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绪论 1
0.1本书研究的缘起和内容 1
0.1.1本书研究的缘起 1
0.1.2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框架 3
0.2研究对象的空间界定 5
0.2.1北京地区 5
0.2.2北京郊区 6
0.2.3郊区与区域的内在关系 9
0.3相关研究综述 10
0.3.1国内外区域空间研究的发展动态 10
0.3.2北京区域空间发展研究综述 11
0.3.3北京郊区空间发展研究综述 12
第一篇 世纪之交北京面临区域空间整体发展的巨大挑战 12
1城市化进程中北京区域空间发展不平衡 17
1.1城市化缓慢发展时期的北京郊区空间发展 17
1.1.1郊区工业的发展 18
1.1.2郊区农业的发展 19
1.1.3郊区城镇的发展 19
1.1.4郊区与城市的关系 20
1.2城市化曲折发展时期的北京郊区空间发展 20
1.2.1工业建设与近郊空间发展 20
1.22工业建设与远郊空间发展 22
1.3.1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与近郊空间发展 24
1.3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的北京郊区空间发展 24
1.3.2乡镇企业与远郊空间发展 27
1.4北京区域空间发展的地域差异日趋扩大 30
1.4.1人口发展的地域差异 30
1.4.2城市化发展的地域差异 33
1.4.3产业发展的地域差异 33
1.4.4就业发展的地域差异 34
1.4.5城市建设发展的地域差异 34
1.4.6远郊城市化进程滞后于非农经济发展 35
2.1.1旧城拥挤不断加剧,名城保护困难重重 36
2区域空间发展地域差异悬殊削弱了北京的竞争力 36
2.1市中心区城市发展过度集聚,综合效益大打折扣 36
2.1.2功能空间高度密集,城市交通难以为继 38
2.2郊区城市发展缓慢,难以履行相应的城市职能 39
2.2.1边缘集团与独立城市单元 39
2.2.2卫星城镇与地区中心城市 42
2.2.3区域城镇体系构成不合理 42
2.3城市发展脱离区域基础,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 44
2.3.1市区建设用地持续扩大,城市空间蔓延发展 44
2.3.2市区绿色空间日渐萎缩,与建设用地比例失调 46
2.3.3长期超采、污染严重,区域水资源危机迫在眉睫 47
2.4.1“以城论城”的狭隘城市观念 49
2.4北京区域空间发展不平衡的规划机制分析 49
2.4.2以限制为主的城市发展战略 50
2.4.3相对滞后的空间规划研究 50
2.4.4囿于行政区划的规划管理 52
3北京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加快郊区建设、促进整体发展 53
3.1区域空间整体发展的必然性 53
3.1.1区域空间结构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53
3.1.2以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空间整体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55
3.2.1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广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空间范畴 56
3.2区域空间整体发展的必要性 56
3.2.2知识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地区的出现 57
3.3北京社会经济发展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变 58
3.3.1经济发展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化 58
3.3.2地区城市化发展的重心从市区向郊区转移 59
3.3.3城市规模发展已经接近甚至超出临界状态 59
3.3.4新世纪面临建设世界城市的历史重任 60
3.3.5现状郊区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62
4.1经济地理领域对区域整体发展空间组织的研究 69
4.1.1增长极理论与增长极战略 69
4区域空间整体发展的理论研究 69
第二篇 区域空间整体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与经验借鉴 69
4.1.2点轴渐进扩散理论与点轴开发模式 71
4.1.3圈层结构理论与城市圈域经济发展模式 72
4.2城市规划领域对区域整体发展空间模式的探索 74
4.2.1霍华德的城乡协调发展模式 74
4.2.2卫星城和新城理论 75
4.2.3芒福德的城市和区域整体发展理论 77
4.3新经济环境下区域整体发展的空间组织 79
4.3.1知识经济的发展引起城市经济职能的转变 79
4.3.2城市功能空间在区域内重新整合 80
4.3.3城市地区向多中心结构演变 81
5巴黎经验之一:建立区域观念、扩大发展空间 83
5.1巴黎地区城市发展概况 83
5.1.1巴黎地区 83
5.1.2巴黎城市发展 84
5.1.3巴黎郊区与巴黎城市密集区 86
5.2巴黎区域规划的缘起 87
5.2.1工业发展引发郊区蔓延 88
5.2.2控制郊区蔓延的早期规划探索 90
5.2.31934年的PROST规划与区域规划的真正开始 91
