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 1
第一部分 旅游与人类学一、当代旅游与旅游研究概貌 1
二、旅游产业的背景描述 8
三、旅游与游客的定义 14
四、旅游人类学的背景描述 19
五、旅游人类学的学科特点与优势 24
六、旅游人类学的方法论 31
七、旅游民族志所关注的问题及范式变革 37
八、“旅游文化”:当代历史人类学的一种讨论 42
九、深度旅游:“田野作业”的一个启示 50
十、旅游对民族志写作范式的影响 55
第二部分 旅游、社会与权力一、现代社会的“全球化”影响 62
二、现代社会的“地方性”吸引力 68
三、“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乡村” 73
四、旅游中的社会生产与商品交换 79
五、现代旅游中的权力问题 87
六、“他者”中的“我者”影像与“我者”中的“他者”影像 95
七、旅游中的社会性别 99
八、旅游时间与“他者”时间 107
九、旅游中的社会空间与场域 115
十、“怀旧”与“超现实” 122
第三部分 旅游经验与真实性一、旅游的发生因素及对游客的影响 129
二、旅游动机与游客的分类 135
三、旅游与经验 141
四、旅游与休闲概念 145
五、休闲时间与休闲形态 151
六、有关“真实”的问题及讨论 154
七、旅游行为中的真实性 161
八、旅游展演的“前后两分制”与真实性 166
九、视野:主观抑或客观 171
十、“心眼”:旅游中的摄影行为 175
第四部分 旅游的符号与结构一、旅游景观的符号价值 181
二、旅游标示物的符号系统与吸引力的关系 187
三、旅游景物符号的社会化叙事 192
四、天堂的诱惑 196
五、HOTEL及其分类的符号价值 200
六、“第四世界”:艺术品的价值符号与“物”的交换 204
七、旅游研究的结构分析 213
八、旅游景点的空间结构 219
九、作为一种社会超级结构的旅游 224
第五部分 旅游、阈限与认同一、人类学仪式理论引介 230
二、作为现代旅游的仪式性指喻 237
三、旅游的仪式性进程 244
四、阈限中的个人经验 249
五、旅游中不同文化价值认同的互动 254
六、民族旅游中的“族群认同” 261
七、旅游纪念品以及用“族群”装点的纪念品 267
八、旅游、博物馆与人类遗产 274
第六部分 应用、涵化与文化边界一、“主客”间的文化遭遇与“中介者” 280
二、旅游人类学的应用目标 285
三、旅游行为中的“涵化” 289
四、人类学对待旅游的态度 294
五、“游客(客人)—东道主(主人)”之间的模糊边界 297
第七部分 发展、实践与案例一、旅游与旅游产业的“多棱镜”现象 311
二、关于SD——可持续性发展的讨论 316
三、旅游中“建设/破坏”间的矛盾关系 322
四、旅游社会结构案例分析:日本国内旅游 330
五、巴厘岛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计划 335
六、夏威夷在开展休闲旅游中对资源的配置、整合与保护 340
七、“战地遗产”、“露天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及案例 347
八、生态旅游作为一种选择 353
九、“背包旅游”的模式分析 359
代结语 365
参考文献 371
后记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