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片发展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方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104018603
  • 页数:5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关于中国电影、电视纪录片发展史的理论专著。

前言 1

第一章 “影戏”时代(1895—1921) 1

概述 1

第一节 电影的诞生和传入中国 2

一·电影传入上海 2

二·电影传入台湾和香港 3

三·电影传入北京 4

第二节 第一部由中国人拍摄的电影纪录片 6

第三节 《武汉战争》和《上海战争》 8

第四节 为教育民众而拍片的商务印书馆 12

一·“东西博通之士”张元济 12

二·“兵战不如商战” 16

三·“商战不如学战” 18

四·“通俗教育必须之品” 20

五·为教育民众拍摄影戏 21

六·壮士断腕 26

七·小结 29

第五节 外国人在中国的拍摄 30

第六节 台湾的第一部纪录片 33

第二章 科学和民主时代(1922—1932) 39

概述 39

第一节 陈铿然和《五卅沪潮》 40

第二节 黎民伟的民主革命纪录片 44

第三节 其他影片公司的纪录片拍摄 48

一·其他公司拍摄的有关孙中山的纪录片 48

二·内容广泛的纪录片 49

三·海外侨胞和归国留学生的拍摄 50

四·台湾的纪录片拍摄 51

一·借体育赛事纪录片为故事片造势的《一脚踢出去》 52

第四节 为故事片造势的纪录片 52

二·用北伐纪录片作渲染的故事片《战地情天》、《战血情花》和《奋斗的婚姻》 54

三·左翼电影的开山之作《狂流》 55

第五节 外国电影工作者来中国拍摄影片 58

一·史涅伊吉洛夫的《伟大的飞行与中国的国内战争》 58

二·雅可夫·布里奥赫的《上海纪事》 62

三·德国人拍摄的《上海的1927年》 63

四·英美烟草公司影片部的拍摄 64

五·洛克在丽江的人类学影片 65

第三章 烽火时代(1932—1949) 67

概述 67

第一节 民营公司拍摄的抗战纪录片 68

一·第一批有声电影纪录片 68

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明星公司 71

三·西北影业公司的《华北是我们的》 74

四·对纪录片功能的充分开发 78

第二节 国营电影机构的纪录片拍摄 79

一·中央电影摄影场 80

1·《卢沟桥事变》 82

2·《抗战实录》和《中国新闻》 82

3·大型纪录片《西藏巡礼》 85

二·中国电影制片厂 85

1·《抗战特辑》和《平型关战役》 87

2·短纪录片和《电影新闻》 88

3·大型纪录片《民族万岁》 91

4·抗战纪录片在国外 93

三·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 94

第三节 共产党领导下的纪录片拍摄 95

一·延安电影团 96

二·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97

三·长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 100

四·《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等新闻纪录片的拍摄 102

五·吴印咸和《白求恩大夫》 104

六·延安电影团放映队 105

七·延安电影制片厂 105

八·外国电影工作者在延安的活动 106

1·埃德加·斯诺 106

2·加利·邓汉姆 107

3·罗曼·卡尔曼 107

九·延安的电影教学 109

十·新四军的纪录片拍摄 110

十一·口述历史:纪录中国革命(徐肖冰访谈录) 112

第四节 香港的抗日纪录片拍摄 120

一·抗日新闻纪录片 120

二·香港“青年摄影团”的《西北线上》 120

第五节 伊文思和《四万万人民》 121

第六节 日本军国主义控制下的纪录片拍摄 126

第七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纪录片 129

一·东北电影制片厂与《民主东北》 129

1·接管“满映” 130

2·组织北撤 134

3·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 137

4·《民主东北》 139

5·第一部科学教育片《预防鼠疫》 142

6·“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143

7·日本友人的贡献 147

8·口述历史:东北电影公司的成立经过 【日本】北川铁夫 152

二·华北电影队和《华北新闻》 157

1·华北电影队 158

2·大车电影制片厂 159

3·石家庄电影制片厂 160

三·北平电影制片厂和《毛主席朱总司令莅平阅兵》 161

四·上海电影制片厂 162

五·在各大战役中电影摄影队的活动情况 163

1·辽沈战役 164

2·淮海战役 165

3·平津战役 165

4·太原战役 165

5·渡江战役 166

6·进军大西北 166

7·进军中南 167

8·海南岛战役 167

9·向西南进军 167

10·进军西藏 168

六·《百万雄师下江南》 168

一·匆忙接收,迅速扩大 169

第八节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纪录片拍摄 169

二·长篇纪录片《看东北》 171

三·台湾的电影业和纪录片 172

第四章 英雄时代:(1949—1983) 177

概述 177

第一节 鲜花时期(1949—1965) 178

一·纪录反映军事战线的胜利 179

1·《解放西藏大军行》 180

2·《抗美援朝》 181

二·纪录各行各业的成就 183

