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上) 1
学习型农村典型案例调查 1
内容摘要 3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3
一、学习型农村概念的提出 5
二、学习型社会的提出及其内涵 6
三、学习型政党的提出及其基本含义 7
四、学习型农村建设需要深入研究和总结 11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12
一、政策依据 13
二、理论依据 14
三、建设学习型农村的构想 17
四、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紧迫问题 20
五、探索农村发展的新模式 22
六、为农村发展提供长久动力 24
典型调查之一:华西村 26
一、华西村的发展历程 26
二、华西村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 29
三、华西村发展的原因分析 30
四、华西村的经验 38
典型调查之二:龙港镇 39
一、龙港的创业史 40
二、龙港的二次创业 42
三、新世纪为建成中等城市而努力 44
四、龙港“自下而上”农村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原因 47
五、龙港创业发展的启示 48
一、建设学习型农村的必要性 51
基本结论 51
二、建设学习型农村的可行性 59
三、基本模式 63
四、基本原则 78
五、预期目标 80
六、创建学习型农村的措施 83
七、操作步骤 86
八、加快我国学习型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87
后记 95
主要参考文献 95
淄博市失地农民调研报告 97
内容摘要 99
研究背景 99
调查方法 102
淄博市基本情况 104
淄博失地农民的基本特征 107
一、失地农民人数较多,在一些地区失地农民占农村人口比重较高 107
二、人口老龄化 108
三、相对于其他农村人口文化程度较高 109
四、被征地农户多数是兼业农户,并且多数在本市从事非农职业 109
失地农民收入及消费 110
一、数据分析 110
二、案例分析 112
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 113
一、口粮补助金 114
二、养老金 116
三、旧村改造 117
四、村集体得到的征地补偿:片区综合价 118
失地农民面临的困难及要求 120
一、就业难 121
二、获得社会保障难 123
三、集体资产流失严重,保值增值难 124
四、“农转非”难 125
理论思考 126
一、城市数量和空间的扩张是城市化的主要形式 126
二、农民融入城市的途径 127
三、制度缺陷是根本原因 130
政策建议 131
一、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131
二、完善征地“片区综合价”制度,提高补偿标准,规范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及使用 133
三、建议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 134
四、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134
五、把失地农民纳入城市社会保障 135
六、加快“村改居”、农转非和社区文化建设 136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机制研究——以宁夏固原市为例 137
内容提要 139
问题的提出 140
一、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就 140
二、西北地区生态退化的现状 142
三、完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机制的必要性 143
研究对象、思路与方法 144
一、选择调查对象的理由 144
二、研究思路 145
三、调查方法 146
固原市生态退化与建设的机制 147
一、生态退化的机制 148
二、生态建设的政策、运作方式与技术演变 158
三、主要生态建设途径的实施状况分析 164
四、生态建设对农户经济影响以及农户层次评价 174
五、基本结论 181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失灵的基本原因分析 182
一、生态环境建设失灵的经济分析 182
二、生态环境建设失灵的组织制度分析 185
三、生态环境建设失灵的生态分析 188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189
一、生态移民政策 190
二、生态补偿政策 193
三、土地利用政策 197
主要参考文献 199
从穷山村到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南山村20年的发展历程 201
题记 203
南山与共和国之主题变奏:历史性的跨越 204
从第三生产小队到南山集团:南山的发展轨迹 207
一、贫困的前宋村 208
二、第三生产队和宋作文 209
三、第一笔原始积累 210
四、第三生产队办企业挣了大钱 210
五、宋作文:从党支部书记到董事长 211
六、走共同富裕之路 212
七、新的跨越式发展 214
南山人走的虽然是“山路”,但它毕竟是南山人自己走出来的路 216
一、观念的变革或观念的革命 217
二、靠“链式运作”打造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 218
三、靠“南山速度”和一流工程打造领先优势 227
四、靠多元化融资打造投入优势 227
五、建立适合南山发展实际的分配机制 228
六、靠内育外引打造人才优势 230
努力打造南山软硬环境,全面提升现代文明水平 231
一、完备的教育体系 231
四、有效的生态保护体系 234
二、健全的文化设施 234
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234
五、思想教育和评先树优经常化 235
六、制度建设规范化 235
七、治安管理严格化 235
八、环境管理文明化 235
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领导班子,为南山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36
一、加强学习 236
三、民主、团结、合作、廉洁、守纪 237
二、带头实干 237
四、谦逊恬淡的处世哲学 238
市场经济条件下龙口市委、市政府的角色定位 241
一、坚持“管”不越位,积极引导南山集团按市场规律运作,把握正确的方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 241
二、坚持“帮”不余力,努力创造有利于南山集团快速发展的“小气候” 244
三、坚持“放”不撒手,促进南山集团健康发展 245
南山告诉人们什么 248
一、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要求,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248
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249
务必”的要求,艰苦奋斗谋发展 250
三、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必须牢记“两个 250
附录 251
中共烟台市委 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向南山集团学习活动的决定 251
参考文献 254
资源枯竭还是体制性障碍?——阜新和抚顺市就业与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255
内容摘要 257
问题的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严重的困难 258
一、向市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城镇就业压力成为突出问题 258
二、在就业压力沉重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困难最突出 260
三、导致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困难的因素分析 262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 264
抚顺市和阜新市的基本情况 265
一、抚顺市和阜新市的基本情况 265
二、抚顺市和阜新市的劳动力供给状况和需求状况 266
三、劳动力市场状况 271
四、两个城市的资源开采状况 274
五、劳动者行业变化及工资状况 277
一、经济增长对就业压力的缓解 282
两个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能否缓解就业压力还很不确定 282
二、投资增长、产业结构与就业 284
三、经济增长与城市二元化加重 287
制度性障碍对经济转型的羁绊和对就业机会的破坏 290
一、矿业企业剥离社会负担存在困难 290
二、企业生产的负外部性难以协调,导致了产业结构转型方向不尽合理 291
三、地方政府和矿业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市场机会的破坏 293
四、申报项目与解决就业 294
