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邵燕祥) 1
文学不死 1
德里达、米勒:“文学的时代将不复存在” 1
黑格尔:“终结”不是“灭亡” 5
文学受到威胁,但不该“终结” 8
文学的人文价值与图像的局限性 10
并未“合一” 14
生活艺术合一——我不同意 14
从根儿上说,艺术就是从它同生活的区别开始产生的 17
将生活特异化,在艺术中具有普遍性 20
“成熟”时期的艺术,更是生活的特异化 23
后现代艺术:仍然符合“生活特异化”的基本特征 26
侃全球化 31
马恩如是说 31
人类文化的基本趋向 34
别丢掉民族性 38
漫议消闲 44
说消闲 44
“忙”和“闲” 47
消闲文化 49
文化消闲 51
消闲与审美 54
闲话市场 59
市场经济:艰难的历史选择 59
市场经济:功耶?过耶? 61
市场经济对陈旧观念的冲击 63
市场经济的正面效应 65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67
市场经济:利与欲 69
拨乱反正,“正”在哪里? 72
说二十年 72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76
“方法论”热 81
内外之间 87
“内”与“外” 87
“内转”启动 89
美学热 91
关注文体 93
文学叙事学 94
文学语言学 97
吃“里”扒“外” 99
曾经扭曲的历史 102
钱谷融的功绩 103
一幕悲喜剧 106
中国学界拿给世界什么? 109
文艺美学 109
“教父”之称 112
二十年的工作 115
百年反思 118
蜕变而成形 118
“五四”时期 122
巩固和深化 126
定格(定型) 130
突破(“反叛”) 132
政治文艺 135
向“工具论”发难 135
如何给文艺定性和定位 137
曲折历程 138
走到极端也就开始走向它的反面 139
学 143
简说学术 143
术 144
学术与学术范型 145
任公先生说学术 145
静安先生说学术 146
学术史·文艺学学术史 148
审美发生 150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人类的审美活动极其古老 150
审美产生、发展、存在之根据 154
美学的发生 157
审美生产 159
生产性的审美活动 159
审美价值生产的多样性 162
崇高型审美价值的生产 165
优美型审美价值的生产 170
悲剧 174
喜剧 179
审美消费 186
现实中审美价值的消费与艺术中审美价值的消费 186
审美价值的消费与非审美价值的消费 187
审美价值的接受和实现 190
审美价值的评价 191
说文解艺 196
说“笑”——给你提出几个为什么 196
说“伪” 200
“九五”絮语 205
访晋归来有感 209
生态技术美学 212
说“做学问” 215
再说“做学问” 219
话说“新启蒙” 223
世纪之交:中国文论从哪里突破? 226
面对传统:继承与超越 230
文学与道德 239
人道与天道 244
多面蔡仪 248
初次见到蔡仪先生 248
逍遥津公园的自述 250
追寻革命的血性汉子 255
乃“性情中人”也 258
我们的“纸条”导师 261
少见的工作狂人 263
小说家蔡仪 266
美学家蔡仪 269
矿石与金子 275
一得之见 275
伍重,何许人也? 277
读麦克卢汉札记 278
奇妙的塞伯空间 282
现代艺术的开始 284
大印象:“反正”·“反思”,“反叛” 286
青云谱记 290
李光耀转向和活佛拍电影 294
我的山东老乡张养浩 296
宇宙的年龄 297
永乐大典 299
数字与美 301
昭陵六骏 302
马镫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 304
后记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