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实验技术课程的主旨和要求 1
1.1 实验技术的主旨 1
1.2 实验技术课的基本要求 1
1.3 实验工作记录 3
1.4 课题研究 6
1.5 实验报告与论文写作 7
第2章 基础实验技术 10
2.1 液体的量取 10
2.2 溶液的配制 14
2.3 天平的使用 17
2.4 水、pH值和缓冲溶液 17
2.5 溶解氧的测定 22
2.6 电导率的测定 25
2.7 透明度的测定 26
2.8 吸光值的测定 26
2.9 样本和取样 27
2.10 实验设计 32
第3章 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 37
3.1 细胞培养技术 37
3.2 动植物组织和细胞研究 41
3.3 基因工程技术 46
3.4 免疫技术 51
3.5 离心技术 59
第4章 环境微生物实验技术 64
4.1 培养基的制备 64
4.2 消毒和灭菌 67
4.3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70
4.4 微生物形态观察 73
4.5 细菌染色法及观察 75
4.6 水中细菌总数的检测 80
4.7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82
4.8 土壤及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 87
4.9 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90
4.10 光合细菌的培养及其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净化作用 92
4.11 酚降解菌的分离及其性能的测定 94
4.12 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显微镜观察及微型动物的计数 96
4.13 活性污泥耗氧速率、废水可生化性及毒性的测定 98
4.14 表面活性剂降解菌的分离 101
第5章 环境生态学实验技术 104
5.1 生命表及生殖力表的编制方法 104
5.2 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Logistic增长 106
5.3 温度对鱼类呼吸速率的影响 108
5.4 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110
5.5 次级生产力的测定 112
5.6 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测定 113
5.7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调查(种-面积曲线的绘制) 116
第6章 生物有效性实验技术 120
6.1 种子发芽毒性实验 120
6.2 蚕豆根尖微核实验 121
6.3 藻类急性毒性实验 124
6.4 枝角类急性毒性实验 127
6.5 脱氢酶活性测定 130
6.6 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测定 132
6.7 污染物对细胞色素C的影响 133
6.8 污染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135
6.9 污染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测定 136
6.10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实验——发光菌的发光光度法 138
6.11 Ames致突变实验 140
附录1 SI单位及其应用 147
附录2 实验误差与提高实验准确度的方法 151
附录3 易变质及需要特殊方法保存的试剂 156
附录4 常用化学消毒灭菌药剂 157
附录5 生物学中常用染色剂及其特性 159
参考文献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