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目录 1
第一篇 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 11
第一章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创建与发展 11
第一节 信用合作社建立以前的信用组织 11
一、供销合作社信用部 12
二、以行政村建立生产部兼办信用业务 13
三、建立专办农村金融业务的信用部 14
第二节 建立信用合作社 15
四、信用互助小组 15
一、重点试办信用社 16
二、普遍建立信用社 17
三、1955年—1957年的整顿、巩固、提高信用社 18
第三节信用社改为信用部、信用分部和信用社的恢复 19
一、1955年,把信用社并入农业社成立农业社信用部 19
二、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后,信用社下放人民公社改为公社信用部 21
三、恢复信用合作社 23
一、精简人员,下放机构 25
第四节 精简人员,下放机构,信用社交由贫下中农管理 25
二、实行贫下中农管理信用社 26
三、收回机构、人员和领导权 27
第五节 实行“既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 29
机构”的体制和恢复信用社的“三性” 29
一、既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 29
二、以恢复“三性”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 30
三、改革后信用社的机构体制 35
一、成立领导组织,全面贯彻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意见 37
第六节 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社关系 37
二、“脱钩”后对农村信用社的规范工作 41
三、“脱钩”后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机构 44
第二章 区县联社的创建与发展 45
第一节 早期的顺义县信用社联合社 45
第二节 县联社的普遍建立与发展 46
一、县联社的普遍建立 46
二、县联社的蓬勃发展 47
一、朝阳信用联社 49
二、丰台信用联社 49
第三节 区县联社及市农信社营业部 49
三、石景山信用联社 50
四、海淀信用联社 50
五、门头沟信用联社 51
六、昌平信用联社 51
七、通州信用联社 52
八、顺义信用联社 52
十、房山信用联社 53
九、大兴信用联社 53
十一、平谷信用联社 54
十二、密云信用联社 54
十三、怀柔信用联社 55
十四、延庆信用联社 55
十五、市农信社营业部 56
第三章 市联社的成立 72
第一节 市联社成立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成果 72
一、人民银行对信用社改革的要求和部署 72
三、市联社成立的可行性 73
二、市联社的成立是北京市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历史必然 73
第二节 市联社成立的过程 74
一、申请与批复阶段 74
二、筹备工作阶段 75
三、人总行对市联社成立有关问题的答复 75
四、市联社领导人选的报批 76
五、宣布成立 76
一、市联社的性质 77
二、市联社的权力机构与管理形式 77
第三节 市联社的性质、职能与内设机构 77
三、市联社的内设机构与工作职责 78
第四节 市联社成立后的工作情况 79
一、在信贷管理方面 79
二、在人事管理方面 79
三、在风险防范方面 80
四、在电子化建设方面 81
五、在安全保卫方面 81
第二篇 业务 83
第四章 存款 83
第一节 存款的种类 83
二、储蓄存款 84
一、单位存款 84
三、财政存款 86
第二节 从信用社建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 86
第三节 从改革开放到行、社“脱钩”前的信用社存款工作 88
第四节 行、社“脱钩”后信用社的存款发展情况 90
第五节 信用社存款工作的特点与做法 92
第一节 贷款管理方式的多次变化 97
一、贷款分类方式的变化 97
第五章 贷款 97
二、贷款原则的变化与完善 99
三、借款条件的变化 99
四、贷款发放程序的变化 100
五、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变化 101
六、贷款计息方式的变化 101
第二节 1979年以前的贷款业务 101
一、贷款投放情况 101
二、贷款的主要作用 103
一、贷款支持重点的转移 105
第三节 80年代贷款业务的迅猛发展 105
二、贷款的集中投放与乡镇企业的崛起 106
三、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全面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108
四、贷款增长带来的变化 109
第四节 1990年以后的贷款业务 110
一、贷款投放情况 110
二、贷款的规范管理与风险防范 111
三、支农贷款的变化与创新 113
四、信贷业务的逐步市场化 116
第二节 农村转账结算 118
第六章 结算汇兑 118
第一节 现金结算 118
第三节 同城转账结算 119
一、取款凭证结算 119
二、支票结算,参加全市票据交换 120
三、限额支票结算 121
四、农村付款委托书结算 122
五、托收无承付结算 122
第四节 异地转账结算 123
一、异地转账结算的方式 123
六、三联进账单结算 123
二、异地转账结算的渠道 124
第七章 代理业务 126
第一节 代理银行业务 126
一、代理银行发放与收回贷款 127
二、代理银行存款业务 127
三、代办基层银行对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存放款业务 127
第二节 代理社队出纳工作 128
二、80年代以来的代理保险业务 129
第四节 代理收款 129
一、50年代代理农村保险业务 129
第三节 代理保险业务 129
一、代收电费 130
二、代收管理费 130
三、代收电话费 130
四、代理国库经收业务 131
五、代收其他费用 131
六、代收他行票据 131
二、代理国家监督支付款项 132
一、代本社客户付款 132
第五节 代理付款 132
三、代付医疗保险费业务 133
第三篇 经营管理 135
第八章 信贷资金管理 135
第一节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135
一、50年代的“以存定贷,存贷结合”的资金管理体制 135
二、60年代的“分口管理,分别使用,统筹安排,综合平衡”的资金管理体制 135
三、70年代计划管理的资金管理体制 136
四、“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资金管理体制 136
七、“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信贷管理体制 137
五、“以存定贷、多存多贷、自求平衡和比例管理”的资金管理体制 137
