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从方法论问题谈起 1
第一章 先秦原儒家 15
缘“情”而起的“仁学” 17
借排拒“命”提升的人的价值生命 24
天道与人德贯通的最初寻求 29
第二章 由本源论引伸的成德论 43
周敦颐:“无极”与“诚体” 46
张载:“太虚即气”与“民胞物与” 65
信仰性道德之证成与缺失 87
第三章 由主“知”论架构的成德论 93
程颢:从“必然”处说“理”与“理”本论 96
程颐:主客二分与“致知在格物”说 112
朱熹:以知识论为进路的功夫论 132
规范性道德的长处与弱点 154
第四章 由主“志”论确立的成德论 165
陆九渊:从“应然”处说“理”与“心(志)”本论 170
王守仁:“致良知”说所表征的意志自由 185
主体性的凸显与困惑 214
第五章 由主“情”论开示的境界论 221
陈献章:“理”的规范性意义的消解与“情”本论 225
王艮:从“然”处说“道”与对感性生活的认肯 237
泰州后学:“欲”的提升与人性的重新介说 253
晚明士风:一种现世性、当下性的格调追求 264
个体性的祈盼与近代精神 275
第六章 由致“用”学体现的经验知识论 285
事功思潮的历史回顾 289
王夫之:从现实关系处说“理”与对知性心的再认定 306
黄宗羲:从权力结构处论“政”与对公共礼法的新考察 325
工具理性的贡献与局限 334
结语 走出新儒家——重评儒者之“内圣外王”论 343
后记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