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不至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汤一介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32118290
  • 页数:352 页
图书介绍:汤一介(1927- ),湖北黄梅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等。

一 释“魏晋玄学” 1

二 魏晋玄风的评价 6

三 魏晋玄风与哲学发展 8

四 魏晋玄风与人生态度 11

五 魏晋玄风与思想解放 13

六 正始玄学:“老不及圣” 15

七 正始玄学:“圣人有情” 17

八 正始玄学:王弼述大衍义 19

九 王弼哲学的贡献与矛盾 21

一○ 竹林玄学:嵇康与阮籍 23

一一 竹林玄学:向秀 28

一二 元康玄学:裴頠《崇有论》 31

一三 魏晋玄学集大成者郭象 34

一四 郭象哲学中的八个问题 37

一五 贵无和崇有:王弼、郭象相异之一 42

一六 体用:王弼、郭象相异之二 43

一七 天人之际:王弼、郭象相异之三 45

一八 境界说:王弼、郭象相异之四 46

一九 “冥内游外”与“游外弘内”:张湛、郭象区别之一 49

二○ 自我解脱与社会矛盾:张湛、郭象区别之二 51

二一 生死问题:张湛、郭象区别之三 53

二二 刘劭论才性 56

二三 刘劭论“有名”、“无名”及“有为”、“无为” 59

二四 刘劭论“一”、“多” 62

二五 何承天的“形毙神散”和“精灵在天” 63

二六 何承天批判因果报应 66

二七 何承天的“众生” 68

二八 何承天说“有”“无” 71

二九 何承天的儒释优劣观 73

三○ 僧肇破心无义 75

三一 僧肇破即色义 76

三二 僧肇破本无义 80

三三 僧肇立不真空义 83

三四 成仙是否可能 84

三五 神仙何以可学可致 85

三六 重玄学 88

三七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93

三八 “有无相生” 95

三九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98

四○ 东汉末年的社会与道教的产生 101

四一 道教的本土资源 103

四二 佛教是道教的催化剂 105

四三 道教教会组织的整顿和建立 107

四四 道教理论体系的完善 110

四五 道教经典的编纂 118

四六 道教教规教仪的制定 120

四七 道教神仙谱系和传授历史的编造 125

四八 《太平经》和《包元太平经》 130

四九 《太平经》和《太平洞极经》 136

五○ 史书和道书中的《太平经》 143

五一 早期道教的生死观 151

五二 早期道教的神形观 153

五三 早期道教超生解脱的方法 155

五四 唐代排佛之根据 159

五五 功德使考 164

五六 汤用彤《校点高僧传》序 170

五七 印顺《中国禅宗史》序 173

五八 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所藏《碛砂藏》 176

五九 禅宗的生死观 185

六○ 禅宗的觉与迷 187

六一 “无待” 192

六二 《新原人》四境界说 194

六三 范畴是否应成对 197

六四 我们需要多少对范畴 198

六五 “知行”与“善” 200

六六 情景合一 203

六七 “天人合一”的“人” 205

六八 孔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207

六九 老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212

七○ 庄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218

七一 儒家哲学的“内在超越” 221

七二 “内在超越”的老子哲学 224

七三 禅宗与“内在超越” 229

七四 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超越问题 231

七五 内圣外王 236

七六 近年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五派意见 238

七七 理想主义 241

七八 人本主义 242

七九 辩证思维 245

八○ 理性主义 246

八一 哲学史与思想史 247

八二 “文化热”与“国学热” 251

八三 “五四”与知识分子 254

八四 知识分子与知识阶层 258

八五 中国知识分子的特点 259

八六 当代知识分子角色与性格 262

八七 自然的和谐 265

八八 人与自然的和谐 267

八九 人与人的和谐 268

九○ 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 269

九一 “普遍和谐”发生作用的条件 271

九二 文化交往中的和而不同 274

九三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276

九四 自由的层次 278

九五 在全球意识下发展中国文化 282

九六 为自己找个安身立命处 283

九七 钱穆先生最后的文章 286

九八 儒学文化的现代意义 292

九九 也谈用彤先生 294

一○○ 再谈用彤先生 297

一○一 悼念贺麟伯父 302

一○二 被淡忘了的张东荪 304

一○三 从沙滩到未名湖 309

一○四 “书香门第” 315

一○五 功课平平常常 318

一○六 《国史大纲》与《哀江南赋》 321

一○七 我不是一个坚强的人 324

一○八 北京大学先修班 326

一○九 寻求通往真理的路 330

一一○ 这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 333

一一一 “引蛇出洞”的“阳谋” 337

一一二 迷惑的十年 340

一一三 中国文化书院十年 344

编后记 钱文忠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