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0.0.前言 1
1.0.1992年语言研究综述 1
1.1.现代汉语研究综述 1
(一)语音部分 1
(二)语法部分 4
(三)词汇部分 9
1.2.近代汉语研究综述 15
1.3.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综述 22
1.4.修辞学与语用学研究综述 25
1.5.社会语言学研究综述 30
1.6.心理语言学研究综述 34
1.7.计算语言学研究综述 40
1.8.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综述 48
2.0.语文政策 57
2.1.柳斌在199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关于语言文字工作问题的发言(全文) 57
2.2.关于开展直辖市、省会城市社会用字检查评比的补充通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63
2.3.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 64
*西单商场召开牌匾用字规范化现场会 67
【北京市】 67
2.4.各地语言文字工作简报 67
【上海市】 68
*加强商店牌匾、广告等用字管理 68
*上海市体委关于做好第八届东亚运动会用字工作的通知 68
*上海举办第八届我爱祖国语言美电视竞赛 68
*省教委对全省教育系统发出通知 69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大力推广普通话 69
【广东省】 69
【福建省】 69
*推广普通话进行检查验收 69
【安徽省】 69
*广州市召开语言文字工作表彰大会 70
【河北省】 70
*河北省语言文字监督工作规定 70
【河南省】 71
*郑州市社会用字管理工作初见成效 71
*书法家带头写规范字 71
【黑龙江省】 71
*哈尔滨市语委会正式成立 71
【湖北省】 72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建文明城,迎农运会 72
*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开展社会用字检查 72
【江苏省】 73
*省教委就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提出四条具体贯彻意见 73
【辽宁省】 73
*沈阳市要求“一节两会”用字规范 73
【内蒙古自治区】 73
*《青海省社会用字管理办法》正式颁布 74
【山东省】 74
*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工作汇报会在济南召开 74
【青海省】 74
*召开盟市语委主任扩大会议,协助教育和科研 74
*省语委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 75
【山西省】 75
*省语委关于社会用字管理的通告 75
*太原等地市建立语言文字工作机构 76
【四川省】 76
*重庆举办“国光杯”普通话大赛 76
*四川中师推普检查组对全省中师进行了检查验收 76
*四川省高等师范院校推普工作会在峨眉山市召开 7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施行汉语言文字使用管理暂行规定 77
*宁波、杭州两市成立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78
*杭州大学举行座谈会拥护《人民日报》(海外版)改用简化字 78
【云南省】 78
【浙江省】 78
*成立省“普通话测试中心” 78
【澳门】 79
*澳门、珠海举行普通话邀请赛 79
3.0.大事记 80
3.1.中国语言学年历 80
3.2.学术会议纪要 119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 119
【语用所学术年会暨学术委员会会议】 120
【第三届全国现代语言学研讨会】 121
【第三届现代汉语语法研讨会】 122
【第三届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 123
【中国语文研究40年学术讨论会】 124
【现代汉语语料库选材原则专家论证会】 126
【第二届应用语言学学术讨论会】 127
【语文现代化运动100周年纪念会】 128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学术讨论会】 129
【首届国际汉语语言学会议】 130
【首届汉语考试国际学术讨论会】 131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七届年会】 133
【全国第二届古汉语学术讨论会】 133
