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451
第十二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452
第一节 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452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457
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470
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480
第四篇 宏观均衡 485
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 486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486
第二节 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497
第三节 货币需求的面面观 501
第四节 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与宏观角度 507
第十四章 货币公供给 513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513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523
第三节 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534
第四节 “超额”货币及其反映的规律 538
第十五章 财政收支、公债与货币供给 544
第一节 与金融紧密联系的一些财政概念 544
第二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相互联系的历史演变 549
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联系的理论模型 554
第四节 国债与货币供给 557
第十六章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565
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565
第二节 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 572
第三节 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和理论探索 580
第十七章 开放经济的均衡 587
第一节 国际收支 587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595
第三节 国际储备 600
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 604
第五节 对外收支与货币均衡 613
第六节 对外收支与市场总供求 620
第十八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625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625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630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637
第四节 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 641
第五节 通货膨胀对策 646
第六节 通货紧缩 650
附录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 655
附录二 对翻译经济学词汇不要就中文望文生义 656
第十九章 货币政策 658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658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669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675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 683
第五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690
第六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697
第七节 汇率政策 701
第八节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和政策协调 710
第二十章 LS-LM模型与总供求均衡模型 722
第一节 L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722
第二节 LS-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732
第三节 总供求均衡分析 738
第四节 开放经济的模型 744
第五节 模型与中国经济环境 749
第五篇 金融监管 753
第二十一章 金融监管 754
第一节 金融监管界说和理论 754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761
第三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768
第二十二章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775
第一节 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775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组织 780
第三节 金融监管协调的基本内容 784
第四节 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未来发展 791
第六篇 分论 795
第二十三章 金融与发展 796
第一节 金融与经济增长 796
第二节 金融压抑与经济增长 807
第三节 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 811
第四节 计划经济下的“金融压抑”和中国的金融改革 819
附录 若干发达国家的金融改革 822
第二十四章 金融脆弱忆与金融危机 825
第一节 金融脆弱性生成的内在机制 825
第二节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 830
第三节 金融危机 836
第四节 金融危机的防范与治理 843
第五节 中国的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850
附录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危机 854
第二十五章 货币经济与实际经济 862
第一节 两个两分框架 862
第二节 虚拟资本 868
第三节 货币中性抑非中性 875
附录 名词术语中英对照 881
第一章 881
第二章 882
第三章 883
第四章 884
第五章 886
第六章 887
第七章 890
第八章 892
第九章 894
第十章 896
第十一章 896
第十二章 897
第十三章 897
第十四章 898
第十五章 899
第十六章 899
第十七章 900
第十八章 900
第十九章 901
第二十一章 903
第二十二章 903
第二十三章 903
第二十四章 903
第二十五章 904
参考文献 905
(一) 905
(二) 905
(三) 905
(四) 905
(五) 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