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叫“富窝”的山村小学 1
目录引言 走进“新课程” 1
《女儿的作业》 5
第8次课程改革启动 7
教师的责任 10
《大学的逻辑》 18
1 课程与教材 22
1.1 校本课程 22
解读“课程” 22
建议1:开发资源 26
建议2:明确理念 29
建议3:群策群力 31
选修课:观念与操作 33
1.2 选修课与活动课 33
尴尬的“活动课” 36
严峻的局面:谁来上课 38
1.3 综合课 41
教“科学”的地理老师 41
1.4 大学:学分制与知识“平台” 44
“真正”的学分制 44
平台课:要对学生负责 47
1.5 语文教材 53
1978年始:“分编型”与“合编型” 53
1986年始:“沿海版”与“湛江版” 56
1996年始:“过渡教材” 59
“新课程实验”1:教材“新理念” 63
“新课程实验”2:“广东版” 68
“新课程实验”3:“民间读本” 72
2 学习 75
2.1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75
从“跟我学”到“我要学” 75
建议1: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77
建议2:让学生明白教师施教意图 83
建议3: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85
建议4:正确处理“主导”与“自主”的关系 89
2.2 指导学生“合作与交流” 90
建议5:精心设计合作学习活动 90
建议6:建立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 92
建议7: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94
建议8:正确处理“自主”与“合作”的关系 99
2.3 引导学生“乐于探究” 102
建议9: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102
建议10:设计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104
3 教学与研究 107
3.1 语文课程教学改革 107
第5、第6次改革:“知识”与“能力” 107
第7次改革(前期):“方法”与“习惯” 109
第7次改革(后期):“生活”与“实践” 115
调查报告1:语文学习兴趣 117
调查报告2:语文课内阅读兴趣 118
调查报告3:语文课外阅读兴趣 123
调查报告4:语文写作兴趣 126
第8次改革:“语文味” 130
案例1:“这不是一门‘更重要’的课程” 139
3.2 研究性学习 139
案例2:“分数不知该记到哪里” 143
案例3:“乡村孩子研究‘黄河颂’到哪里找资料” 144
案例4:“同学们,把你们的成果展示出来” 147
3.3 信息技术教育 149
“全副武装”的小学一年级学生 149
“第一世界”的网络天地 154
《麦琪的礼物》:网络教学的目的 157
3.4 公开课 162
案例1:“要培养一些人才,否则有愧于广州” 162
案例2:“老师,回答‘雪梨’的那个同学还没有回来” 164
评课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呢? 166
“课题”的变异 170
3.5 课题与教学案例研究 170
案例研究:真实性、情境性与思辨性 173
4 考试与评价 182
4.1 “标准化”考试与作文评分误差 182
“标准化”的实施与“废除” 182
作文评分误差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 184
4.2 新课程实验中的考试与评价改革 186
思考1:学业水平测试 186
思考2:“成长记录袋” 191
思考3:升学的“资格” 193
思考4:高考命题与“素质教育” 194
5 学校与家庭 200
5.1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200
关注“没有站起来”的学生 200
关键词:“自己” 202
5.2 德育与心理辅导 203
德育工作:实际与超前 203
思考1:校园文化 205
思考2:作弊 207
思考3:体罚 212
思考4:品德课的新理念 215
思考5:心理障碍 216
5.3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 220
调查报告1:家访的尴尬 220
调查报告2:家长的心声 227
调查报告3:学生的一天 231
调查报告4:调查者的建议 233
思考1:就业 237
6.1 师范教育 237
6 教师 237
思考2:招生 240
思考3:学业 244
思考4:评估 248
思考5:体制 255
6.2 教师素质 257
实习指导工作日记:第一课 257
研究生答辩纪实:导师的“风格” 263
大学4年,我们给了学生什么? 265
大学“后”,我们还能给“学生”什么? 270
结语 理想与现实 272
“微笑的小金鱼” 272
从实际出发 278
壮观的大学城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