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538
人民之子邓小平 538
中卷 538
第三篇 理论建树(续) 538
第五章 经济理论 538
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战略意义 579
邓小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述评 585
第六章 科技理论 596
邓小平科技思想研究 596
邓小平科教兴国思想研究 603
科教兴国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615
试论邓小平的新生产力观 621
邓小平科技思想研究述评 625
第七章 教育理论 635
论邓小平同志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635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主题和科学体系 643
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述评 653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特色新探 661
邓小平教育理论研究述评 668
第八章 文化理论 678
试析邓小平的文化安全战略思想 678
简析邓小平对中华民族优秀思想的继承和私扬 682
论邓小平的文化精神 686
邓小平文化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 692
论邓小平的文化思想 699
目录 720
第九章 军事理论 720
略论邓小平新时期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贡献 720
邓小平国防现代化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时期的继续与发展 728
略论邓小平关于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及其对军队建设的指导意义 733
以新时期建军思想为指导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741
试论邓小平的建军思想 746
论邓小平国防科技发展战略思想 749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研究述评 757
第十章 统战理论 767
试论邓小平的统战思想 767
“一国两制”构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774
论毛泽东、邓小平对祖国统一模式的探索 781
“一国两制”的构想与邓小平的思想特色 788
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研究述评 794
第十一章 党建理论 804
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历史地位及伟大贡献 804
邓小平对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贡献 809
邓小平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研究述评 817
第十二章 外交理论 826
邓小平外交思想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历史性调整与开拓 826
邓小平关于和平外交的思想 832
论邓小平外交战略的特征 844
邓小平对中国外交的卓越贡献 849
论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 855
邓小平外交思想研究述评 862
第四篇 人际世界 873
第一章 人际交往 873
邓小平和毛泽东 873
邓小平和周恩来 880
邓小平和刘少奇 884
邓小平和陶铸 887
邓小平和刘伯承 889
邓小平和彭德怀 892
邓小平和贺龙 893
邓小平和罗荣桓 896
邓小平和瞿秋白 897
邓小平和李立三 899
邓小平和陈毅 903
邓小平和聂荣臻 906
邓小平和叶剑英 909
邓小平和谭震林 923
邓小平和王震 926
邓小平和万里 928
邓小平和刘华清 930
邓小平和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932
邓小平和阿沛·阿旺晋美 935
邓小平和胡子昂、胡厥文、古耕虞、荣毅仁、周叔韬 937
邓小平和荣毅仁 939
邓小平和费孝通 945
邓小平和王稼祥 946
邓小平和萧劲光 948
邓小平和张云逸 949
邓小平和杨得志 958
邓小平和王近山 961
邓小平和乔冠华 963
邓小平和项南 964
邓小平和段君毅、胡立教 966
邓小平和铁瑛、李丰平 968
邓小平和毛致用、吴官正 972
邓小平和王兆国 976
邓小平和杨超 977
邓小平和谷景生、刘炳正、任友志、殷延福 980
邓小平和张秀山 985
邓小平和罗国兴、王洪峻 987
邓小平和邓欲治、黎仁海、张家义 988
邓小平和姚凤兰 990
邓小平和王定南 991
邓小平和爱泼斯坦 993
邓小平和陈莲涛 994
邓小平和魏廷琤 995
邓小平和聂卫平 998
邓小平和中国记者 999
邓小平和吴晗 1001
邓小平和张学良 1003
邓小平和冯玉祥 1004
邓小平和陈济棠 1006
邓小平和蒋经国 1007
邓小平和高岗 1008
邓小平和江青 1011
第二章 外交风云 1014
邓小平和斯大林 1014
邓小平和赫鲁晓夫 1016
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 1020
邓小平和金日成 1022
邓小平和尼克松 1024
邓小平和基辛格 1025
邓小平和里根 1026
邓小平和布什 1028
邓小平和宇都宫德马 1030
邓小平和田中角荣 1031
邓小平和大平正芳 1032
邓小平和铁托 1034
邓小平和希思 1035
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 1037
邓小平和杰弗里·豪 1041
邓小平和科尔 1043
邓小平和施密特 1047
邓小平和穆巴拉克 1052
邓小平和科·阿基诺 1054
邓小平和胡萨克 1054
邓小平和拉·甘地 1057
邓小平和苏斯洛夫 1059
邓小平和裕仁天皇 1062
邓小平和卡特 1063
邓小平和舒尔茨 1068
邓小平和福田赳夫 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