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孝文帝以后北朝官僚的考课制度 7
第一节 孝文帝时期的考课制度建设及考课实践 7
1.考课制度建设 7
2.考课实践 12
第二节 宣武帝时的考课制度 18
1.景明格 18
2.正始格 27
3.永平格 39
4.延昌格 41
第三节 孝明帝时的考格 47
第四节 孝明帝以后的考课办法 51
第五节 正常考课的破坏因素 55
1.正始泛阶 55
2.通考 59
3.考簿的淆乱 63
4.停年格 66
第一节 中正制与定姓族 69
第二章 孝文帝以后官僚的入仕与晋升制度 69
第二节 定姓族与资荫制度的建立与实行 83
第三节 北魏后期官阶的使用与意义——兼论勋阶与官阶 101
1.官阶的使用 101
2.官阶的官资意义 105
3.从“班例”与“超阶”看官阶的意义 118
4.勋阶与官阶 131
一 对察举、特举和选举秩序的整顿 138
第四节 对选举制度的整顿 138
二 选举制度其他方面的改革 145
1.沙汰郎官 145
2.裁简散官队伍 146
3.勋簿管理制度的整顿——兼论北魏后期的伪官 149
第三章 北魏后期的地方官管理问题 160
第一节 从监察与考课看北朝地方政治的地位——附论汉、魏晋南朝地方考课的历史 160
1.北魏 160
2.北齐 183
3.西魏北周 189
4.隋朝 190
5.汉、魏晋南朝地方考课的历史 193
第二节 “停年格”与北魏后期地方官制——考课制度与选举制度结合之一例 203
1.停年格释义 204
2.停年格选举的对象 207
3.对有关停年格的几个疑问的解答 218
4.对停年格的评价 226
一 孝文帝迁洛后制度上严格清官与浊官之分 232
第四章 孝文帝以后北朝的清浊官问题和官吏分途问题——附论唐代以前官吏分途的历史 232
二 北魏的清浊官之分就是流内官与流外官之分 236
三 魏、齐、周、隋流外官分等的基本情况 238
四 王朝对流内官与流外官的政策异同 243
五 对北魏流外官构成情况及阶级来源的粗略推断 252
六 北魏流内官与流外官之分实际就是官与吏之分 255
七 唐代以前官吏分途的历史 257
第五章 地方军政官释证 269
第一节 地方军与地方都督 269
1.州郡城人与防城都督 270
2.单位都督诸州军事的最高领兵数与兵的构成 276
3.地方偏裨都督 282
第二节 征讨都督、大都督、行台 283
第三节 都将、别将、统军、军主、戍主、城主、防主 293
1.都将 293
2.别将 298
3.统军、都统 303
4.军主 309
5.戍主、城主、防主 313
第四节 军事监督官 323
1.监军 324
2.军司 326
3.军副 330
附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让官、让爵风气 332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让官、让爵蔚然成风 334
二 让官、让爵之风盛行的具体原因分析 344
三 让官、让爵之风盛行的政治文化背景 354
后记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