1·《伟大的土地改革》 183

2·改造娼妓的《踏上生路》 184

3·报捷的《第一辆汽车》 187

4·《征服世界最高峰》 189

5·节约的拍摄 190

三·记录反映领导人和重大政治活动 191

1·开国大典拍摄和《1952年国庆节》 192

2·皇家摄影队 193

四·纪录片的突出地位专业纪录片厂的成立 195

1·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简称新影)成立 196

2·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成立 197

五·拓宽题材的尝试 199

1·反映少数民族的作品 199

2·艺术探索与批判 200

六·苏联的影响 202

1·重新拍摄三大战役:五彩片《中国人民的胜利》的拍摄 202

2·全盘苏化 204

3·纪录片观念的统一 207

4·口述历史:重新拍摄三大战役(吴本立访谈录) 208

七·“大跃进”的狂潮 228

1·北京电视台诞生 229

八·电视纪录片的兴起 229

2·上海电视台等地方电视台成立 232

3·初期的电视新闻纪录片创作 233

4·报导国内重大政治事件的新闻纪录片 235

5·国际型电视新闻纪录片的创作 237

6·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培养少数民族电视创作人才 238

7·报道国家领导人的出国访问 239

8·风光片的等软性题材的纪录片创作 239

九·短暂的繁荣 240

1·出于节约的汇编片 241

2·形式多样的艺术化的科教片《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 243

3·在阶段斗争弦上的《收租院》 247

4·口述历史:假如让我重新来(陈汉元访谈录) 249

十·抢救性的人类学影片拍摄 255

1·为调查少数民族文化而开始的拍摄 256

2·十六部珍贵的人类学影片 258

3·口述历史:遵循毛泽东的提议(杨光海访谈录) 262

十一·台湾的纪录片拍摄 265

1·专门拍摄军事教育新闻片的“中制” 266

2·蒋经国亲任董事长的“农教” 267

3·拍摄社会教育新闻纪录片的“台制” 268

4·辜振甫任董事长的“中影” 269

第二节 困难时期(1966—1976) 271

一·在“文革洪流”冲击下 272

二·我国第一部彩色电视纪录片诞生 277

三·文革中的军事片 278

四·外交的成功带来纪录片的生机 280

五·外国人在中国拍片 282

1·外国纪录片工作者的努力 282

2·安东尼奥尼的《中国》 283

3·伊文思的《愚公移山》 285

第三节 反思时期(1977—1983) 288

一·纪录电影的修复 288

1·政策落实的形象解释 288

2·艺术性探索 290

二·科教片的振兴 296

1·拨乱返正,“思想性”淡出 296

2·拍摄难度较大的题目 297

3·扩大队伍 增添奖项 298

4·走向国际 299

三·人类学影片的恢复 301

第五章 平民时代(1983一) 307

概述 307

第一节 从对外宣传开始 308

一·《丝绸之路》 311

第二节 走合作拍摄捷径 311

二·《话说长江》 313

三·《话说运河》 315

四·《望长城》 317

五·口述历史:集团军的战斗(刘效礼访谈录) 326

第三节 小人物集成的历史画卷 334

一·弄堂里的故事 334

二·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340

三·老百姓自己讲述的故事 343

第四节 独立制片人崛起涌动 346

一·独立制片人的出现 346

二·“流浪北京”的吴文光 347

三·“西藏八廓南街16号”的段锦川 352

四·“彼岸”的蒋樾 354

五·其他独立制片导演和作品 357

六·独立制片人的经费来源 373

七·独立制片人的创作特色 374

八·独立制片人的作用和贡献 375

九·口述历史:一切从头开始(吴文光访谈录) 377

十·口述历史:这就是手抄本(段锦川访谈录) 386

第五节 国际视野 401

一·从友好城市电视节开始的上海国际电视节 402

二·四川电视节 404

三·首届北京国际纪录片学术会议 406

第六节 影视合流 407

一·新影厂小字辈的努力 407

二·专业研究学会的成立 410

三·口述历史:电影纪录片的黄金时代(傅红星访谈录) 412

第七节 迈向市场化 426

一·市场化运作的胜利《我们的留学生活》 427

二·各地电视台的应对措施 430

三·口述历史:电视制片人的秘密(王惠访谈录) 432

四·口述历史:市场需要细分(王小平访谈录) 441

第八节 人类学纪录片走向国际 448

一·日益频繁的中外人类学影视纪录片交流 448

二·中国人类学纪录片的理论探索 456

三·我国影视人类学工作者的困难 469

四·外国人在中国拍摄人类学纪录片 474

五·口述历史:我的人类学纪录片拍摄之路(范志平访谈录) 475

第九节 香港的纪录片 491

一·香港的第一个纪录片栏目《铿锵集》 491

1·节目形式和制作手法的演变 491

2·制作时间和播出情况 493

3·收视情况和作品反响 493

二·其他方面的纪录片创作 494

三·香港国际电影节和纪录片租借便民措施 496

四·口述历史:我们这样走过(蔡贞停访谈录) 497

第十节 台湾的现代纪录片运动 506

一·陈耀圻的《刘必稼》 507

二·反对派的纪录片运动 510

1·绿色小组 510

2·第三映像工作室和文化台湾 511

三·纪录片的回归本土倾向 512

四·人类学电影 513

五·台湾对纪录片的鼓励机制 514

六·普及纪录片的宣传、辅导和训练计划 517

七·文化纪录片推广与研讨计划 518

八·割不断的血脉联系 519

九·口述历史:纪录台湾(王慰慈访谈录) 523

参考文献 531

后记 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