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第一篇 安全学原理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3
一、安全科学的概念及其认识 4
二、安全的基本特征 6
第二节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8
一、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8
二、安全科学的学科分类 10
三、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1
四、安全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1
第三节 安全科学的发展 12
一、安全科学的由来 12
二、安全科学的发展 13
第四节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 15
思考题 16
第二章 安全观 17
第一节 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 17
一、安全的本质 18
第二节 安全本质及安全第一原理 18
二、安全的规律 19
三、安全第一原理 21
第三节 安全价值观 22
第四节 大安全观 23
一、树立科学大安全观的时代背景 24
二、科学大安全观的内容 25
三、大安全学科体系 26
思考题 28
一、安全的极向性 29
第一节 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安全与事故的关系 29
第三章 安全认识论 29
二、避免事故或危害有限性 30
第二节 事故的基本特征 30
一、事故的因果性 30
二、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30
三、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和复杂性 31
第三节 事故模式理论 31
一、事故及其影响因素 31
二、事故模式理论 34
二、事故的预防原则 37
一、事故法则 37
第四节 事故的预防原则 37
思考题 39
第四章 安全方法论 40
第一节 本质安全化方法 40
一、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 40
二、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施 41
第二节 人机匹配法 42
一、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42
二、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 42
三、人机相互匹配 43
第三节 生产安全管理一体化方法 44
一、全面安全目标管理 44
二、全员安全管理 45
三、全过程安全管理 45
四、全部工作安全管理 45
第四节 系统方法 46
一、系统 46
二、系统工程 46
三、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安全问题的理由 48
第五节 安全教育方法 48
一、安全教育的原则和作用 49
二、安全教育的方法 50
第六节 安全经济方法 52
一、研究安全经济的基本方法 52
二、安全经济的特点 52
第七节 高技术系统安全管理方法 53
思考题 54
第五章 安全社会原理 55
第一节 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文化 55
一、安全文化 55
二、企业安全文化 62
三、公共安全文化 72
第二节 安全法规与法制 75
一、安全法规 76
二、安全法制 80
三、安全生产及基本要求 85
思考题 85
第二篇 安全系统工程学 89
第一章 绪论 89
第一节 基本概念 89
一、系统、系统工程 89
三、安全系统与安全系统工程 90
二、可靠性、可靠度、可靠性工程 90
第二节 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95
一、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 95
二、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 95
三、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论 96
第三节安全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发展 97
二、预测性 99
三、层序性 99
一、系统性 99
第四节 安全系统工程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特点 99
四、择优性 100
五、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性 100
思考题 100
第二章 系统安全分析 101
第一节 概述 101
一、系统安全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101
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选择 102
第二节 安全检查及安全检查表 103
一、安全检查 103
二、安全检查表 103
第三节 预先危险性分析 105
一、预先危险性分析程序 106
二、应用实例 107
第四节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108
一、故障类型 108
二、分析程序 109
三、应用实例 111
四、故障类型和影响、危险度分析 112
三、应用举例 113
二、分析步骤 113
一、分析原理 113
第五节 事件树分析 113
思考题 114
第三章 事故树分析 115
第一节 事故树分析概述 115
一、事故树分析的基本概念 115
二、事故树分析步骤 115
三、事故树的符号及其意义 116
第二节 事故树的编制 118
一、人工编制 119
二、计算机辅助编制 119
三、编制举例 120
一、结构函数 123
第三节 事故树定性分析 123
二、最小割集 125
三、最小径集 132
四、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 134
第四节 事故树定量分析 135
一、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 135
二、顶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 139
思考题 145
一、风险的定义 147
第四章 系统安全评价 147
第一节 安全评价概述 147
二、安全评价的概念 148
三、安全标准 148
四、安全评价原理 150
五、安全评价程序 150
六、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151
第二节 概率评价法 151
一、元件的故障概率及其求法 152
二、元件的联接及系统故障(事故)概率计算 153
三、系统故障概率的计算举例 154
第三节 指数评价法 156
一、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156
二、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特法 163
第四节 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 168
一、单元划分 168
二、确定物质系数和毒性系数 168
三、计算一般工艺危险性系数 169
四、计算特殊工艺危险性系数 169
一、设备安全评价要点 171
第五节 生产设备安全评价方法 171
六、评价危险等级 171
五、计算火灾、爆炸指数 171
二、操作运转 173
三、环境 173
四、维护检修 173
第六节 安全管理评价 173
一、概述 173
二、安全管理评价内容 174
三、评价方法 175
第七节 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法 175
一、概述 175
三、评价标准 176
二、评价模式 176
第八节 安全评价方法应用实例 177
思考题 182
第三篇 安全人机工程学 185
第一章 概论 185
第一节 人机工程学 185
一、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185
