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导论 1
0.1 现实中的公共经济问题 2
0.2 公共部门与政府观 4
0.2.1 公共部门 4
专栏0-1 中国的政府组织体系 5
0.2.2 政府观(国家观) 6
专栏0-2 人命重要,还是财产重要 6
专栏0-3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故事 7
0.3 公共经济活动与公共经济学 8
0.3.1 公共经济活动的种类 8
0.3.2 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与公共经济学 9
0.4 公共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0
0.5 公共经济学与相关学科 13
0.5.1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3
0.5.2 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 14
0.5.3 公共经济学与公共管理学 14
0.5.4 公共经济学与法学 14
0.6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本书框架 15
0.6.1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5
0.6.2 公共经济学研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6
0.6.3 本书特色 17
0.6.4 本书框架 17
小结 17
思考题 18
阅读与参考文献 18
附录 公共经济学课外新闻阅读材料 18
1 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21
1.1 市场效率与公平 22
1.1.1 效率 22
专栏1-1 帕累托及其学说 22
1.1.2 市场效率条件 23
1.1.3 社会福利与效率 25
1.2 市场失效 27
1.2.1 公共产品 27
1.2.2 外部性 29
专栏1-2 退耕还林与退牧还草 31
1.2.3 自然垄断 31
1.2.4 风险和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 33
1.2.5 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分配) 33
专栏1-3 中国的收入分配 34
1.2.6 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34
1.3 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 35
1.3.1 资源配置 35
专栏1-4 太原市污染权交易 37
1.3.2 收入分配 38
1.3.3 经济稳定 39
1.3.4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的关系 39
1.3.5 公共部门经济作用的历史演变 41
小结 41
思考题 42
阅读与参考文献 42
2 公共产品 44
2.1 公共产品提供的局部均衡模型 45
2.1.1 庇古模型 45
2.1.2 鲍温模型 46
2.2 纯公共产品最优提供的一般均衡模型 48
2.3 公共产品供应的威克塞尔—林达尔模型 52
2.4 公共产品提供的困难与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 55
2.4.1 “囚犯困境”模型 56
2.4.2 “囚犯困境”的解脱 57
2.4.3 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 58
专栏2-1 希望工程 58
2.5 公共产品论的实验经济学视角研究 60
专栏2-2 史密斯与实验经济学 60
2.5.1 对公共产品提供实验的分类 61
2.5.2 对“搭便车”程度的研究 61
2.5.3 减少“搭便车”机制的研究 62
2.5.4 对公共产品论研究的其他影响 63
小结 64
思考题 64
阅读与参考文献 65
3 公共选择 66
3.1 公共选择论概述 67
3.1.1 公共选择论的发展 67
专栏3-1 布坎南 68
3.1.2 公共选择论研究的方法论 68
3.2 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69
3.2.1 一致同意规则(一致性规则) 69
3.2.2 多数同意规则 71
3.2.3 投票悖论 72
3.2.4 单峰定理和中间投票人定理 75
3.3 间接民主制(代议制)下的公共选择 77
3.3.1 投票人 77
专栏3-2 北京申奥的关键一票 78
3.3.2 政治家 79
3.3.3 官僚(公共雇员) 80
专栏3-3 国内政府雇员制的推行 81
3.3.4 利益集团 82
专栏3-4 影响地方政府决策的利益集团 83
专栏3-5 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 83
3.3.5 其他人员 84
3.3.6 寻租 84
专栏3-6 寻租理论的发展 86
小结 87
思考题 88
阅读与参考文献 88
4 公共支出理论 89
4.1 公共支出分类 90
4.1.1 按政府职能分类 90
4.1.2 按支出的用途分类 92
4.1.3 按支出的使用部门分类 92
4.1.4 按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分类 93
专栏4-1 中国的公共支出 93
4.2 公共支出演变的理论分析 94
4.2.1 瓦格纳法则 94
4.2.2 时间型态模型 95
4.2.3 “发展型”增长论 96
4.2.4 公共支出增长的微观模型 98
4.2.5 公共产出水平的决定 99
4.2.6 非均衡增长模型:公共部门要素价格和公共支出 102
专栏4-2 中国公务员加薪 103
专栏4-3 中国预算内公共支出的有关数字 104
4.2.7 未来的公共支出 106
4.3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 107
4.3.1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07
4.3.2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困难 108
专栏4-5 大坝惹是非 110
小结 110
思考题 111
阅读与参考文献 111
5 购买性支出 113
5.1 行政支出 114
专栏5-1 专家谈中国的行政成本 115
