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上篇 3
一 齐鲁文化界说 3
(一)什么叫齐鲁文化? 4
(二)齐鲁文化与齐鲁历史文化 7
二 齐鲁文化的自然环境 9
(一)齐地的自然环境 9
(二)鲁地的自然环境 11
(三)自然地理环境对齐、鲁文化的不同影响 12
三 齐鲁文化的渊源——史前东夷文化 17
(一)齐鲁文化渊源的多元性 17
(二)东夷与东夷文化 19
(三)东夷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21
(四)东夷之地:传说中的古文化中心 25
四 齐、鲁文化特色与比较 31
(一)文化渊源之比较 32
(二)治国理念之比较 34
(三)经济类型之比较 38
(四)哲学思想之比较 39
(五)学术风气之比较 41
(六)思想观念之比较 44
(七)社会风俗之比较 48
(八)宗教信仰之比较 50
(九)故都文化之比较 53
(十)代表人物之比较 59
五 齐鲁文化在中华早期文明中的十大贡献 61
(一)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62
(二)商代东方文化中心 63
(三)周礼尽在鲁 64
(四)齐桓称霸与早期民族统一 65
(五)儒、墨“显学”为战国学术双峰 65
(六)稷下学宫为诸子“争鸣”中心 66
(七)先秦兵学最盛于齐 67
(八)齐鲁文化对秦统一的贡献 68
(九)齐鲁之学与汉初政治 69
(十)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70
六 齐国故都与世界足球的起源 74
(一)临淄在中国早期城市中的突出地位 76
(二)临淄在文化渊源上的独特优势 78
(三)临淄产生足球运动的深厚基础 80
下篇 87
一 齐、鲁立国与文化创成 87
(一)太公封齐与齐文化形成 87
(二)周公封鲁与鲁文化的形成 93
(三)齐、鲁分封的差异对文化形成的影响 99
二 齐桓首霸与文化之兴 108
(一)霸业的基础与业绩 109
(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11
(三)齐文化的成熟与繁荣 114
(四)文化中心的转移与奠基 117
(五)民族文化的统一与融合 118
(六)齐、鲁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120
三 周礼在鲁与私学之兴 126
(一)春秋时期鲁国文化的特点 126
(二)鲁国礼乐文化及其中心地位 132
(三)鲁国的私学之盛 141
(四)孔子适齐与文化融合 148
(一)战国之鲁的政治特点 158
四 战国儒学的繁盛与发展 158
(二)儒学由兴盛至“显学”的传播 161
(三)儒家思想在战国时代的发展 166
五 稷下之学与百家争鸣 177
(一)先秦诸子与齐鲁的关系 177
(二)稷下学宫及其社会性质 179
(三)稷下学宫的文化特点 182
(四)稷下之学对诸子百家争鸣的推动 185
(五)稷下之学对战国文化的影响 189
六 齐鲁文化在秦代的繁荣与摧残 193
(一)齐文化对秦始皇的吸引 194
(二)齐文化在秦代的发展 197
(三)“焚书坑儒”对齐文化的摧残 198
(四)鲁文化在秦代的曲折遭遇 201
(五)秦代齐、鲁文化的融合 207
七 齐鲁之学在汉代的演进 212
(一)黄老之学在汉初的支配地位 213
(二)齐鲁之学与儒学复兴 215
(三)董氏儒学对齐鲁之学的融合与超越 220
(四)郑玄对今古文经学的融合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