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 2
第二节 《伤寒论》的地位、形成与发展概况 2
第三节 《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4
第四节 《伤寒论》与《内经》《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的关系 4
第五节 伤寒的涵义 5
第六节 伤寒的病因、发病与传变 6
第七节 伤寒的辨证方法 7
第八节 伤寒的治则治法 9
第二章 太阳病辨证论治 11
概论 12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 13
(一)桂枝汤证 18
一、中风表虚证 18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18
(二)桂枝汤禁例 21
(三)桂枝汤证兼证 22
桂枝加葛根汤证 2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22
桂枝加附子汤证 23
桂枝去芍药汤证 24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24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25
二、伤寒表实证 26
(一)麻黄汤证 26
(二)汗法禁例 28
(三)麻黄汤证兼证 30
葛根汤证 30
大青龙汤证 30
小青龙汤证 31
三、表郁轻证 32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32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34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34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35
一、变证治则及辨证要点 35
二、热证 39
栀子豉汤类证 39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41
白虎加人参汤证 42
葛根芩连汤证 43
三、虚证 43
(一)心阳虚证 44
桂枝甘草汤证 44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44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45
桂枝加桂汤证 47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48
(二)脾虚证 49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49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50
小建中汤证 50
桂枝人参汤证 51
(三)肾阳虚证 52
干姜附子汤证 52
茯苓四逆汤证 53
真武汤证 53
(四)阴阳两虚证 54
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54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55
炙甘草汤证 56
黄连汤证 57
四、上热下寒证 57
五、太阳蓄水证 58
五苓散证 58
附:茯苓甘草汤证 59
六、太阳蓄血证 61
桃核承气汤证 61
抵当汤证 62
抵当丸证 63
七、结胸证 64
(一)结胸辨证 64
(二)热实结胸证 65
大陷胸汤证 65
大陷胸丸证 67
小陷胸汤证 68
(三)寒实结胸证 69
附:脏结证 70
(四)结胸证预后 70
八、痞证 71
(一)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71
(二)热痞证 72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72
附子泻心汤证 73
(三)寒热错杂痞证 74
半夏泻心汤证 74
生姜泻心汤证 75
甘草泻心汤证 76
(四)痰气痞证 78
旋覆代赭汤证 78
(五)水痞证 79
(六)痞证误下后下利的辨治 80
九、火逆证 80
十、欲愈候 82
第四节 太阳病疑似证 83
十枣汤证 83
瓜蒂散证 84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85
第五节 合病与并病证 85
一、合病证 85
(一)太阳阳明合病 85
麻黄汤证 85
葛根汤证 86
葛根加半夏汤证 87
(二)太阳少阳合病 87
(三)三阳合病 88
二、并病证 88
第六节 太阳病欲解时 91
第三章 阳明病辨证论治 93
概论 94
第一节 阳明病辨证纲要 96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 98
一、阳明病热证 98
栀子豉汤证 98
白虎汤证 99
白虎加人参汤证 100
猪苓汤证 101
二、阳明病实证 102
(一)调胃承气汤证 102
(二)小承气汤证 103
(三)大承气汤证 104
(四)麻子仁丸证 108
(五)导下法 109
(六)下法辨证 110
(七)下法禁例 112
三、阳明病寒证 113
四、阳明病虚证 114
第三节 阳明病变证 115
一、发黄证 115
(一)湿热发黄证 115
茵陈蒿汤证 115
栀子柏皮汤证 116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116
小柴胡汤证 117
(二)寒湿发黄证 118
(三)火劫发黄证 119
二、血热证 120
第四节 阳明病预后 122
第五节 阳明病欲解时 122
第四章 少阳病辨证论治 125
概论 126
第一节 少阳病辨证纲要 127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128
小柴胡汤证 128
小柴胡汤禁例 131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132
少阳病变证治则 132
柴胡桂枝汤证 133
大柴胡汤证 133
柴胡加芒硝汤证 134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13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136
热入血室证 137
第四节 少阳病传变及预后 138
第五节 少阳病欲解时 138
第五章 太阴病辨证论治 141
概论 142
第一节 太阴病辨证纲要 143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144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 144
第四节 太阴病预后 147
第五节 太阴病欲解时 149
第六章 少阴病辨证论治 151
概论 152
第一节 少阴病辨证纲要 153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155
一、少阴病寒化证 155
四逆汤证 155
通脉四逆汤证 156
白通汤证 157
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157
附子汤证 158
真武汤证 159
桃花汤证 160
正虚气陷证 161
二、少阴病热化证 161
黄连阿胶汤证 161
猪苓汤证 162
大承气汤证 163
第三节 少阴病兼变证 164
一、少阴病兼表证 164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164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164
二、热移膀胱证 165
三、伤津动血证 166
第四节 少阴病疑似证 167
四逆散证 167
吴茱萸汤证 168
猪肤汤证 169
甘草汤证、桔梗汤证 169
第五节 咽痛证 169
苦酒汤证 170
半夏散及汤证 170
第六节 少阴病预后 171
第七节 少阴病欲解时 174
第七章 厥阴病辨证论治 175
概论 176
第一节 厥阴病辨证纲要 178
第二节 厥阴病本证 179
一、厥阴病寒热错杂证 179
乌梅丸证 179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180
麻黄升麻汤证 181
二、厥阴病寒证 182
当归四逆汤证 182
吴茱萸汤证 183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183
三、厥阴病热证 184
自头翁汤证 184
第三节 厥热胜复辨 184
第四节 四肢厥逆辨 187
一、厥逆的病机与证候特点 187
二、厥逆辨治 188
(一)热厥 188
(二)寒厥 189
(三)痰厥 190
瓜蒂散证 190
(四)水厥 191
茯苓甘草汤证 191
三、厥证治禁与寒厥灸法 192
第五节 呕哕下利辨 193
一、辨呕哕证 193
(一)下利辨证 194
二、辨下利证 194
(二)实热下利证 195
(三)虚寒下利证 196
第六节 厥阴病预后 198
第七节 厥阴病欲解时 199
第八章 霍乱病辨证论治 201
概论 202
第一节 霍乱病脉证 203
第二节 霍乱病辨治 203
一、霍乱病辨治 203
二、霍乱治法 204
五苓散证、理中丸证 204
四逆汤证 205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 206
四逆加人参汤证 207
桂枝汤证 207
第三节 愈后调理 208
第九章 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辨证论治 209
概论 210
第一节 阴阳易证 210
第二节 差后劳复证 211
一、差后劳复辨治 211
枳实栀子豉汤证 211
小柴胡汤证 212
牡蛎泽泻散证 212
理中丸证 212
竹叶石膏汤证 213
二、差后饮食调理 213
附录一 背诵条文 215
附录二 模拟试卷 223
模拟试卷(一) 224
模拟试卷(二)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