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目录 1
一、制度化的产物:我国学前课程产生的背景 2
(一)学前课程产生的社会基础 3
(二)学前课程产生的思想基础 4
二、清末民初的学前课程设置 11
(一)癸卯学制与清末学前课程 11
(二)民国初期的学前课程 15
三、几所典型的幼稚园课程述略 17
(一)湖北武昌蒙养院 17
(二)湖南蒙养院 19
(三)严氏蒙养院 21
四、清末民初学前课程的特点 22
(一)“中体西用”教育指导思想下的学前课程 22
(二)学前课程实施的注入式教学方法 24
(三)浓厚的日本化特性 25
(四)学前课程辅助家庭教育的取向 27
第二部分:旧中国学前课程本土化、科学化的探索(1919—1948)——20世纪20、30年代的学前课程变革与发展一、文化教育思潮勃兴下的20世纪20、30年代的学前课程变革 31
(一)观念的先导与舆论的准备:五四时期教育革新浪潮下对传统儿童观和儿童教育的批判及儿童公育思潮的勃兴 31
(二)自觉、主动的选择——学前课程变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选择 34
(一)学前课程外国化、宗教化及非科学化弊端的严重性 38
二、20、30年代学前课程变革的直接动因 38
(二)制度的支撑:1922年我国学制的改革支撑和促成了学前课程的变革 41
三、旧中国学前课程寻求本土化、科学化变革的实践研究 42
(一)南京鼓楼幼稚园课程的试验研究 43
(二)南京燕子矶幼稚园的课程编制试验研究 46
四、旧中国学前课程本土化、科学化探索的理论研究 49
(一)幼稚园课程的实质是儿童的经验、活动或儿童的生活 50
(二)幼稚园的课程目的是为了儿童身心的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全国民服务 51
(三)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的幼稚园课程内容 53
(四)幼稚园课程的特点 56
(五)编定幼稚园教材的标准 57
(六)幼稚园课程组织的整体性 59
(七)幼稚园课程的评价 61
五、本时期学前课程变革的重要成果——《幼稚园课程标准》的颁布及内容分析 62
(一)《幼稚园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指导思想 63
(二)《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内容 64
(三)课程标准反映了本土化幼稚园课程探索试验的成果 67
六、对本时期学前课程变革的分析与评价 69
(一)理论方面的价值 69
(二)实践方面的价值 78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79
一、新中国学前课程变革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84
(一)社会性质的变动,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 84
(二)政府的行为,公众的趋同:向苏联学习,重建课程体系 85
(三)价值的差异,观点的悖逆:对“活教育”理论及单元课程的批判 88
二、新中国学前课程变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 92
(一)主张对学前儿童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92
(二)提出了教学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95
(三)注重知识系统化与作业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97
(四)强调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01
(五)重视集体主义与共产主义教育 103
(六)把游戏作为教学的手段 105
(七)课程组织上的学科课程与实施上的分科教学 107
三、新中国学前课程变革中对各学科课程的研究 108
(一)各学科的目标与内容 109
(二)教学方法 111
(三)体现的特点 112
(一)《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的内容特点与分析 114
四、新中国学前课程变革与发展的成果分析 114
(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的内容特点与分析 116
(三)《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的内容特点与分析 119
五、对本时期学前课程变革与发展的分析与评价 124
(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 124
(二)知识形态的课程观 126
(三)社会需要的课程价值取向 127
(四)学前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形成新中国本土化的学前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 128
(五)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计划,实施预设课程 130
(六)重视儿童的集体主义教育 131
(七)确立有目的、有计划的分科教学模式及教学的作业形式 132
(八)课程变革的局限性 134
第四部分:中国学前课程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1976—2003)——80年代以来学前课程的变革与发展一、80年代以来中国学前课程变革与发展的动因 140
(一)时代的要求,经济发展的需要 140
(二)教育价值观的变化——由“应试教育”向“素质 142
教育”的转变推动学前课程的变革 142
(三)学前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促使课程进一步的变革 145
(四)儿童发展的优先权与儿童主体地位的确立 147
二、学前课程变革的指导思想 149
(一)儿童发展的整体观 149
(二)儿童主体观 150
(三)整合教育观 152
(四)活动与建构教育观 154
(五)儿童生态观 156
(六)可持续发展观 158
(七)终身教育观 160
(一)80年代幼儿园学科课程的研究 162
三、学前课程变革的内容及其检视 162
(二)学前课程的理论研究 165
(三)从文本看学前课程思想的变革——对五种学前课程文本的分析 183
四、本时期学前课程发展与变革的特点分析 198
(一)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取向 198
(二)注重儿童终身学习与发展品质的培养 200
(三)力求在满足儿童发展需要的同时满足社会的需要 203
(四)注重为儿童创设良好、丰富的活动环境 205
(五)强调质性评价,形成全新的学前课程评价理念 207
(六)注重预设的课程与生成课程的统一 211
(七)开发、构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 213
(八)推行行动研究法,教师成为研究者 215
(九)初步形成学前课程理论体系与多样化学前课程实践模式 217
(十)存在的问题 219
第五部分: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规律与思考 226
一、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基本特点 226
(一)发展与变革受各种教育流派的影响,与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脉络相关 226
(二)变革的主线——在中外教育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地进行引进与本土化 228
(三)变革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 231
(四)百年变革中主流知识观的嬗变 234
(五)研究范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课程意义不断地在动态过程中建构 241
(一)观念的变革是学前课程变革的先导与前提 244
二、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经验教训) 244
(二)学前课程变革中课程理想与课程现实之间的悖逆 247
(三)学前课程变革的内在机制——继承与创新 253
三、我们的思考 257
(一)学前课程价值取向的再定位 258
(二)学前课程内容的构建:基于儿童是课程主体及选择课程知识两种尺度的考虑 272
(三)学前课程教学活动:走向师幼的交往及对话 282
(四)学前课程的实施更应强调真实兴趣的激发,游戏的乐趣,情感的体验 297
结语:我们感叹,我们也欣慰! 303
主要参考文献 306
后记 312
第一部分:学习、模仿日本模式的清末民初学前课程(1903— 1918
第三部分:新中国学前课程的变革与发展(1949—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