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吨粮技术与实践 小麦 玉米 水稻》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秉彝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00269019
  • 页数:34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总论 1

一、积极搞好吨粮开发,加速粮食生产 李继扬 1

二、北京市粮食生产的发展 王唯贤 3

(一)“一改、二增、三推广、四防”综合增产技术的推广 4

(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 7

三、北京吨粮的意义、潜力、条件和吨粮模式 宋秉彝 8

四、农田布局和林网建设 文玉璞 10

五、关于粮食现代化示范方农机具配备方案意见 董祖弼 11

六、现代化粮食示范方水利标准 李永善 12

三、水分条件 13

二、热量条件 13

第二章 北京地区的气候资源与作物生产 郑大玮 13

第一节 北京地区的气候资源 13

一、光照条件 13

六、北京地区作物生育期间主要气象条件 14

五、主要气象灾害及其演变 14

四、近十多年来的气候变化 14

(一)温度 19

一、小麦对气象条件的一般要求 19

第二节 小麦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19

(一)小麦播种和冬前分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20

三、小麦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20

(二)光照 20

(三)水分 20

二、北京地区的气候对小麦生产的利弊 20

2.小麦叶龄和分蘖与积温的数量关系及其应用 21

1.小麦播种的气象条件 21

2.小花分化的气象条件 22

1.小麦穗分化的气象条件 22

(二)小麦幼穗分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22

3.收获期 23

2.灌浆期 23

(三)抽穗开花和灌浆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23

1.抽穗开花期 23

2.冬旱 24

1.秋旱 24

(四)小麦品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24

四、小麦生产上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24

(一)干旱 24

2.冻害的类型 25

1.冻害的危害 25

3.春旱 25

4.初夏干旱 25

(二)冻害 25

4.防御冻害的措施 26

3.麦苗的抗寒性 26

5.冻害的监测与补救 27

2.干热风 28

1.雨后暴热青枯 28

(三)冷害 28

1.冬前积温偏少 28

2.早春低温 28

3.孕穗期冷害 28

(四)热害 28

(七)霜冻 29

(六)冰雹 29

3.高温逼熟 29

(五)风雨倒伏 29

(九)湿害 30

(八)阴害 30

(二)光照 31

(一)温度 31

第三节 北京地区气候与夏玉米生产 邓根云 31

一、玉米生长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31

(五)生长季节积温 32

(四)各月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及出现日期 32

(三)水分 32

(四)二氧化碳 32

(五)风 32

二、北京地区夏玉米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附表) 32

(一)旬月平均气温 32

(二)旬月平均降雨量 32

(三)旬月平均太阳辐射 32

2.涝害 34

1.干旱 34

(六)气象灾害 34

(二)分蘖期 35

(一)幼苗期 35

3.风雹灾害 35

第四节 北京地区的气候与水稻生产 云良萃 35

一、水稻各生育期对温度及水分的要求 35

(二)水稻光温特性的分类 36

(一)什么是水稻光温特性 36

(三)拔节孕穗期 36

(四)抽穗开花期 36

(五)灌浆成熟期 36

二、水稻光温特性及其应用 36

3.杂交水稻制种 37

2.高产栽培 37

(三)我国不同地区水稻品种一般光温特性 37

(四)水稻光温特性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7

1.引种 37

(二)粒数与气象条件 38

(一)穗数与气象条件 38

三、水稻丰产性状与气象条件 38

(一)低温危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39

