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当代戏剧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世雄著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61501676
  • 页数:376 页
图书介绍:

目次 1

前言 1

第一章 17年论争——确立新型剧作规范的努力与两大剧派的对抗 1

第一节 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戏剧理论 2

第二节 “戏剧十月革命”创立新型戏剧的努力 6

第三节 “拉普”的心理现实主义理论 12

第四节 30年代“室内”剧派与“室外”剧派的论争 16

第五节 文艺创作规范化趋势的增强与危害 23

第二章 剧坛的“解冻”与心理剧的复兴 35

第一节 战后剧作的落后状况和对“无冲突论”的批判 36

第二节 艰难的“解冻” 45

第三节 剧坛新貌 53

一 受迫害的戏剧家恢复名誉 53

二 遭到禁演的讽刺喜剧重新上演 54

三 古典名剧以新的面貌出现 56

四 战争题材和列宁题材剧作的内向化趋势 57

五 创作与上演针砭时弊的剧目 62

六 心理剧的新崛起 65

第四节 “解冻”时期心理剧的几部代表作和有关论争 67

一 罗佐夫的《祝你成功》和《永生的人们》 67

二 阿尔布卓夫的《漂泊的岁月》和《伊尔库茨克的故事》 69

三 沃洛金的《工厂姑娘》、《五个黄昏》及有关论争 76

第三章 “切什科夫之争” 86

第一节 生产题材戏剧从30年代到60年代的发展 87

一 30年代生产题材剧作的特征 87

二 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的生产题材剧作 91

三 生产题材剧作新高潮的先兆——萨林斯基的《玛利亚》 95

第二节 “切什科夫之争”——德沃列茨基的《外来人》引起巨大反响 97

第三节 “切什科夫之争”韵继续 108

一 波卡列夫的《炼钢工人》及有关论争 110

二 盖利曼的《党委会议》、《反馈》及有关论争 116

第四节 70年代生产题材剧作繁荣的必然性 129

一 关于科技革命时代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快节奏”理论引起的论争 134

第五节 70年代生产题材剧作戏剧冲突的特征 134

第六节 关于“科技革命时代新艺术风格”的论争 138

二 关于表现人的社会属性比表现人的个性更为重要的“社会剧”理论及有关论争 141

三 关于具有“实干”精神和现代善恶观的“新型正面人物”论 144

第四章 “万比洛夫之谜” 149

第一节 万比洛夫戏剧的主人公 152

第二节 对丑恶现象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追求 161

第三节 万比洛夫的创作个性与俄罗斯古典戏剧的传统 169

第四节 万比洛夫戏剧的创新 178

第五章 万比洛夫之后 198

一 德沃列茨基的《林中凉亭》 200

第一节 体现“综合”趋势的三部代表作及有关评论 200

二 盖利曼的《在验收书上签字的人》 205

三 阿尔布卓夫的《残酷的游戏》 214

第二节 关于“新浪潮”剧作的论争 221

一 “新浪潮”剧作戏剧冲突的特征 228

二 “新浪潮”剧作的主人公 232

三 “新浪潮”剧作的体裁特征 236

第六章 新思维与新剧作 241

第一节 对戏剧创作若干问题的反思 245

一 对苏联戏剧创作现状的估计 245

二 对70年代生产题材戏剧的再认识 247

三 “新浪潮”剧作的评价问题 253

四 关于正面主人公的塑造与非英雄化问题 255

五 对新的“无冲突论”的批判 257

六 对戏剧批评和戏剧行政领导工作的反思 260

第二节 古巴廖夫的《石棺》 265

一 新颖的剧作构思 265

二 强大的批判力量 267

三 严肃的道德探索 269

四 宣传新思维的政论性片断 271

第三节 罗佐夫的《小野猪》 273

一 对“父与子”矛盾的新思考 274

二 象征意蕴、神秘色彩与多义性 280

第七章 沙特罗夫的政论剧新作 284

第一节 沙特罗夫与他的政论剧创作 285

一 一个站在改革潮流前头的剧作家 285

二 列宁题材与纪实主义 287

第二节 《良心专政》: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考 293

一 时代背景与创作动机 294

二 布莱希特式的剧本 295

三 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考 302

第三节 《前进……前进……前进》 310

一 戏剧假定性和历史真实的统一 311

二 彻底揭示历史真面目 313

三 深刻的反思 316

第八章 两种传统、两大剧派的互补机制 324

第一节 从方法论角度看理论批评僵化的根源 328

第二节 “解冻”以来对两种传统互补关系的探讨 336

第三节 两大剧派的互补——社会主义文学中典型的互补现象 345

一 批判与肯定的互补 347

二 心理分析与社会分析的互补 356

三 反映现实与描绘远景的互补 366

结语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