五、制度性障碍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从而使就业压力持续的时间更长 297
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压力 298
一、我们需要多高的社会保障水平 298
二、贫困发生与社会后果 301
三、贫困的救助与成效 303
四、对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设计与执行的进一步考察 304
几个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306
一、“资源枯竭”的定义 306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者为什么不愿意迁移和就业 307
三、不同资源枯竭型城市有着不同的困难 308
四、如何解决地方政府自力更生和依靠救助之间的关系 309
结论和政策建议 309
一、基本结论 309
二、政策建议 312
附录 320
参考文献 322
当代产业工人理论武装工作——对首钢的调研 325
引言 327
二、调研方式及行程 328
首钢调研情况简介 328
一、首钢集团的发展现状 328
三、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329
首钢理论武装工作的成绩与经验 332
一、开展“三个代表进班组”活动成效显著 333
二、开展有针对性的、丰富多彩的理论宣传、教育活动 335
首钢理论武装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337
一、企业的理论武装如何落在实处,理论宣传工作如何与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具体工作实践密切联系起来 337
二、企业的理论武装方式如何通俗化,以及如何区别不同知识层次职工来开展活动 339
三、企业的理论武装内容如何满足职工群众的思想需求,如何与职工的实际工作和生活状况相联系 340
四、企业的理论教学、宣传工作者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解决自身存在的理论困惑 341
五、企业的理论武装工作改革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343
六、当前新闻媒体的理论宣传工作如何走出误区 344
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的几点意见 345
一、建立健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领导责任机制 345
二、建立“软硬结合”的科学管理机制 346
四、建立“内外互动”的宣传教育机制 347
五、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培养机制 347
三、建立“义利结合”的激励引导机制 347
实现民营经济发展的新飞跃——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萧山的新探索 349
内容提要 351
研究背景 352
调研方法 354
萧山发展的基本情况 355
萧山民营经济发展的轨迹、现状及经验 355
一、萧山民营经济的发展轨迹和现状 355
二、萧山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 357
目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361
一、发展环境的挑战 361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363
萧山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的探索 363
一、正确理解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观,走低耗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67
二、鼓励和推动“民民合作”“民外合作”,大力 推动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 369
三、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突破口 371
四、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374
五、加快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的管理竞争力 376
六、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造优越的创业环境 377
七、加强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培育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379
八、弘扬萧山精神,营造创业氛围 381
思考与建议 382
一、正确理解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观,走低耗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82
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创业新境界,解决“为谁干”的问题 383
三、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必须高度重视培育、爱护和关心企业家队伍 384
四、要始终重视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的持续能力 384
五、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良好的政企互动文化,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催生婆” 384
六、地域文化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当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在凝聚人心、提供精神动力、提升创业境界、营造蓬勃向上的创业氛围中的巨大作用 385
七、制度创新是推进民企“二次创业”,实现民营经济新飞跃的重要保证 386
中国雇员的薪酬和职业发展——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专题研究 387
内容提要 389
研究的缘起、内容和意义 390
一、研究背景: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的本土化配备 390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394
三、研究主题和内容 397
四、研究的过程 399
五、研究中的难点 400
六、研究的意义 401
跨国公司的薪酬管理:本土化的“待人”问题 402
一、跨国公司薪酬结构的设计及其原则 403
二、跨国公司的员工发展和薪酬调整 413
三、针对不同人员的薪酬支付方式 419
跨国公司的员工职业生涯:本土化的“用人”之道 430
一、职业生涯规划和用人原则 431
二、针对不同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 440
三、跨国公司职业生涯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458
四、跨国公司对员工的留用和裁减管理 467
跨国企业的员工培训:本土化的“育人”方式 471
一、跨国公司的培训内容 472
二、跨国公司的培训实施 479
问题与建议性对策 488
一、薪酬管理:问题与建议性对策 489
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问题与建议性对策 492
三、员工培训:问题与建议性对策 497
结语 500
参考文献 501
后记 506
台商在大陆的发展状况 509
——以上海和江苏为例 509
内容提要 511
本研究的重要性 512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514
一、投资主体由小到大的阶梯递进 516
台商投资的产业类型 516
二、迅速崛起的e世代企业家 517
三、由点到面的投资区域扩张 519
四、台商投资规模的“滚雪球效应” 523
五、科技含量逐年提高下的产业构成 525
六、实用高效的经营模式 527
台商的政治态度 528
一、偏好长江三角洲 528
二、对岛内各党派的态度 529
三、对大陆的态度 534
一、来大陆居住的原因分析 537
台商的居住与日常生活 537
二、来大陆居住人员的阶层分析 540
三、居住时间长短的主观意念 542
四、孩子就学多元化 544
五、饮食无忧 547
六、就医犯难 547
台商协会 548
二、招商引资 549
一、搜集、整合、传递信息 549
三、沟通政府,服务台商 550
四、促进两岸交流与相互理解 550
五、丰富台商业余生活,密切台商间联系 551
争取台资与规避恶性竞争 551
一、新一轮的竞争 551
二、招商原则 554
研究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556
参考文献 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