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综论 1
第一节 民族民间音乐的概念、范畴及其分类 1
目录 1
曲谱目录 2
例1 湖北荆州【撇竹笋】 2
第二节 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历史 5
第三节 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五态”、“四径”、“三线” 10
第四节 南北方音乐的不同风格特征 15
第五节 汉族4首代表性民歌的特征与特征覆盖 19
例2 山西《绣荷包》与陕北《脚夫调》比较 20
例3 《孟姜女》 21
例4 《小白菜》 22
例5 湖北应城民歌《妈吔》 23
第六节 民族民间音乐的调式体系与调式分布 24
例6 几种终止式 25
例8 《红旗》 26
例7 《秋收》 26
例9 湖南小调《洗菜心》结束句 29
例10 湖北《龙船调》片段 31
例11 《绣荷包》调式的可变性 32
例12 秦腔《玉堂春》【二六板】 34
例14 湘剧高腔《打猎回书》【古轮台】 35
例13 豫东调 35
例16 商终止前奏 36
例15 邵阳调子 36
例20 汉剧《八义图》生角二黄摇板 37
例19 《到春来》 37
例18 楚剧《打金枝》【迓腔】 37
例17 汉剧西皮《祭梅》【一字】 37
例22 湘北《放牛歌·骂歌子》 38
例21 《采茶调》的过门 38
例23 羽调式《三天路程两天到》 39
例24 《龙船调》(原名《种瓜》) 40
例25 连续转入下属系统调性 42
第七节 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曲式与音乐体制 43
例26 《苏三起解》西皮【流水】板 44
例27 京剧《空城计》眼起分尾两腔式 45
例28 广西彩调【路腔】顶板多腔式 48
例29 豫剧《花木兰》【二八】板 50
例30 评剧《刘巧儿》 51
例31 京剧《捉放宿店》 51
例32 评剧《三节烈》 52
例33 秦腔《玉堂春》 53
例34 评剧《珍珠衫》 53
例36 京剧《捉放宿店》 54
例35 越剧《楼台会》 54
例37 湖北黄梅采茶戏【七板】 55
例39 湖北江陵《喇叭调》 57
例38 京剧《红灯记》 57
例40 湖北英山采茶山歌《小小茶树矮登登》 58
例41 湖北【丁当调】《情姐出来收衣裳》 59
例42 湖北蕲春五句子山歌《丑丑针脚郎莫嫌》 59
例43 湖北江陵赶五句子山歌《喊我的情郎吃火烧》 60
例44 《春江花月夜》鱼咬尾的5个模进短句 62
例45 《病中吟》片段 62
例46 湖北仙桃《什样锦》 63
例47 《渔舟唱晚》片段 64
第八节 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交融与板块分布 66
例48 四小句的主要音级 70
例49 四小句旋律的主干音 72
例50 12首《绣荷包》曲谱对照 77
例52 湖北民歌《越想越心伤》 79
例51 黄梅戏《天仙配》 79
第九节 在统一的前提下求对比的审美意识 80
例53 对比性主题的变化 81
例54 两个句逗的旋律比较 82
例55 旦角腔演变为生角腔 83
第一节 民间歌曲概述 85
第二章 民间歌曲 85
第二节 民间歌曲的体裁与歌种 90
例56 山西号子《走绛州》 91
例57 湖北黄梅打硪歌 92
例58 湖北打麦号子《嶉咚嶉》 92
例59 湖北鹤峰放排号子《大河涨水》 93
例60 川江船工号子 94
例61 湖北田歌《薅黄瓜》 101
例62 江苏扬州民歌《杨柳青》 102
例63 江苏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 103
例65 陕北信天游《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104
例64 《赶牲灵》 104
例66 《蓝花花》 105
例67 《我的哥哥当了红军》 105
例68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 106
例69 内蒙山曲《二狗湾》 106
例70 内蒙《阳婆里抱柴瞭哥哥》 106
例71 青海【三花嫂令】《远看黄河是一条线》 107
例73 蒙古族牧歌《辽阔的草原》 108
例72 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108
例75 客家山歌《龙眼开花坠倒枝》 109
例76 云南《弥渡山歌》 109
例74 广东客家山歌《落水天》 109
例77 湖北恩施五句子体山歌《高坡跑马路不平》 110
例78 内蒙爬山调《想亲亲》 111
例79 台湾卑南族民歌《高山青》 111
例80 贵州召江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112