【1992社会科学中文电脑研讨会】 134
【“语言与文化”学术研讨会】 134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1992年年会】 135
【中国语言文化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 136
【张志公语言和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 136
【第七届现代汉语语法讨论会】 137
【中国修辞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138
【陈士林(1916.10.22.—1992.4.8.)】 139
3.3.故世学者 139
【于道泉(1901.10.28.—1992.4.12.)】 140
【夏延章(1925.1.—1992.4.)】 141
【林祥楣(1922.3.13.—1992.4.20.)】 142
【唐文(1931.8.—1992.6.16.)】 142
【朱德熙(1920.10.—1992.7.19.)】 143
【戚桂宴(1916.9.2.—1992.7.20.)】 144
【贺德扬(1936.2.20.—1992.10.10.)】 145
【张涤华(1909.6.21.—1992.12.22.)】 145
4.0.学术基金和获奖成果 14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语言学部分】 146
【中华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语言学部分】 147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 148
【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 149
【陈望道修辞学基金】 149
【李国香奖学金】 149
【上海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学术成果奖语言学部分】 149
【安徽省第二次社会科学成果奖语言学部分】 150
【福建省科研基金项目】 150
【江西省获奖研究成果】 150
【辽宁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 151
【四川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51
【山西省国家级科研项目】 152
【山东省国家级、省级研究项目】 152
【浙江省国家级、省级研究项目】 153
【浙江省获奖研究成果】 154
【香港城市理工学院科研项目介绍】 155
5.0.专著提要 157
5.1.理论专著 157
◎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张志公) 157
◎当代跨学科语言学(卫志强) 158
◎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与指导(张玉来等) 158
◎语言学概论(叶宝奎) 159
◎逻辑语义学研究(朱水林) 160
5.2.现代汉语专著 161
◎呼唤柔性——汉语语法探索(史有为) 161
◎汉字文化漫笔(曹先擢) 161
◎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马庆株) 162
◎同义词语的研究(周荐) 163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分析(吴竞存等) 164
◎现代汉语特殊句式(宋玉柱) 164
◎古文标点例析(王迈) 165
◎近代汉语概论(袁宾) 165
◎笔记文选读(吕叔湘) 165
5.3.古、近代汉语论著 165
◎诗经通译新诠(黄典诚) 166
◎诗经句法研究(杨合鸣) 167
◎水浒词汇研究·虚词部分([日]香坂顺一) 167
◎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柳士镇) 168
◎注释学纲要(汪耀楠) 168
5.4.方言专著 168
◎常用字广州话读音表(何同祥) 168
◎海盐方言志(胡明扬) 169
◎汉语方言学导论(游汝杰) 170
◎扬雄《方言》研究(刘君惠等) 171
◎桐庐方言志(桐庐县志编委会等著) 171
◎牟平方言志(罗福腾) 171
◎郑州方言志(卢甲文) 172
5.5.语用与修辞著作 173
◎变异修辞学(冯广艺) 173
◎交际语言学导论(刘焕辉) 173
◎接受修辞学(谭学纯) 175
5.6.论文集 175
◎国际语言社会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专集·第97期(孙宏开等) 175
◎郭在贻语言文学论文集(郭在贻著) 176
◎廖秋忠文集(廖秋忠著) 176
◎民族语文研究新探(中国民族语文学会编) 177
◎宋元明汉语研究(程湘清主编) 178
