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智旭的时代背景 1
第一节 政治、社会方面的关联 1
一、明王朝末期的衰败与紊乱 1
二、智旭心目中的明末社会不安 6
第二节 与儒教的关联 10
一、宋明儒学与佛教 10
二、少年期的智旭与明末理学 16
三、智旭的思想与阳明学 18
第三节 与道教的关联及儒佛道三教同源论 26
一、明朝的道教 26
二、明末的道佛交往 28
三、明末的儒佛道三教同源论 32
第四节 与基督教的关联 38
一、在中国的基督教流传 38
二、明末天主教的流行 39
三、明末天主教与佛教的反目 46
四、云栖袾宏的天说与智旭的辟邪集 51
第五节 明朝佛教界的动向与明末的诸般问题 57
一、明代佛教的基础 57
二、明太祖的佛教政策 59
三、袾宏、智旭的僧侣分类 62
四、明末的性相融会论 65
五、明末的僧团状况 72
六、明末僧众的分类与智旭的理想 77
七、明末的居士佛教 84
第二章 智旭的生涯 91
第一节 智旭的人际系谱 91
一、智旭的师承关系资料 91
二、智旭敬表私淑的人士 107
三、智旭谨表尊敬的人士 114
四、智旭的盟友与道友 129
五、智旭的弟子 138
第二节 智旭的传记 150
一、智旭的略传 150
二、智旭的传记资料 156
三、智旭的姓名别号 162
第三节 智旭事迹的地理研究 165
一、智旭事迹的地域分布 165
二、智旭事迹的历史地理学考证 178
三、智旭生涯的环境意义 190
第三章 智旭的宗教行践 205
第一节 智旭的信仰及其时代背景 205
一、有关宗教实践的资料 205
二、民间佛教与智旭的信仰 208
三、观音信仰与地藏信仰 210
第二节 礼忏与律仪 217
一、智旭的礼忏修行 217
二、天台宗与忏法及其源流 222
三、智旭的忏法思想 226
第三节 持咒及卜筮信仰 234
一、智旭的持咒修行 234
二、智旭的持咒思想 239
三、智旭的卜筮信仰与行事 245
第四节 血书及烧身信仰 253
一、血书的佛教典据 253
二、智旭的血书行践 256
三、佛教的舍身思想 261
四、智旭的燃臂与燃顶 264
第五节 智旭的破戒论与罪报观 271
一、罪报观与破戒堕狱思想 271
二、破戒思想与犯罪思想 275
三、赎罪思想 285
四、智旭的疾病及其罪报感 294
第六节 智旭的悟境变迁与净土信仰 301
一、信仰行为的年代特质 301
二、悟境的变迁及其区分 304
三、净土行者的智旭 312
第四章 智旭的著作 321
第一节 智旭著作的特色 321
一、强调教义的优先 321
二、述作的态度 324
第二节 智旭著作於书志学上的研究 330
一、释论与宗论 330
二、释论诸书的成立年代考 331
三、关於尚未完成的释论书目之研究 352
第三节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的研究 364
一、宗论的编成及现存的其他版本 364
二、宗论所录文献的分类 375
三、宗论所录文献的成立年代 380
第五章 智旭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407
第一节 青年期(十二——三十岁)的智旭思想 407
一、以楞严经为中心的禅与净土思想 407
二、以禅为中心的教理义学与戒律思想 410
第二节 壮年期(三十一——三十九岁)的智旭思想 415
一、高扬戒律与性相融会思想 415
二、现前一念心说 421
三、心体论 426
第三节 壮年後期(四十——四十九岁)的智旭思想 431
一、楞严经的流行与智旭之所承纳 432
二、诸说融通的修道观 436
三、以楞严经为中心的佛教统一论 439
四、智旭的净土思想 442
第四节 晚年期(五十——五十七岁)的智旭思想 447
一、大乘止观法门与智旭 448
二、楞伽经、起信论与智旭 450
三、天台教理与智旭 461
四、教观纲宗与法华会义 466
第五节 智旭思想的总结 472
一、性相禅教的调融 472
二、天台与唯识的融通 474
三、天台与禅的折衷 476
四、儒教与佛教的融合 478
五、禅、教、律、密的净土归向 479
六、岑寂清高的佛教学者 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