专栏5-2 政府采购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16
5.2 国防支出 116
专栏5-3 国防支出与“和平红利” 118
专栏5-4 中国拟增国防支出218亿元专家分析五大动因 119
5.3 文教科卫支出 120
5.3.1 教育支出 121
专栏5-5 教育券制度与浙江长兴县案例 124
5.3.2 科研支出 125
专栏5-6 中国航天科技的资金来源 126
5.3.3 公共投资支出 127
专栏5-7 中国公共投资体制的演变 128
小结 129
思考题 130
阅读与参考文献 130
6 转移性支出 131
6.1 社会保障制度与公共部门 132
专栏6-1 俾斯麦与社会保障制度 133
专栏6-2 弗里德曼夫妇:福利国家的谬论 134
6.2 现实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支出 135
6.2.1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 135
专栏6-3 智利的个人账户制度 136
6.2.2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138
专栏6-4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 138
专栏6-5 中国的就业问题 138
6.2.3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141
专栏6-6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148
专栏6-7 美国的401(k)计划 149
6.3 财政补贴 151
6.3.1 财政补贴的种类 151
专栏6-8 新式企业亏损补贴 152
专栏6-9 世界贸易组织《财政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154
专栏6-10 林毅夫论中国的农业财政补贴 154
6.3.2 财政补贴效应 155
6.4 其他转移性支出 156
6.4.1 援外支出 156
6.4.2 债务利息支出 157
小结 157
思考题 157
阅读与参考文献 158
7 税收理论 159
7.1 税收概述 160
专栏7-1 税收的起源:一种思想试验 160
7.1.1 税收概念 160
专栏7-2 英国对征税权的限制及其影响 162
7.1.2 税制要素 163
7.1.3 税收分类 167
7.1.4 税制结构 169
7.2 税收原则 170
7.2.1 税收原则思想的发展概述 170
7.2.2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171
7.2.3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172
7.2.4 现代税收原则 172
专栏7-3 税收原则的应用:国有商业银行税负问题之争 178
7.3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179
7.3.1 税收负担 179
7.3.2 税负转嫁与归宿 181
专栏7-4 对增值税税负重的抱怨合理吗 186
专栏7-5 物业税开征能够平抑房价吗 186
7.4 最优税收理论 187
7.4.1 最优商品税 187
专栏7-6 拉姆齐 188
7.4.2 最优所得税 189
7.5 税制设计理论 192
7.5.1 概述 192
7.5.2 真实世界中的最优税收 194
专栏7-7 中国的税收制度的演变 194
小结 196
思考题 197
阅读与参考文献 198
8 商品税 200
8.1 商品税概述 201
8.1.1 商品税定义 201
8.1.2 商品税的特点 201
8.1.3 商品税分类 202
8.2 销售税 204
8.2.1 销售税概述 204
8.2.2 开征销售税的主要原因 204
8.2.3 销售税的效率与公平作用 205
8.2.4 中国的销售税 205
专栏8-1 中国的消费税制改革 207
8.3 增值税 208
8.3.1 增值税概述 209
专栏8-2 中国增值税制转型 210
8.3.2 增值税的基本计算办法 211
8.3.3 增值税相关问题分析 212
8.3.4 现行中国增值税制 213
专栏8-3 中国的出口退税 214
8.4 关税 215
8.4.1 关税概述 216
8.4.2 现行中国关税制度 216
小结 217
思考题 218
阅读与参考文献 218
9 所得税 219
9.1 所得税概述 220
9.1.1 所得定义的探讨 220
9.1.2 所得税的特点 221
专栏9-1 小贝与税收 221
9.1.3 所得税的类型 222
9.1.4 所得税的演变过程 223
9.2 个人所得税 225
9.2.1 个人所得税概述 225
专栏9-2 单一税制的讨论 226
9.2.2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制 226
专栏9-3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 228
9.3 企业(公司)所得税 228
9.3.1 企业(公司)所得税概述 228
专栏9-4 一元钱办企业 229
9.3.2 公司所得税制的基本结构 229
9.3.3 为什么要对公司征税 230
9.3.4 公司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231
9.3.5 公司所得税税负转嫁问题 233
9.3.6 现行中国企业所得税制 235
专栏9-5 中国企业所得税制的改革 238
9.4 社会保障税 239
9.4.1 社会保障税概述 239
9.4.2 社会保障税的发展 240
小结 241
思考题 241
阅读与参考文献 242
10 其他税收 243
10.1 财产税概述 244
10.1.1 财产税的种类 244
10.1.2 财产税的优点 244
10.1.3 财产税的缺点 245
10.1.4 财产税相关问题分析 245
10.2 土地税 247
专栏10-1 中国的物业税改革 248
专栏10-2 中国的农业税制 248
10.3 遗产税和赠与税 249
10.3.1 遗产税概述 249
10.3.2 开征遗产税的原因 249
10.3.3 遗产税的类型 250
10.4 资源税类 251
10.5 印花税 253
10.5.1 印花税概述 253
10.5.2 中国现行印花税制 253
小结 254
思考题 255
阅读与参考文献 255
11 国有经济 256
11.1 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 257
