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绪论 中国语境与思的路标 1
目录 1
1.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内涵 19
2.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基本样式与历史演变 19
第一章 晚清文学革命的两大现代性立场 19
2.反传统的文学自主论 64
第二章 五四新文学理论的双重现代性追求 64
5.审美关系与“境界” 64
4.作品的形式美:古雅 64
3.返回文学本身的《〈红楼梦〉评论》 64
2.新式“三界革命” 64
1.美学眼界的引入 64
第二节 王国维的自主主义与审美现代性 64
1.旧式“诗文革新” 64
第一节 梁启超的工具主义与政治现代性 64
第四节 文艺自主论的宣言式论述 103
1.文学研究会成员之文艺自主论 103
2.新文学内容革命的内在悖论 103
1.从形式革命走向内容革命 103
2.创造社成员之文艺自主论 103
第三章 革命文学理论的独尊与现代性冲突 103
1.文学革命论 103
第三节 周作人:人的文学与个人主义话语 103
2.以白话为文学工具的正当性论证 103
1.文字与文学的死性与活性 103
第二节 胡适:活的文学与工具性立场 103
2.文学独立论 103
第一节 陈独秀:革命与文学 103
第四章 “现实”的神话:革命现实主义及其话语意蕴 166
2.艺术工具论和艺术自主论之批判 166
1.美感经验分析 166
第四节 朱光潜:文学革命两大思路的反省与批判 166
3.文艺研究的思路 166
2.艺术价值的独立 166
1.文艺创作的自由 166
第三节 胡秋原与苏汶:文艺自由论辩 166
1.周作人:十字街头的塔 166
第二节 后新文学理论及其与革命文学理论的冲突 166
3.革命文学取代新文学的必然性和正当性论证 166
2.新文学:小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166
1.意识形态理论:思考文学的新思路 166
第一节 革命文学理论对新文学理论的批判与叙述 166
2.新月派:自由主义与诗的艺术 166
3.功利目的原则与有教育作用的现实 224
第五章 审美浪漫主义的复兴与现代性的黄昏 224
3.关于“主题先行” 224
2.关于“三突出” 224
1.关于“根本任务论” 224
第三节 两结合与领袖话语 224
4.“现实”:合政治目的性的话语构造物 224
1.唯物辩证法与二元现实秩序 2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政党话语 224
2.钱杏邨的新写实主义 224
1.俄苏和日本的新写实主义 224
第一节 “新写实主义”与主义话语 224
2.世界观与本质必然的现实 224
2.目的/手段 253
第六章 后现代性:解构批评与新历史主义 253
第四节 元叙事的置换与现代性之颠倒 253
4.感性·个人/理性·群体 253
3.主体/客体 253
1.共同人性/阶级性 253
第三节 人学论争:“人”的再生 253
第二节 朦胧诗论争:“自我”的复活 253
第一节 审美主义的五大样式及其与工具主义的冲突 253
第一节 现代性的终结:“自我”与“现实”的解构 288
第二节 回到文学本身:语言游戏与生命体验 288
第三节 文学的介入:走向新历史主义 288
结语 在“历史”终结和开始的地方 288
参考文献 290
附录一、从工具性到自主性:西方艺术之思的现代转向 292
附录二、中国古代诗文论的实用与审美之维 386
后记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