◎修辞学艺术探新(张炼强著) 179
◎语法研究与探索(六)(中国语文杂志社编) 180
◎云南民族语言文化研究(盖兴之著) 180
◎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和发展——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袁毓林选编) 181
5.7.工具书 182
◎古代汉语虚词类解(陈霞村著) 182
◎广雅诂林(徐复主编) 182
◎广韵四用手册(林涛编) 182
◎《世说新语》辞典(张永言主编) 183
◎汉语小字典(汉语小字典编撰组编) 183
◎现代汉语知识大词典(高更生、谭德姿、王立廷主编) 184
◎语词法学词典(王维贤主编) 184
◎中国军事谚语(罗福良编) 185
◎中古汉语语词例释(王云路、方一新著) 185
5.8.民族语言专著 186
◎贵阳布依语(吴启禄著) 186
◎景颇语语法(戴庆厦、徐悉艰著) 186
◎黔滇川彝语比较研究(丁椿寿著) 187
◎民族语文理论政策讲座(云南省民语委组织编写) 187
◎台湾高山族语言(陈康编撰) 188
◎现代瑶语研究(舒化龙编著) 189
◎藏缅语族语言词汇(黄帆主编) 189
5.9.港台语言专著 190
◎二十世纪汉语修辞学综观(李运富、林定川著) 190
◎经典释文动词异读新探(黄坤尧著) 191
◎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石毓智著) 191
◎论语言的机制(伍铁平) 193
◎句法学音系学的关系(方立) 193
◎漫谈语言单位的分界问题(文炼) 193
6.1.语言学理论 193
6.0.论文摘要 193
◎社会心理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王德春、孙汝建) 194
◎通过对比研究语法(吕叔湘) 194
◎现代西方哲学的语义理论探究(曹聪孙) 194
◎再论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胡明扬) 195
6.2.现代汉语 195
◎北京话的语气和语调(劲松) 195
◎并列式成语的四声序列(张文轩) 195
◎关于语法研究中三个平面的理论思考——兼评有关的几种理解模式(邵敬敏) 196
◎词语意义间的依赖关系(刘叔新) 196
◎补语与状语的比较——从《实用汉语课本》说起(王邱丕、施建基) 196
◎广义谓词性宾语的类型研究(杨成凯) 197
◎国语词尾鼻音[n]与[?]的发音与感知之实验研究(谢同平) 197
◎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陆俭明) 197
◎汉语节奏的周期及层次(吴洁敏) 198
◎合成动词的结构及其功能(张登峻) 198
◎句法研究中的一个基础理论(金立鑫) 198
◎论副词的语义制约(段业辉) 199
◎论汉语词义中的深层义(苏新春) 199
◎论复句语义的三种关系(张学成) 199
◎试析兼语式动词“使”的特点(邢欣) 200
◎粘宾动词初探(杨锡彭) 200
◎“名1+的+名2”结构中心名词省略的语义规则(孔令达) 200
◎谈一种新的把字句兼及把字句的定义(兰宾汉) 201
◎“我唱给你听”及相关句式(赵金铭) 201
◎现代汉语并列名词性成分的顺序(廖秋忠) 201
◎现代汉语转折句式(邢福义) 202
◎助动词语义指向探析(姚汉铭、孙红) 202
◎状态补语的语境背景及其他(鲁健骥) 202
◎清徐方言中所见早期白话词语选释(潘耀武) 203
◎敦煌变文中的助词系统(李泉) 203
6.3.近代汉语 203
◎V得句的“得”后成分(范晓) 203
◎《训世评话》中所见明代前期汉语的一些特点(刘坚) 204
◎《祖堂集》动词补语管窥(刘利) 204
6.4.古代汉语 204
◎本义推求方法刍议(殷寄明) 204
◎卜辞中表示两事时间关系的虚词(上)(张玉金) 205
◎汉藏语的“歲、越”、“還(旋)、圜”及其相关问题(梅祖麟) 205
◎论重纽及《切韵》的介音系统(麦耘) 205
◎先秦早期文献中“有”字的代词性(裘燮君) 206
◎中古影、喻、疑、微诸纽在北京音系里全面合流的年代(孙建元) 206
◎《诗经》押韵与《说文》谐声中的方音(舒志武) 206
6.5.方言研究 207
◎从历时观点论吴语变调和北京话轻声的关系(平山久雄) 207
◎方言词典说略(李荣) 207
◎方言关系的计量表述(王士元、沈仲伟) 207
◎广东闽方言的分布及其语音特征(林伦伦) 208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几个问题(贺巍) 208
◎汉语方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詹伯慧) 208
◎随州方言语法条例(刘村汉) 209
◎山西方言“V+将+来/去”结构(乔全生) 209
◎宁波方言“虾猪鸡”类字声调变调及其原因(陈忠敏) 209
◎霍州方言的小称变韵(田希诚) 209
6.6.语言·社会·文化 210
