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引言 1
0.1 研究意义 1
0.1.1 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意义 1
0.1.2 对旅游文化研究与建设的意义 2
0.1.3 文献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3
0.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3
0.2.1 研究现状 3
0.2.2 存在问题 9
0.3 研究设想与研究方法 9
0.3.1 研究设想 9
0.3.2 研究方法 10
0.4 预期价值 10
1 游记文献概论 14
1.1 游记文献的概念 14
1.1.1 “游记”众说 14
1.1.2 游记文献的概念要素 16
1.1.3 游记文献的内容要素与体裁形式 17
1.1.4 游记文献的定义与相关问题 21
1.2 游记文献的特点与分类 23
1.2.1 游记文献的特点 23
1.2.2 游记文献的分类 27
1.3 游记文献的发展 29
1.3.1 影响游记文献发展的因素 29
1.3.2 游记文献的发展 30
2 历代游记文献述略(上) 39
2.1 汉代的游记文献 39
2.1.1 西汉的游记文献 39
2.1.2 东汉的游记文献 40
2.1.3 小结 42
2.2 魏晋南北朝的游记文献 42
2.2.1 魏晋的游记文献 42
2.2.2 南北朝的游记文献 44
2.2.3 宗教域外游记 46
2.2.4 小结 47
2.3 隋唐的游记文献 47
2.3.1 隋与初盛唐的游记 47
2.3.2 柳宗元的游记 49
2.3.3 中晚唐的游记 50
2.3.4 僧侣和使者的印度旅行记 52
2.3.5 杜环《经行记》 53
2.3.6 小结 54
2.4 五代、宋的游记文献 54
2.4.1 二水分流的游览记 54
2.4.2 姿彩纷呈的旅行记 57
2.4.3 小结 59
2.5 金、元的游记文献 60
2.5.1 金、元的游记文 60
2.5.2 金、元的游记专著 61
2.5.3 小结 64
3 历代游记文献述略(下) 66
3.1 明代的游记文献 66
3.1.1 明前期和中期的游记 67
3.1.2 袁宏道的游记 68
3.1.3 明后期其他作家的游记 71
3.1.4 徐弘祖与《徐霞客游记》 73
3.1.5 域内外旅行记 75
3.1.6 小结 79
3.2 清代的游记文献 79
3.2.1 清代的游记文 80
3.2.2 国内旅行记 83
3.2.3 清前期的域外旅行记 85
3.2.4 清后期的域外旅行记 87
3.2.5 小结 94
3.3 民国的游记文献 95
3.3.1 山水型游记 95
3.3.2 社会型游记 97
3.3.3 小结 100
4 游记文献的结集与出版 102
4.1 清以前及清代的游记结集 102
4.1.1 《游志》与《游志续编》 102
4.1.2 明清的游记总集与别集 105
4.1.3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107
4.2 民国时期的游记结集与出版 110
4.2.1 游记集的再版与编选 110
4.2.2 游记图书的出版 113
4.3 1949年以来旧游记文献的结集与出版 117
4.3.1 游记丛书与游记集的编纂出版 117
4.3.2 游记图书的再版 120
5 游记文献的价值与开发 123
5.1 游记文献的价值 123
5.1.1 文学与美学价值 123
5.1.2 科学与史料价值 126
5.1.3 思想与政治价值 132
5.2 游记文献的著录与分布 133
5.2.1 游记文献在书目中的著录 133
5.2.2 游记文献的分布 138
5.3 游记文献的开发 142
5.3.1 全面普查游记文献 143
5.3.2 整合游记文献信息资源 144
5.3.3 逐步实现游记文献的数字化 144
附录一:《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游记篇目一览 147
附录二:民国游记书目 158
参考文献 208
后记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