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从远方遥望上海&玛丽·格莱尔·白吉尔 1
前言:上海与中国现代化 1
第一部分开埠(1842~1911) 3
第一章 上海城里的外国人(1843~1853) 3
“蛮夷”的到来 3
从纳贡制到条约制 7
双重误解 9
为什么是上海? 11
外国人特定居住区 18
双重面貌的城市 20
第二章 地方外交和国家政治(1853~1864) 27
小刀会占领中国城(1853~1855) 27
太平军的进攻(1860~1862) 30
中国人定居租界 33
上海模式与条约制度 37
第三章 上海资本主义的诞生(1860~1911) 39
对外贸易,增长的动力 39
世界主要的港口之一 41
银行和投机 43
早期工业化(1860~1895) 48
工业的新崛起(1895~1911) 52
洋行与会馆公所 54
买办 58
中外资本主义 61
外国领事——经济舞台上摇摆不定的角色 63
没有结果的官方现代化运动 65
第四章 上海社会万花筒 71
早期上海滩的居民 71
租界里的日常生活 79
中国人社会 84
第五章 租界模式 95
公共租界 95
例外的法国人 102
中国士绅缓慢的动员 107
城市现代化与思想转变 110
第六章 1911年革命 114
“杀呀!杀呀!万众直前……” 114
没有未来的资产阶级革命 118
对未来失望 122
第二部分 大都会(1912~1927) 129
第七章 上海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1921~1937) 129
1920年代的经济奇迹 129
上海的新企业家 134
商业资产阶级的初创时期 140
国民党与经济制度现代化(1927~1937) 142
国家资本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 146
第八章 革命的熔炉(1919~1937) 151
革命力量的高涨 151
上海的革命政党 154
1925年五卅运动 157
国民党镇压共产党 159
外国人的恐慌 162
蒋介石与1927年“四一二”事变 164
从起义罢工到城市恐怖:共产党影响在上海的衰弱 167
救亡运动和群众运动的新高潮 171
第九章 秩序与犯罪(1927~1937) 179
大上海市政府 179
道德秩序与社会控制:新生活运动 183
国家与社会的相互交织 185
不相称的结果 187
犯罪盛行 188
鸦片与“犯罪肆虐” 191
青帮与“法国亲戚”(1927~1932) 193
掌控华界 196
第十章 海派文化与现代性理念 202
城市新貌 203
消费的狂热 211
对外国影响的开放 214
时空转换 220
崇尚体魄和外表 222
“摩登女郎” 223
新式娱乐活动 225
上海的文学与文学在上海 228
上海和新艺术 234
早期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237
第三部分 一个时代的结束(1937~1952) 247
第十一章 战争,沦陷和国际地位的终止 247
淞沪之战和中国城被占领(1937年) 248
孤岛(1938~1941) 252
慕尼黑和维希对租界的影响 254
上海精神到哪去了? 255
黑暗世界(1941~1945) 257
沦陷的上海 262
抵抗 263
合作分子 267
生存 271
第十二章 返回革命潮流中(1945~1952) 282
从梦想到幻灭(1945~1949) 283
上海资产阶级的最后一把火 286
中国自由主义的尾声 289
共产党攻克上海前夕 296
1949~1952年的上海 298
统一战线的战略 304
社会进入新秩序 308
第四部分 共产党领导下的上海 319
第十三章 上海地位的变化 319
计划经济的支柱 319
规模宏大的工业基地 322
城市建设被迫停止 328
严格控制下的社会 334
新的不平等 341
“文化大革命”和上海“激进主义思潮” 346
第十四章 重振雄姿(1990~2000) 361
改革列车的尾灯 361
龙头 370
浦东与再现辉煌的城市 376
新上海人 381
娱乐、金钱与自由 386
海派的幽灵 389
尾声:迈向21世纪的上海 395
大事记 401
参考书目 407
译后记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