六、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137
第二节 信贷资金的来源与运用 138
一、资金来源 138
二、资金运用 139
第三节 贷款的日常管理 144
一、贷款检查 144
二、等级评估 145
三、信贷合同管理 145
四、贷款的审批 146
五、贷款的期限管理 147
六、贷款管理责任制 147
七、实行贷款证管理制度 148
八、信贷纪律与信贷制裁 148
九、建立健全信贷档案 149
第四节 不良贷款的管理 149
一、不良贷款的确认 149
二、不良贷款的处理和清收 150
三、呆账贷款的处理 153
第九章 存、贷款利率 155
第一节 存款利率 156
一、储蓄存款利率 156
二、单位存款利率 158
第二节 贷款利率 158
一、贷款利率水平 158
二、贷款利率的管理 164
第三节 信用社与银行往来利率 166
一、往来利率水平 167
二、实行利差补贴 169
第一节 实行经济核算制 197
第十章 经营责任制管理 197
第二节 实行经营责任制 198
第三节 经营考核体系的完善过程 199
一、经济核算办法的确立 199
二、经营责任制的指标体系 200
三、指标考核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02
第四节 信用社的考核情况 203
一、会计制度的建立 209
第十一章 会计与出纳管理 209
第一节 会计管理 209
二、会计档案管理 211
三、会计达标 211
四、信用站的会计工作 212
五、会计电算化 212
六、业务培训 213
第二节 现金出纳工作 213
一、现金管理 213
二、信用社执行的现金出纳制度 214
三、执行出纳制度的简要过程 215
四、反假 215
第三节 综合柜员制 216
第十二章 财务管理 226
第一节 财务管理制度 226
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内容 227
一、成本管理 227
三、固定资产管理 230
二、股金分红 230
四、发展基金和管理费的管理 232
五、抵债资产的管理 234
第三节 财务状况分析 235
一、收支情况 235
二、盈亏情况 237
三、盈亏处理 238
第四节 税收管理 243
第五节 财务检查 244
一、1994年的清产核资 245
第六节 清产核资 245
二、1997年的清产核资 246
三、1999年的清产核资 247
第十三章 稽核 248
第一节 稽核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248
一、建立机构 248
二、人员配备 248
三、建立稽核审计制度 249
一、常规稽核 250
第二节 开展稽核工作 250
二、专项稽核 251
第三节 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 255
一、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255
二、高风险社的综合治理 255
第十四章 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257
第一节 信用社计算机系统应用的发展过程 257
一、信用社应用计算机办理业务初始阶段 257
二、市联社成立前电子化建设的状况 257
一、明确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58
二、选择计算机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的依据 258
第二节 信用社计算机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的建立 258
三、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的组织实施 259
四、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的全面运行 260
第十五章 人事管理 261
第一节 员工管理 261
一、员工录用 261
二、员工考核 263
一、管理形式 265
第二节 干部管理 265
二、领导干部的考核与任免 266
三、后备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266
四、领导干部培训 267
第三节 离退休干部管理 267
第四节 专业技术职称评定 269
第五节 劳动工资和福利待遇 271
一、工资 271
二、职工福利待遇 273
第二节 1984年—1996年的安全保卫工作 275
第一节 1984年以前的安全保卫工作 275
第十六章 安全保卫 275
第三节 行、社“脱钩”后的安全保卫工作 276
一、组织机构 276
二、安全防范设施 276
三、安全保卫制度 277
四、实行安全责任制管理 277
五、安全保卫检查 278
第十七章 行政事务 279
第一节 行、社“脱钩”前少量的事务工作 279
二、档案管理 280
第二节 行、社“脱钩”后的行政事务工作 280
一、公文处理 280
三、信访工作 281
四、信息工作 281
第四篇 党群 283
第十八章 党的组织机构 283
第一节 信用社党组织 283
一、基层信用社党组织 283
二、区县联社党组织 283
三、市联社党组织 284
第二节 党组织对信用社的领导 285
一、地方党委的领导 285
二、农业银行党委的领导 285
三、区县联社成立系统党组织 285
四、人民银行党委的领导 286
第十九章 纪检监察 286
第一节 行、社“脱钩”前的纪检监察工作 286
一、市农金体改办时期 287
第二节 行、社“脱钩”后的纪检监察工作 287
二、市联社时期 288
第二十章 共青团 288
第二十一章 工会 289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89
一、行社“脱钩”前的工会组织 289
二、建立系统工会委员会 289
第二节 劳动竞赛与业务技术比赛 290
一、劳动竞赛 290
二、业务技术比赛 290
第三节 文体活动 291
第四节 职工之家 292
第五节 女工工作 292
第二十二章 企业文化 293
第五篇 先进人物、先进集体 297
先进人物 297
先进集体 308
附录 321
大事记 321
农村信用合作社示范章程准则草案(一九五一年) 371
农村信用社章程及体制改革文件 371
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示范章程(一九九七年) 376
农村信用合作社县级联合社管理规定(一九九七年) 382
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一九九七年) 389
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章程 397
国务院批转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的报告的通知(一九八四年) 405
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一九九六年) 409
北京市郊区行政区划变动情况 415
银行领导农村信用社的办事机构 417
索引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