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印刷过程中的润湿 1
第一节 润湿作用 1
一、表面张力与表面过剩自由能 1
目录 1
二、水和油的化学结构与表面张力 3
三、液体在固体表面润湿的条件 5
四、接触角与润湿 7
第二节 印版表面的润湿 10
一、印版的表面结构和润湿性 11
二、平版润湿性的提高和保护 14
一、橡皮布的润湿性及其变化 16
第三节 橡皮布、墨辊的润湿性 16
二、墨辊的润湿性及其变化 19
第二章 印刷压力 21
第一节 基本概念 21
一、印刷压力 21
二、压缩变形 22
三、印刷压力的测定* 23
第二节 印刷压力的计算 24
一、弹性体接触压力的赫芝理论 24
二、印刷压力计算的经验方法 26
一、粘弹性材料的压缩特性 29
第三节 包衬的压缩变形 29
二、包衬的压缩变形 31
三、一种建立Pd-λ关系的实用方法* 33
第四节 滚筒滚压中的滑动* 34
一、滑动速度的计算 34
二、滑动的危害和防止 36
第五节 印刷压力的确定 37
一、油墨转移率与印刷压力的关系 37
二、影响印刷压力的因素 38
第一节 油墨的传输 42
一、给墨行程的油墨传输 42
第三章 油墨的传输和转移 42
二、分配行程的油墨传输 44
三、油墨传输中胶辊的粘弹性效应 45
第二节 油墨在墨辊间的流动和分配 47
一、油墨在墨辊间的流动 47
二、油墨在墨辊间的分配 48
三、输墨装置工作状态分析* 49
第三节 油墨的附着 51
一、“机械投锚效应”与二次结合力 51
二、油墨在纸张上的附着 52
三、油墨在金属箔和高聚物薄膜上的附着 53
一、油墨转移的力学模型 54
第四节 油墨转移过程的动力分析* 54
二、油墨粘度的变化 56
三、墨流的分裂和转移 57
第四章 油墨转移方程 60
第一节 油墨转移过程中的墨量及其测定 60
一、油墨转移率与油墨转移系数 60
二、墨量的测定与印刷适性试验机 61
第二节 W·F油墨转移方程 62
第三节 W·F油墨转移方程参数的赋值方法 64
一、参数b、f1、k及其影响因素 64
二、参数b、f1、k赋值的近似方法 65
三、参数b、f1、k赋值的数值方法* 68
第四节 W·F油墨转移方程的修正 72
一、对F(x)的指数修正法 72
二、对F(x)的概率分布修正法* 73
第五节 W·F油墨转移方程的应用 75
一、承印材料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 75
二、印版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 76
三、印刷压力与印刷速度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 77
第六节 考虑纸面形状的油墨转移方程* 78
第五章 平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84
第一节 水墨的传递与油墨的乳化 84
一、油墨和水的传递过程 85
二、马丁·西维尔平印模式 86
第二节 平版印刷的水墨平衡 87
一、以相体积理论为基础的水墨平衡 87
二、以表面过剩自由能理论为基础的水墨平衡 88
三、以场型理论为基础的水墨平衡 89
第三节 润湿液 89
一、平版印刷工艺对润湿液的要求 90
二、普通润湿液 90
三、低表面张力的润湿液 92
四、强化水润湿液 98
第四节 润湿液的pH值 99
第五节 润湿液用量的控制 101
一、版面水分的消耗 101
二、影响润湿液用量的因素 102
三、润湿液用量的控制 104
第六节 确定滚筒包衬的理论与方法 106
一、橡皮布的性能与变形 106
二、确定滚筒包衬的理论 111
三、橡皮滚筒同步滚压的滚压比* 113
四、滚筒包衬的确定* 117
第七节 无水平版印刷 120
二、无水平版印刷工艺 121
一、无水平版 121
第六章 凹版印刷、柔性版印刷和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126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126
一、凹版的印刷特性 127
二、凹版的网穴形状 128
三、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129
四、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130
五、凹印油墨的干燥 133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134
一、柔性版印刷的阶调再现 135
二、网纹辊对油墨转移的影响 136
三、柔性版变形的尺寸补偿 140
四、柔性版油墨的印刷适性 141
五、柔性版印刷的印刷色序 143
第三节 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143
一、丝网 143
二、刮板 147
三、丝网印刷工艺参数的确定 148
第七章 印刷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52
第一节 油墨的叠印 152
一、叠印率及其测定 152
二、干式印刷的油墨叠印 154
三、湿式印刷的油墨叠印 156
四、油墨叠印的机理* 157
第二节 油墨的渗透 158
一、非涂料纸的油墨渗透 159
二、涂料纸的油墨渗透* 162
三、油墨的透印与粉化 164
第三节 油墨的剥纸 166
一、纸张的表面强度与拉毛速度的关系 166
二、纸张的拉毛速度与印刷速度的关系 168
三、影响纸张拉毛速度的因素 170
四、纸张的湿掉毛 171
五、减轻纸张掉粉、掉毛的方法 172
第四节 油墨的雾散 173
一、油墨雾散的原因 174
二、影响飞墨的因素 175
三、减轻飞墨的方法 176
第五节 印刷过程中的静电 177
一、固体带电与气体放电 177
二、印刷中出现的静电及其消除方法 179
第六节 油墨的干燥和印刷品的背面蹭脏 181
一、影响印迹干燥速度的因素 181
二、印刷品的背面蹭脏 185
一、印刷品套印精度的要求 188
第一节 印刷品的套印误差 188
第八章 套印准确及套印精度的控制 188
二、印刷品套印误差的变化规律 190
三、印刷机的套印误差 191
四、定位标记 192
第二节 印版的变形及其控制 193
一、印版的弯曲变形 193
二、印版的拉伸变形 194
三、印版的其它变形 195
四、印刷定位系统 195
一、纸张含水量与纸张的变形 196
第三节 纸张的变形与套印准确的控制 196
二、纸张的滞后效应和调湿处理 199
第四节 印刷机械引起的套印不准 202
一、纸张的定位与套印不准 202
二、叼纸牙叼力和交接关系对套印的影响 203
三、印刷压力、纸张剥离张力与套印不准的关系 203
第五节 滚筒衬垫厚度对图文尺寸的影响 204
一、滚筒半径与图文尺寸的关系 205
二、印版衬垫增减与图文尺寸的关系 205
第六节 重影 207
一、重影的产生与类别 207
二、产生重影的原因与排除方法 208
第九章 印刷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11
第一节 印刷品的质量 211
一、支配印刷品综合效果的质量特性 211
二、评价印刷品质量的方法 212
第二节 网点与阶调传递 213
一、明度与密度的关系 213
二、网点覆盖率和密度的关系 215
三、网点覆盖率对颜色传递的影响 217
第三节 印刷过程中的网点变化 219
一、网点增大的原因 219
二、网点增大的规律 220
第四节 影响印刷质量的主要参数 221
一、实地密度 221
二、网点增大值 223
三、相对反差 225
四、最佳墨层厚度的确定 226
五、油墨叠印率 227
第五节 控制印刷质量的方法 228
一、反射密度计和密度测定 228
二、质量控制条的应用 230
三、印刷质量自动检测及控制系统 233
参考文献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