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炎黄子孙 1
第二章 尧、舜、禹 5
第三章 对权力义务准则的第一次破坏 10
第四章 商王朝 14
第五章 伊尹开创了一种政治模式 18
第六章 汤武革命开创了另一种政治模式 23
第七章 西周的社会性质 27
第八章 厉王的短见与幽王的荒唐 31
第九章 秦聚拢人才——又一个悖论 35
第十章 春秋战国无信义 39
第十一章 秦始皇与“皇帝” 43
第十二章 焚书坑儒 47
第十三章 指鹿为马 50
第十四章 秦之亡,何其疾也 53
第十五章 读项羽 57
第十六章 项羽的政治理念与缺失 61
第十七章 刘邦的韬略 65
第十八章 女魔王吕雉 69
第十九章 中国第一位“好皇帝” 73
第二十章 文景之治 77
第二十一章 汉武帝与方术 80
第二十二章 吴太伯与季札的让国 83
第二十三章 专诸刺王僚 87
第二十四章 春秋无义战 90
第二十五章 伍子胥 93
第二十六章 管仲 97
第二十七章 周公旦 100
第二十八章 太史公的感慨 105
第二十九章 让国让权,酿成悲剧 109
第三十章 挨打与打人 113
第三十一章 史家弊端与司马迁之缺失 116
第三十二章 道德悲歌 120
第三十三章 殷之三仁 123
第三十四章 君位继承 126
第三十五章 董狐之笔 129
第三十六章 楚庄王与楚平王 132
第三十七章 吴越春秋 136
第三十八章 范蠡避免死狗烹的韬略 140
第三十九章 最大的遗漏与败笔 143
第四十章 巧言胜千军 146
第四十一章 赵氏孤儿——历史孤儿 149
第四十二章 胡服骑射与移风易俗 152
第四十三章 司马迁对法家的态度 155
第四十四章 评司马迁《史记·魏世家第十四》篇末论赞 158
第四十五章 齐威王与齐宣王 161
第四十六章 孔子不是圣人,是思想家 164
第四十七章 孔子的缺失——虚伪与诡辩 168
第四十八章 评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 172
第四十九章 女人在中国政治舞台中所扮演的角色 176
第五十章 《史记》之真实性 179
第五十一章 关于汉高祖封王 182
第五十二章 汉高祖与萧何——皇帝与相国的关系范式 185
第五十三章 由“汉初三杰”迥然不同的命运所想到的 189
第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192
第五十五章 封王的政治体制与黄老治世思想之冲突 195
第五十六章 伯夷、叔齐——两位国宝级人物 199
第五十七章 能人政治——中国政治之凸征 203
第五十八章 老子与庄子——从无为到逃世 206
第五十九章 政治顽疾——窝里斗 209
第六十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212
第六十一章 伍子胥——复仇之神 215
第六十二章 变法者之命运 218
第六十三章 合纵与连横 221
第六十四章 白起坑杀降卒 225
第六十五章 孟子 228
第六十六章 战国四公子 231
第六十七章 感慨范雎 235
第六十八章 乐毅——高山仰止的道德楷模 238
第六十九章 赵国之亡,非秦亡而自亡也 241
第七十章 隐士鲁仲连 244
第七十一章 伟大的孤独者 247
第七十二章 吕不韦 250
第七十三章 荆轲刺秦王 253
第七十四章 专制帮凶李斯 257
第七十五章 大一统皇权专制潜伏的危机 260
第七十六章 协商精神,先天不足 263
第七十七章 帝逼臣反,不反何为 266
第七十八章 非主流人物——田横 269
第七十九章 儒狗叔孙通 272
第八十章 以扁鹊隐喻政治 275
第八十一章 吴楚七国之乱 278
第八十二章 匈奴之患,似外而实内 281
第八十三章 “土崩瓦解”论 284
第八十四章 华夏文明圈 287
第八十五章 悖论人物——司马相如 290
第八十六章 “三刘谋反”的联想 293
第八十七章 循吏与酷吏 296
第八十八章 人治与法制 300
第八十九章 谏 303
第九十章 西汉儒学勃兴的先天不足 306
第九十一章 佞吏——皇权专制之痼疾 311
第九十二章 杂家司马迁 315
第九十三章 评说百家 318
第九十四章 “史命感” 321
第九十五章 《报任安书》——《史记》篇外之篇 324
第九十六章 总论 327
后记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