思潮 57
试论曾国藩的建军思想 57
试论曾国藩镇压太平军的战略思想 71
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与洋务运动 92
近代海关与洋务思潮论略 110
洋务运动时期海防教育思想略论 125
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思潮的转型 137
三、人物思想刍议 153
孙中山与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之比较——以辛亥革命时期为例 153
章太炎的中西文化观 169
严复与章太炎进化论思想的比较 182
严复与辜鸿铭文化心态的比较 193
吹响近代社会思潮转型的战斗号角——评严复思想学说的启蒙价值 208
容闳与近代“教育救国”的思想和实践 223
《闽警》与林森早期思想探究 233
试论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法制思想的新认识 245
试析王亚南的文化观 278
四、海洋观探微 293
地理大发现与中国海洋观的演变 293
明代福建海商力量的崛起及其对海洋观的影响 307
浅议施琅的海权意识与“大一统”思想 323
郑成功的“通洋裕国”论与施琅的“设关通洋”说述论 332
略论清代前期沿海地区士人对世界的认识——以闽、粤、浙为例 347
重议海塞防之争 361
晚清海防教育与国民海权意识的觉醒 373
五、史学漫谈 389
谈谈近代百年抗争史 389
近代中国为什么需要救 400
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太平天国中西文化观蠡测 410
太平天国法制思想发展的轨迹 423
从“扶清灭洋”到“扫清灭洋”——景廷宾起义的历史地位刍议 436
历史反思与时代课题——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比较的若干启示 449
浅谈二十世纪初中日跨文化传播活动及其影响 456
漫谈同安的“异姓联宗”与炎黄子孙的同根意识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