5.3从限制到发展:城市化加速发展与巴黎区域规划指导思想的首次转变 92
5.3.11956年的PARP规划与区域均衡发展的新观点 93
5.3.21960年的PADOG规划与多中心空间结构的设想 95
5.3.31965年的SDAURP规划与区域空间结构雏形的建立 97
5.3.4区域思想日渐丰富与扩大城市发展空间 100
5.4从数量到质量:城市化稳定发展与巴黎区域规划指导思想的再次转变 101
5.4.11976年的SDAURIF规划与区域空间结构的落实 102
5.4.21994年的SDRIF规划与区域城市发展的内涵提高 104
5.4.3提高区域视野与增强城市竞争力 107
5.5巴黎区域规划的经验总结 109
5.5.1尊重生态文化,以保护自然空间作为城市空间布局的先决条件 109
5.5.2提高区域视野,以区域规划解决城市发展问题 110
5.5.3提倡互相合作,以区域管理保证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 110
5.5.5重视交通规划,以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111
5.5.4发挥集聚效益,以重点建设城市中心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111
6巴黎经验之二:建设郊区新城、带动整体发展 113
6.1巴黎新城的缘起及其发展 113
6.1.1巴黎新城的缘起 113
6.1.2巴黎新城的发展 116
6.1.3巴黎新城的意义 118
6.2巴黎新城的特点 119
6.2.1基于区域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 120
6.2.2着眼于区域整体的空间布局 120
6.2.3结合发展现状的空间规划 120
6.2.4注重区域合作的规划建设管理 121
6.3巴黎新城案例分析——马恩拉瓦莱新城 122
6.3.1马恩拉瓦莱新城的建立 123
6.3.2马恩拉瓦莱新城的规划设计 124
6.3.3马恩拉瓦莱新城的分期建设 127
6.3.4马恩拉瓦莱新城设计概念的演变 133
6.4巴黎新城建设的成功经验 134
6.4.1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 134
6.4.2结合实际的规划创新 135
6.4.3灵活开放的建设管理 135
6.5.1规划观念 136
6.5巴黎区域实践的启示 136
6.5.2规划技术 137
第三篇 拓宽区域视野、建设郊区新城是促进区域整体发展的必要之举 137
7从区域入手构筑北京区域空间整体发展的新格局 141
7.1拓宽区域视野,寻求发展空间 142
7.1.1建立在区域协作基础上的首都经济发展 142
7.1.2建立在区域整体基础上的城市空间布局 144
7.2北京区域空间整体发展的战略构思 145
7.2.1核心与轴线相结合的区域城市空间结构 145
7.2.2各有侧重的区域城市功能组织 146
7.2.3可持续的区域城市空间增长 147
7.3.1将非建设用地视为城市空间的构成要素 148
7.3北京区域空间整体发展的规划对策 148
7.3.2建构多层次的区域城市中心 150
7.3.3建立规模、功能和区位多样化的区域城市体系 152
7.3.4建设网络化的区域交通体系 153
8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北京郊区新城 158
8.1加快建设郊区新城的有利条件 158
8.1.1城市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158
8.1.2人口、住宅和工业的郊区化初露端倪 159
8.1.3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郊区交通条件 162
8.1.4工业技术园区成为郊区新的增长点 163
8.1.5部分卫星城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165
8.1.6入世成功带来的发展机遇 166
8.1.7周边地区联合发展的热情 167
8.2建设郊区新城的规划构想 168
8.2.1郊区新城的功能定位 168
8.2.2郊区新城的空间布局 170
8.2.3郊区新城的组织构成 170
8.2.4郊区新城的发展规模 171
8.2.5郊区新城的空间结构 172
8.2.6郊区新城的城市建设 173
8.2.7郊区新城的规划管理 173
8.2.8郊区新城的政策建议 174
9.1本书研究的现实意义 176
9结论 176
9.2本书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177
9.3本书研究的创新之处 178
附录 181
附录1 建国以后北京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181
1.1人口城市化 184
1.2土地城市化 188
1.3经济结构变化 191
附录2 法国城市规划体系概况 193
2.1等级制的行政区划及其权限划分 193
2.2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区域化城市管理 194
2.3分层次的城市规划编制 195
附录3 北京郊区新城发展现状与规划设想的简单汇总 199
3.1通州新城 199
3.2亦庄新城 199
3.3黄村新城 199
3.4良乡新城 199
3.5昌平新城 199
3.6顺义新城 199
参考文献 206
后记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