二、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85
二、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 186
一、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186
第二节 安全人机工程学 186
三、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任务与研究范围 187
四、安全人机工程学的诞生与展望 187
思考题 189
第二章 人体的人机学参数 190
第一节 常用人体测量数据 190
一、中国成年人的人体结构尺寸 190
二、中国成年人人体动态尺度 192
一、用人体身高尺寸计算人体各部分尺寸 194
二、用人体体重计算人体体积和表面积 194
第二节 人体部分参数的推算 194
三、用身高、体重、表面积求算有关人机学参数 195
第三节 人体尺度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95
一、人体尺度应用的原则 195
二、人体尺寸的应用方法和程序 197
三、人体数据应用举例 198
四、人体身高在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198
思考题 199
第一节 人的生理特性与安全 200
一、人的感知特性 200
第三章 人的生理和心理及生物力学特性 200
二、人的反应时间 204
三、人体活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205
四、环境因素的生理效应 206
第二节 人的心理特性与安全 211
一、心理特性与安全 211
二、颜色的心理作用 215
第三节 人体生物力学 216
一、人体各部分的操纵力 216
二、人体活动的速度与准确度 219
三、影响人体作用力的因素 220
一、概述 221
第四节 疲劳与恢复 221
二、影响疲劳的因素 222
三、疲劳的改善与消除 223
思考题 224
第四章 安全人机功能匹配 225
第一节 人机特性比较 225
一、人的主要功能 225
二、机的主要功能 226
三、人机特性比较 226
二、人机功能匹配对人机系统的影响 227
一、人机功能分配的一般原则 227
第二节 人机的功能分配 227
三、人机分工不合理的表现 228
四、人机功能分配应注意问题 229
第三节 人机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229
一、人的可靠性问题 229
二、人机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231
三、提高人机系统安全可靠性的途径 234
思考题 236
一、工作空间设计 237
第一节 岗位设计 237
第五章 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 237
二、座椅的设计 245
第二节 显示器设计 246
一、视觉显示器的设计 246
二、听觉显示器的设计 249
第三节 控制器的设计 251
一、控制器设计的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251
二、设计控制器时应考虑的因素 252
三、典型控制器的设计 254
四、控制器的选择 256
五、显示器和控制器的配置设计 257
第四节 作业环境设计 258
一、温度环境 258
二、光环境 259
三、色彩环境 261
四、有害物质环境 262
五、振动与噪声环境 264
六、其他环境 265
第五节 安全防护装置设计 266
一、安全防护装置的作用与分类 266
三、典型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举例 267
二、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原则 267
思考题 270
第四篇 安全管理学 273
第一章 概论 273
第一节 安全管理的定义及概念 273
一、安全的定义及概念 273
二、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274
三、安全、安全性与系统安全 275
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作用 276
一、安全管理的定义 276
第二节 安全管理及基本概念 276
三、安全管理发展历史及现状 277
思考题 278
第二章 事故统计及分析 279
第一节 事故的基本概念 279
一、事故的定义与基本特性 279
二、伤亡事故 281
三、事故的分类 281
四、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82
一、事故统计方法及主要指标 284
第二节 事故统计与分析 284
二、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方法及主要内容与指标 288
思考题 290
第三章 事故调查及处理 291
第一节 事故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291
一、事故调查与安全管理 291
二、事故调查的目的 292
三、事故调查对象 292
第二节 事故调查的准备 292
二、事故调查人员 293
一、事故调查计划 293
三、事故调查的物质准备 294
第三节 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 294
一、事故现场处理 294
二、事故现场勘查 295
第四节 事故分析与验证 296
一、现场分析 297
二、事后深入分析 297
第五节 事故处理与事故调查报告 298
一、伤亡事故的处理与结案 298
二、事故调查报告 298
三、事故资料归档 299
思考题 300
第四章 事故预防与控制 301
第一节 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301
第二节 安全技术对策 301
一、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原则 301
二、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手段 302
第三节 安全教育对策 309
一、安全教育的意义 309
二、安全教育的内容 310
三、安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311
一、安全检查 313
第四节 安全管理对策 313
二、安全审查 315
三、安全评价 316
四、安全目标管理 316
第五节 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 317
一、灾难性事件定义及分类 318
二、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 319
第六节 保险与事故控制 320
一、保险与风险 321
二、保险的分类 321
三、企业职工工伤保险 322
思考题 323
第一节 中国安全管理体制 324
一、国家监察 324
二、行业管理 324
第五章 安全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324
三、企业负责 325
四、群众监督 325
五、劳动者遵章守纪 325
第二节 安全法规 326
一、安全法规的制订依据 326
二、安全法规的规范性文件 326
二、生产操作工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327
第三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327
一、企业各级领导的责任 327
第四节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328
一、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 328
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范围 328
第五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329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 329
二、现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特征 330
思考题 331
参考文献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