11.1.1 国有资产的概念 257
专栏11-1 中国的国有资产规模 257
11.1.2 国有资产的分类 258
11.1.3 国有资产收入 259
11.1.4 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 260
11.2 财政公共化与国有资产收入 261
11.2.1 财政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关系回顾 261
专栏11-2 中国国有企业的形成 261
专栏11-3 有限的国有资本难以支撑庞大的国有经济盘子 263
11.2.2 财政公共化对国有资产活动范围的要求 265
专栏11-4 国有企业改革的争论 266
11.2.3 国有经济布局 266
专栏11-5 中国国防工业与民营企业 267
小结 269
思考题 270
阅读与参考文献 270
12 公共规制 272
12.1 公共规制:定义与种类 273
12.1.1 公共规制的定义 273
12.1.2 公共规制的种类 274
12.1.3 规制俘获理论 275
专栏12-1 美国经济规制简史 275
12.2 公共规制过程 276
12.2.1 规制立法 276
12.2.2 规制执法 276
12.2.3 放松或解除规制 277
12.3 规制的方式 277
12.3.1 进入规制或退出规制 277
12.3.2 标准规制 278
12.3.3 价格规制 278
专栏12-2 中国民航票价改革 279
专栏12-3 收费,还是其他 280
12.3.4 征税规制 282
专栏12-4 污染税制设计 283
12.4 经济性规制:基于绩效的规制 284
专栏12-5 拉丰 284
12.4.1 传统规制低效原因 285
12.4.2 规制合同的种类 285
12.4.3 完全信息下规制合同的设计与选择 285
12.4.4 信息不对称下规制合同的设计与选择 286
12.4.5 拉姆齐定价 288
12.4.6 规制合同的期限 288
专栏12-6 中国邮政是自然垄断的结果吗 289
12.5 社会性规制的加强 290
专栏12-7 中国安全生产监管机构 291
专栏12-8 中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291
专栏12-9 市场创建案例 295
小结 296
思考题 297
阅读与参考文献 297
13 政府预算 299
13.1 政府预算概述 300
13.1.1 预算的定义 300
13.1.2 政府预算制度的形成 301
专栏13-1 美国预算制度的建立 303
13.1.3 政府预算制度的基本性质 304
13.2 政府预算的种类 305
13.2.1 单一预算与复式预算 305
13.2.2 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 306
13.2.3 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306
13.2.4 其他分类方法 307
13.3 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与决算 307
13.3.1 政府预算编制的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307
专栏13-2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308
13.3.2 政府预算的编制:原则与方法 310
专栏13-3 转型期预算的肢解 310
专栏13-4 中国的部门预算改革 312
13.3.3 政府预算的执行 313
专栏13-5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314
13.3.4 政府预算的调整 314
13.3.5 政府决算 315
小结 315
思考题 316
阅读与参考文献 317
14 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 318
14.1 政府收支对比关系 319
14.1.1 财政平衡公式 319
14.1.2 财政赤字的弥补 320
专栏14-1 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历史问题 321
14.1.3 中国的财政赤字 323
14.2 公债 324
14.2.1 公债的含义 325
14.2.2 公债的产生与发展 326
14.2.3 公债的种类 327
14.2.4 公债的结构 330
14.2.5 公债的发行 331
专栏14-2 中国“327”国债期货事件 332
14.2.6 公债的偿还 333
14.2.7 公债市场 335
专栏14-3 杨怀定如何变成“杨百万” 336
14.2.8 公债的负担 338
14.2.9 中国公债简况 339
14.3 公债理论的发展 340
14.3.1 早期公债理论:利弊之争 340
14.3.2 李嘉图等价定理 343
14.4 财政政策 345
14.4.1 财政政策的定义 345
14.4.2 财政政策目标 346
专栏14-4 菲利普曲线 347
14.4.3 财政政策的类型 348
14.4.4 财政政策的运作机理 348
专栏14-5 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 350
小结 351
思考题 352
阅读与参考文献 352
15 政府间财政关系 353
15.1 财政体制 354
专栏15-1 国家的结构形式(联邦制与单一制) 354
15.2 政府间的职责分工 356
15.2.1 资源配置职能的分工 356
专栏15-2 长江三角洲的问题 359
15.2.2 收入分配职能的分工 361
专栏15-3 义务教育的责任 362
15.2.3 稳定职能的分工 363
15.3 政府间收入权限的划分 364
专栏15-4 关于地方政府是否应该发行公债的争论 365
15.4 政府间转移支付 369
15.4.1 为什么会有政府间转移支付 369
15.4.2 转移支付的种类 369
15.4.3 转移支付数量的确定 372
15.5 中国的政府间财政关系 373
15.5.1 中国财政体制概况 373
15.5.2 中国现实政府间财政关系 374
专栏15-5 行政性分权与经济性分权 374
15.5.3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缺陷与出路 378
专栏15-6 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 379
小结 383
思考题 384
阅读与参考文献 385
后记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