◎“吃”语言与“吃”文化(池昌海) 210
◎从语言推论壮侗语族与南岛语系的史前文化关系(邓晓华) 210
◎关于语言与文化研究的思考(陈建民) 211
◎汉民族若干文化心理素质在汉语语词中的表现(徐静茜) 211
◎汉语隐语说略——一种语言变异现象的分析(曹聪孙) 212
◎社会用语研究刍议(龚千炎) 212
6.7.汉字研究 212
◎汉字编码在信息符号编码中的地位和原理(彭泽润) 212
◎诅楚文辨疑(赵平安) 213
◎论语词的滋生和文字的孳乳(向光忠) 213
◎汉字研究的文化学方法(张玉金) 213
6.8.语用与修辞 214
◎话轮、非话轮和半话轮的区分(刘虹) 214
◎口语停顿及其修辞功能(沈祥和) 214
◎前提、含义和话语的信息结构(黄锦章) 214
◎试论汉语交际的得体性(常敬宇) 215
◎修辞面临的矛盾和我们的任务(郑远汉) 215
◎虚假陈述与真实陈述的糅合——谎言的语义结构研究之二(胡范铸) 215
◎电脑顺应性测试模式的设计(曾用强) 216
◎关联理论述评(张亚非) 216
6.9.语言认知和习得 216
◎言语交际学的性质及其他(刘焕辉) 216
◎机器翻译中汉语分析和生成的四个原则(冯志伟) 217
◎口语类例(沈家煊) 217
◎聋童声母获得状况研究(李宇明、徐昌洪) 217
◎认知与语言测试(桂诗春) 218
◎论语言的遮蔽及其对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影响(周静芳) 218
◎习得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比较(温晓虹) 218
◎自然语言篇章理解及基于理解的自动文摘研究(王建波、王开铸) 218
◎具有文法分析功能的智能中文教学系统(陈晓钢、陈增武、胡上序) 219
◎当代中学生的双方言现象(王建华) 219
6.10.双语与双语教学 219
◎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胡文仲) 220
6.11.民族语文 220
◎汉语伏羌话虚词1ε33——藏缅语言“底层”成分(王天佐) 220
◎论日本阿夷奴语和鄂温克语共有动词(朝克) 220
◎论藏缅语语法结构类型的历史演变(孙宏开) 221
◎夏尔巴话的识别——卫藏方言的又一个新土语(瞿霭堂) 221
◎契丹小字中的动词附加成分(清格尔泰) 221
◎彝缅语鼻冠声母的来源及发展——兼论彝缅语语音演变的“整化”作用(戴庆厦) 222
◎突厥民族数观念、计数方式的发展变化与突厥原始文化(王远新) 222
◎台湾南岛语言的舟船同源词(李壬癸) 222
◎彝文访古寻追记(马学良) 223
6.12.对比与比较 223
◎从云南汉语方言阳声韵的演变看少数民族语言对汉语的影响(薛才德) 223
◎从《掌中珠》夏汉对音看13世纪前后汉语西北方言声纽系统若干特点(马建忠) 223
◎楚辞“兮”字说(陈士林) 224
◎侗语和仡佬语的语音比较研究(龙耀宏) 224
◎拉基语与仡佬语的关系(张济民) 224
◎元代汉语的后置词系统(余志鸿) 225
◎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戚雨村) 225
7.1.语言学理论 226
7.0.书目索引(以《全国新书目》为准) 226
7.2.现代汉语 227
7.3.古近代汉语 228
7.4.汉字研究 229
7.5.汉语方言 229
7.6.民族语言 230
7.7.语言·社会·文化 232
7.8.语用与修辞 232
7.9.教材与教法 233
7.10.字典、词典 234
7.11.论文集 235
8.0.论文索引 237
8.1.概况·语言规范 237
8.2.语言学和语言理论 242
8.3.现代汉语 245
8.4.近代汉语 260
8.5.古代汉语 263
8.6.方言 274
8.7.语用与修辞 280
8.8.语言与社会文化 289
8.9.汉字研究 293
8.10.民族语文 301
8.11.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 314
8.12.语言交叉学科 321
8.13.人物·述评·序跋 325
8.14.国外语言学·译文 333
8.15.翻译学 337
8.16.辞书编纂 340
8.17.学术活动 341
8.18.语文研究机构 346
8.19.《语文学习论集》 346
8.20.《语文学论集》 347
8.21.《语言研究与应用 348
8.22.《汉语论丛》 349
8.23.《纪念王力先生90诞辰文集》 350
8.24.《民族语文研究新探》 351
8.25.《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 352
8.26.《语法研究和探索》 353
8.27.《修辞学论文集》 354
8.28.《语言学论文选》 355
8.29.《廖秋忠文集》 356
8.30.《季羡林教授80华诞记念论文集》 357
附录 王力先生年谱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