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萨缪尔森的学术生涯 1
目录 1
第二节 本解读的结构 13
第二章 西方经济学的史前时代 20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经济思想 20
第二节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28
第一节 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35
第三章 资本主义早期的西方经济学:重商主义 35
第二节 重商主义思想与政策措施 39
第三节 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 41
第四章 古典学派的经济思想 49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49
第二节 古典学派的先驱者 50
第三节 重农学派——自由放任的革命 65
第四节 古典学派的建立者——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 71
第五节 古典学派的完成者——李嘉图的经济思想 83
第六节 古典学派其他代表人物的经济思想 88
第五章 德国历史学派 112
第一节 德国历史学派的兴起与特征 112
第二节 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 114
第六章 边际学派 119
第一节 边际学派的特点 119
第二节 边际学派的先驱 121
第三节 边际学派的分支——奥国学派的代表人物 126
第四节 边际学派的分支——数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139
第五节 边际生产率的分配理论的首创者——约翰·贝茨·克拉克 155
第七章 新古典学派:古典学派与边际学派理论的综合 160
第一节 新古典学派的特点 161
第二节 新古典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163
第三节 边际概念的系统化 190
第八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 234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凯恩斯的生平 234
第二节 《通论》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40
第三节 有效需求原则 243
第四节 基本心理法则之一:消费倾向 247
第五节 基本心理法则之二:投资引诱 252
第六节 基本心理法则之三:流动偏好 257
第七节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265
第八节 凯恩斯理论的特点 272
第九章 萨缪尔森与其《经济学:基础分析》 275
第一节 与萨缪尔森《经济学:基础分析》同年出版的美国两部教科书的简介 275
第二节 萨缪尔森《经济学:基础分析》的创新——引进凯恩斯就业理论体系 282
第三节 萨缪尔森《经济学:基础分析》初版内容摘要 286
第一节 新古典综合,在理论上表现为凯恩斯的《通论》体系与新古典理论的结合 330
第十章 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综合论 330
第二节 新古典综合在政策上表现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 335
第三节 凯恩斯《通论》体系中商品劳务领域与货币领域的综合:IS—LM曲线 350
第十一章 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演进 365
第一节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工资-价格上升之间的权衡 365
第二节 现代货币主义的兴起及其融合 383
第三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390
第四节 供给学派经济学 398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 402
结束语 412
附录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16版)序言 416
初版(1948年)序言 416
第2版(1951年)序言 419
第3版(1955年)序言 421
第4版(1958年)序言 425
第5版(1961年)序言 429
第6版(1964年)序言 433
第7版(1967年)序言 437
第8版(1970年)序言 442
第9版(1973年)序言 448
第10版(1978年)序言 454
第11版(1980年)序言 460
第12版(1985年)序言 465
第13版(1989年)序言 475
第14版(1992年)序言 486
第15版(1995年)序言 508
第16版(1998年)序言 523
后记 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