例81 山西《交城山》 113
例82 陕北《骑青马》 114
例83 陕北府谷《走西口》 114
例84 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114
例85 内蒙短歌《乌尤黛》 115
例86 新疆维吾尔族民歌《大板城的姑娘》 115
例87 青海《四季歌》 116
例88 河北《放风筝》 116
例89 《山东小调》 116
例90 内蒙阜新《达雅波尔》 117
例91 陕西《送大哥》 117
例92 二人转《月芽五更调》 118
例93 湖北监利《送郎当红军》 118
例96 《康定情歌》 119
例95 湖北鹤峰土家族小调《柑子树》 119
例94 湖南《乡里妹子进城来》 119
例97 广西侗族民歌《全靠勤做活》 120
例98 湖南邵东小调《五更望夫》 120
例99 江苏《姑苏风光》 120
例100 江西赣州瑶族民歌《瑶家门前一道泉》 121
例101 湖南小调《洗菜心》 121
例102 湖南益阳民歌《十二月数花》 122
例103 陕北秧歌调《边区好地方》 124
例104 山西祁太秧歌《闹元宵》 124
例105 二人转《茉莉花》 125
例106 东北二人转《小看戏》 126
例107 东北二人转《卖线调》 126
例108 内蒙二人台《莲九曲》 127
例110 桂南藤县采茶调《十二月采茶》 128
例109 云南花灯《十大姐》 128
例112 赣南《长歌》 129
例111 福建采茶灯《采茶扑蝶》 129
例114 凤阳花鼓 130
例113 湖南湘阴【地花鼓】 130
例117 藏族堆谢《唉马林儿》 132
例116 囊玛的《引子》 132
例115 歌曲结束处曲调 132
例118 农乐舞伴奏音乐《采桑调》 133
例119 瑶族《长鼓歌》 134
例120 陕北《跑旱船》 134
例121 湖北《采莲船》 135
例122 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 135
例123 新疆哈萨克族民歌《步行的穆沙》 136
例124 新疆伊犁维吾尔民歌《阿娜尔汗》 136
例125 新疆伊犁维吾尔民歌《胡赛音的痛苦》 137
例126 鄂西建始土家族姊妹歌《一对鸳鸯飞过河》 138
例127 鄂西巴东土家族陪十姊妹歌《一对燕儿飞过河》 138
例128 内蒙乌兰察布婚礼歌《秀长的黄骠马》 138
例129 湖北长阳跳丧鼓《请出一对歌师来》 139
例130 甘肃、宁夏回族宴席曲《青溜溜的青调》 140
例131 内蒙伊克昭酒歌《金杯》 140
例132 湖北天门儿歌《一把米》 141
例133 湖南儿歌《鸭婆子呷呷》 141
例134 湖北武昌儿歌《三岁伢上学来》 142
例135 北京儿歌《水牛儿》 142
例136 台湾原住民儿歌《山上的孩子》 142
第三节 少数民族的多声部民歌 143
例137 湖南湘阴《摇儿调》 143
例138 内蒙《摇篮曲》 143
例139 毛南族环江民歌《全村得丰收》 144
例140 三江侗族《进歌堂》 144
例141 广西壮族民歌《白云飘呀飘满天》 145
例142 广西壮族河池民歌《红军来到龙江岸》 146
例143 壮族德保民歌《春来花满坡》 146
第四节 古代歌曲 146
例144 古曲《阳关三叠》 147
例145 《念奴娇·赤壁怀古》 148
例146 古曲《扬州慢》 149
例147 《满江红》 149
例148 苗族《古歌》 150
例149 彝族《梅葛》正腔之一 151
例150 彝族《梅葛》慢板之一 151
例151 彝族(撒尼)《阿诗玛》 151
第五节 民歌的腔与调 152
第三章 民族民间器乐 155
第一节 民族民间器乐概述 155
例152 1978年随县出土编钟的基本音列 156
第二节 民族民间器乐曲的构成 163
第三节 民族民间乐器的类别与演奏形式 165
例153 古琴曲《流水》片段 168
例154 筝曲《闺中怨》 169
例155 《春江花月夜》“唉乃归舟” 171
例156 《喜相逢》 172
例157 梆笛曲《五梆子》的六短句基本曲调 173
例158 《码头调》前四小节、《二泉映月》B主题 174
例159 《弦索十三套·十六板》 178
例160 【八板】 185
例161 “板头曲”【葡萄架】 186
例162 “江汉丝弦”四胡曲《观情书》 187
例163 鄂西堂调【大开门】 189
第四节 民族民间器乐曲的标题性 193
第五节 民族民间器乐曲的结构特征与发展手法 194
例164 《二泉映月》A与A1的掐头去腰 196
例165 “鄂北打调”武曲子【背靠背】片段 197
例166 “鄂北打调”【肚儿疼】 197
第四章 曲艺音乐 199
第一节 曲艺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199
例167 诸宫调【醉奚婆】 200
例168 诸宫调【凤合合缠】 201
