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导论 1
中医基础理论 11
2004年试题考点汇总分析 11
绪论 14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 15
第二章 气血津液 27
第三章 脏腑 35
第四章 经络 55
第五章 形体与官窍 63
第六章 病因 65
第七章 病机 72
第八章 养生和治则 87
中医诊断学 95
2004年试题考点汇总分析 95
绪论 97
第一章 望诊 99
第二章 舌诊 113
第三章 闻诊 121
第四章 问诊 126
第五章 脉诊 135
第六章 按诊 145
第七章 八纲辨证 147
第八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153
第九章 脏腑辨证 163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 183
第十一章 病案书写 194
中药学 197
2004年试题考点汇总分析 197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199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202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204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206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208
第六章 用药禁忌 210
第七章 用药剂量与用法 212
第八章 解表药 213
第九章 清热泻火药 220
第十章 泻下药 232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237
第十二章 化湿药 240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243
第十四章 温里药 247
第十五章 理气药 250
第十六章 消食药 255
第十七章 驱虫药 256
第十八章 止血药 258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261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267
第二十一章 安神药 272
第二十二章 平肝息风药 276
第二十三章 开窍药 281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284
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 295
第二十六章 涌吐药 300
第二十七章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301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303
2004年试题考点汇总分析 307
方剂学 307
绪言 309
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 310
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 312
第三章 方剂的组成 314
第四章 剂型 317
第五章 煎药法与服药法 318
第六章 解表剂 319
第七章 泻下剂 327
第八章 和解剂 333
第九章 清热剂 343
第十章 温里剂 359
第十一章 补益剂 366
第十二章 固涩剂 377
第十三章 安神剂 380
第十四章 开窍剂 383
第十五章 理气剂 386
第十六章 理血剂 394
第十七章 治风剂 403
第十八章 治燥剂 409
第十九章 祛湿剂 413
第二十章 祛痰剂 422
第二十一章 消食剂 427
第二十二章 驱虫剂 430
中医内科学 433
2004年试题考点汇总分析 433
总论 437
1.感冒 438
2.咳嗽 442
3.肺痿 446
4.肺痈 448
5.哮证 451
6.喘证 454
7.肺胀 458
8.肺痨 462
9.痰饮 465
10.自汗、盗汗 470
11.血证 473
12.心悸 480
13.胸痹 484
14.不寐 489
15.厥证 493
16.郁证 496
17.癫狂 499
18.痫证 502
19.胃痛 505
20.噎膈 509
21.呕吐 512
22.呃逆 515
23.泄泻 518
24.痢疾 522
25.霍乱 525
26.腹痛 527
27.便秘 530
28.虫证 533
29.胁痛 536
30.黄疸 538
31.积聚 542
32.鼓胀 545
33.头痛 548
34.眩晕 552
35.中风 556
36.痉证 561
37.瘿病 564
38.疟疾 566
39.水肿 568
40.淋证 572
41.癃闭 576
42.腰痛 579
43.消渴 582
44.遗精 586
45.耳鸣耳聋 589
46.痹证 591
47.痿证 595
48.内伤发热 599
49.虚劳 602
50.内科病证及方药的相互联系 606
附: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试题及标准答案 607
试题 607
标准答案 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