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王水照 1
第一章 三教圆融与“天地境界” 1
第一节 接受儒道佛思想的经历 1
第二节 对儒道佛思想的吸收 11
第三节 对儒道佛思想的融合 32
第二章 以道自任的人格理想 40
第一节 以道事君独立不惧 41
第二节 刚健勇毅虚静正定 50
第三节 坚忍不拔出处裕如 58
第四节 真情坦露仁人爱物 67
第三章 独立品格与浩然士气 76
第一节 主体精神与人格独立 76
第二节 自我实现与性格丰富性 84
第三节 矛盾统一与性格多面性 92
第四节 苏轼文化人格的巨大魅力 100
第四章 政坛恩怨直道而行 109
第一节 苏轼与陈希亮父子 109
第二节 苏轼与王安石 114
第三节 苏轼与司马光 121
第四节 苏轼与章惇、林希 126
第五章 善处忧患的人生智慧 136
第一节 毋固毋必的辩证思维 137
第二节 深计远虑的理性精神 142
第三节 深照妙理的达观态度 146
第四节 清醒深刻的自省意识 152
第五节 化解悲酸的幽默天趣 156
第六章 贬逐投荒中的精神升华 160
第一节 与前代逐臣心态之比较 160
第二节 苏轼贬逐心态之特征 165
第三节 苏轼贬逐心态之思想基础 179
第七章 人生意义的深情哲思 198
第一节 进退出处的深层困惑 198
第二节 对高人风范的追慕 206
第三节 忧患磨难了悟人生 212
第八章 浓厚深挚的骨肉亲情 221
第一节 苏轼与父母 221
第二节 苏轼与妻妾 225
第三节 苏轼与胞弟 232
第四节 苏轼与儿辈 238
第九章 优秀文化的集成与创化 244
第一节 屈原、贾谊 244
第二节 阮籍、陶潜、谢安 248
第三节 李白、杜甫、白居易 258
第四节 韩愈、柳宗元 267
第五节 欧阳修 274
第十章 高韵真味茶酒清欢 279
第一节 酒中真味老更浓 280
第二节 从来佳茗似佳人 288
第十一章 高风绝尘的审美理想 303
第一节 古今集成与高风绝尘之美 303
第二节 高风绝尘之美学内涵 310
第十二章 清安寄真赏的审美心态 327
第一节 强烈而超俗的审美感 327
第二节 闲静而体贴的审美心态 332
第三节 开放而包容的审美实践 338
第一节 艺道同一的文艺本体论 342
第十三章 文艺创造的自由境界 342
第二节 自由表达的文艺创作论 349
第三节 艺道两进的作家论 358
第十四章 以一含万的文艺辩证思想 363
第一节 “有为而作”与“无意为文” 364
第二节 “追配古人”与“不践古人” 369
第三节 “无不尽意”与“言止意不尽” 373
第四节 “豪放奇险”与“淡泊有味” 375
第十五章 尊杜崇陶的诗学思想 382
第一节 推尊陶杜的诗学理想 382
第二节 “穷而后工”的创作观念 392
第三节 唐音宋调的艺术风格 399
第十六章 诗词同质异体的词学观 407
第一节 “诗之苗裔”:诗词同质 407
第二节 “小词不碍”:诗词异体 415
第三节 “自是一家”:开豪放词风 421
第四节 苏门文人的词学观念 425
第十七章 东坡易安相似的审美观 432
第一节 苏李共通的文化精神 432
第二节 苏李相似的词学观念 435
第三节 苏李相近的美学情趣 440
第十八章 咏物寄意格高旨远 446
第一节 清妍芳洁,孤高幽独 446
第二节 挺拔劲节,儒者风标 461
第三节 自由旷放,不受羁束 469
第十九章 宗唐追晋的书法艺术理想 474
第一节 集大成整合晋唐之美 474
第二节 主格韵字如其人 479
第三节 重笔法有法至于无法 485
第二十章 “天工与清新”的文人画理论 493
第一节 “诗画本一律”:画中有诗 494
第二节 “天工与清新”:意态俱真 504
第三节 “形似”与“传神”:生意贯注 509
第四节 “疏淡含精匀”:自然神妙 514
后记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