第二节 曲艺音乐的基本特征 204
例169 河南坠子《小寡妇上坟》 206
例171 湖北小曲【凤阳数板】 207
例172 弹词开篇《情探》 207
例170 京韵大鼓《林冲发配》 207
例173 梅花大鼓《龙女听琴》 208
例174 湖北小曲《西宫词》 209
例175 京韵大鼓的5个片段旋律 212
第三节 曲艺音乐分类与曲种分布 214
例176 西河大鼓《临潼山》 215
例177 西河大鼓《飞渡泸定桥》 216
例178 梨花大鼓《草船借箭》 217
例179 乐亭大鼓《拷红》 218
例180 湖北北路大鼓《劝世文》 219
例182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 220
例181 京韵大鼓《林冲发配》 220
例183 京韵大鼓大过门 221
例184 弹词开篇《情探》 223
例185 广西渔鼓《王老头子学文化》 225
例186 湖北沔阳渔鼓《洪湖渔歌》 226
例187 山东琴书《梁祝下山》 227
例188 单弦《春至河开》 230
例189 四川清音《昭君出塞》【背宫调】 234
例190 湖北小曲《秋江》 236
例191 广西文场【越调】《月夜秋声》 239
例192 二人转《大西厢》 240
第四节 少数民族曲艺音乐 242
第五章 戏曲音乐 244
第一节 戏曲艺术概述 244
第二节 戏曲音乐的形成与历史发展 246
例193 豫剧慢板过门 251
例194 《一字板》 252
例195 《二进宫》 253
例196 《杜鹃山》中柯湘的唱段 259
例197 “乱云飞”【回龙】转【慢板】的过门 261
例198 京剧《海港》“细读了全会公报”过门 261
第三节 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段 263
第四节 戏曲唱腔的行当 266
例199 楚剧《访友》梁祝对唱 268
第五节 戏曲唱腔三绝 269
例200 京剧《白毛女》杨白劳唱【四平】 269
例201 京剧《白毛女》杨白劳唱【反二黄】 270
例202 《淮河营》西皮【流水】板 271
例203 汉剧《孔明求寿》【二流】 272
例204 豫剧《花木兰》【慢板】的三句腔 273
例205 楚剧《百日缘》仙腔 273
例206 京剧西皮腔比较 274
例207 “老皇嫂”后的拖腔 275
例208 《杜鹃山》“乱云飞”柯湘唱 275
例209 《杜鹃山》“无产者”柯湘唱 276
例210 京剧曲皮【流水】与【慢板】比较 277
第六节 戏曲的声腔系统 279
例211 湘剧高腔【三仙桥】《琵琶上路》 284
例212 昆曲《牡丹亭》唱南吕宫【皂罗袍】 286
例213 以降E调绘谱的例证 287
例214 晋剧《赠剑》 287
例215 秦腔《二度梅》上句终止 288
例216 秦腔《二度梅》下句终止 288
例218 南线降低五度曲例 289
例217 河北梆子《蝴蝶杯》胡凤莲唱段摘句 289
例219 开口腔降低五度 290
例220 湖北南剧《秦香莲》的南路(二黄)的常用上下句 293
例221 楚剧早先的男女迓腔 296
例222 湖南花鼓戏《田氏谋夫》中王氏唱【西湖调】 298
例223 陕西迷胡戏《屠夫状元》 301
例224 藏戏反调 302
例225 藏戏悲调 302
第七节 戏曲剧种 304
例226 湘剧高腔【窣地锦裆】 307
例227 湘剧高腔【山桃红】 307
例228 湘剧高腔【红衲袄】 308
例229 湘剧高腔【北驻马听】 308
例230 湘剧高腔【(大)汉腔】 309
例231 京剧《打渔杀家》西皮【快三眼】 311
例232 京剧《太真外传》【西皮】慢板上下句 313
例233 山西《绣荷包》开始 314
例234 京剧西皮八板过门 315
例235 京剧《连营寨》【反西皮】二六 315
例236 汉剧《二度梅》起句与京剧《二进宫》起句 317
例237 二黄八板过门 319
例238 二黄与反二黄比较 319
例239 京剧《奇双会》【吹腔】 323
例240 京剧《西厢记》 323
例241 京剧《霸王别姬》【南梆子】 324
例242 河北梆子《宋金郎》小头板过门与京剧《霸王别姬》南梆子过门 325
例243 豫剧《拷红》慢板三句腔与京剧《铁弓缘》南梆子 325
例244 京剧《徐策跑城》【高拨子】 326
例245 豫剧《秦雪梅》 330
例246 豫剧《花木兰》【二八板】 331
例247 评剧《玉镯记》 334
例248 黄梅戏旋律线的音程特征 336
例250 黄梅戏《渔网会母》女【平词】 337
例251 黄梅戏《珍珠塔》女【二行】 337
例249 黄梅戏《渔网会母》男【平词】 337
例252 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双川调】 339
后记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