四、水稻的低温危害 39

(三)粒重与气象条件 39

3.水稻安全齐穗期的应用 40

2.灌浆期低温危害指标 40

(二)低温危害类型 40

1.延迟型 40

2.障碍型 40

3.混合型 40

(三)北京地区水稻安全齐穗期 40

1.开花期低温危害指标及安全开花齐穗期 40

(二)土壤全氮 41

(一)土壤有机质 41

第三章 土壤与施肥 黄德明、赵微平、张有山 41

一、北京地区土壤的养分状况 41

(六)土壤中的速效钾 42

(五)土壤中的有效磷 42

(三)土壤中的碱解氮 42

(四)土壤中的硝态氮 42

(七)微量元素 43

(八)产量增加后土壤养分的变化 44

(一)土壤肥力 45

(三)土壤孔隙度 45

二、北京地区土壤的物理性状 45

(一)土壤质地 45

(二)土壤容重 45

(二)土壤养分 46

三、土壤肥力 46

(一)保肥保水能力 47

四、吨粮田建设的土壤对策 47

(三)土壤结构 47

(二)有机质 48

(三)轮作 49

(一)北京地区吨粮田施肥状况 51

五、吨粮田肥料合理运筹及施肥技术 51

(四)加深耕层 51

(五)土壤改良剂 51

1.草灰和腐植酸类制品 51

2.堆肥 51

3.斑脱土 51

4.沸石 51

5.蛭石与真珠岩 51

6.石膏 51

7.高分子化合物 51

8.微生物制剂 51

1.以作物的目标产量估算氮肥用量 53

(二)分期调控使用氮肥 53

2.以土壤肥力水平决定基、追肥分配 54

3.以“氮调法”确定追肥时期和用量 55

(三)以土壤化验确定磷钾肥用量 56

(四)加强植物营养诊断,达到平衡施肥 59

(五)小麦玉米吨粮田肥料合理运筹 60

1.尿素 61

(一)氮肥 61

六、几种常用的化学肥料 61

3.硫酸铵 62

2.碳酸氢铵 62

6.长效氮肥和硝化抑制剂 63

5.硝酸铵 63

4.氯化铵 63

1.过磷酸钙 64

(二)磷肥 64

5.硝酸磷肥 65

4.磷酸铵 65

2.重过磷酸钙 65

3.钙镁磷肥 65

(四)复混肥料 66

2.硫酸钾 66

(三)钾肥 66

1.氯化钾 66

2.干混造粒型复混肥料 67

1.料浆造粒型复混肥料 67

2.锌肥 68

1.硼肥 68

3.掺混型复混肥料 68

4.液体复合肥料 68

(五)微量元素肥料 68

6.钼肥 69

5.铜肥 69

3.锰肥 69

4.铁肥 69

(一)光合作用 70

二、光合作用是产量形成的基础 70

第四章 谷物产量形成的生理学基础 赵微平 70

一、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 70

4.叶绿体 71

3.碳3、碳4植物 71

(二)光合作用的器官 71

1.叶 71

2.禾本科叶肉细胞 71

5.叶片功能 72

4.光呼吸 73

3.暗反应—光合碳循环 73

(三)光合作用过程 73

1.光的吸收 73

2.光反应 73

2.光饱和点 74

1.光合率 74

(四)光合产物的分配,源库关系 74

(五)光合率与环境对它的影响 74

9.肥与光合作用 75

8.水与光合作用 75

3.呼吸与光合 75

4.光补偿点 75

5.午睡 75

6.二氧化碳浓度 75

7.光合与温度 75

3.叶面积指数 76

2.作物生长率 76

(六)光合生产力和提高的途径 76

1.光能利用率 76

(四)萎蔫 77

(三)水势 77

4.叶面积持续期 77

三、作物和水分的关系 77

(一)蒸腾作用 77

(二)作物对水分吸收 77

(六)干旱 78

(五)田间持水量 78

(十)需水临界期 79

(九)蹲苗 79

(七)蒸腾系数与作物需水量 79

(八)灌水 79

(一)作物的元素组成 80

四、无机营养和施肥 80

(三)作物体内氮磷钾积累的动态 81

(二)根对离子的吸收 81

2.报酬递减率 82

1.产量与元素吸收量 82

(四)合理施肥问题 82

五、生长发育和生长调节剂 83

4.营养诊断 83

3.限制因子率 83

2.光周期现象 84

1.春化 84

(一)营养体的生长 84

(二)生殖生长 84

(三)生长调节剂 85

一、品种演变历程 86

第一节 京郊冬小麦品种发展历程及当前主要种植品种 福德平、李船江 86

第五章 品种 86

二、品种应用现状 88

3.京双18(双鉴23) 89

2.京437 89

1.京411 89

6.京冬6号 90

5.中麦2号 90

4.农大015(农大84015) 90

8.京核1号 91

7.轮抗6号 91

三、品种发展方向 92

一、玉米、玉米品种的概念和特征特性 93

第二节 京郊玉米杂交种的利用与目前应用品种简介 张晓春、李船江 93

二、京郊玉米杂交种的发展概况 94

3.丹玉13号(黄17×E28) 95

2.沈单七号(5003×E28) 95

三、京郊玉米的更新换代 95

四、当前京郊玉米主栽品种简介 95

1.农大60(5003×综31) 95

7.京早七号(黄早四×罗系3) 96

6.京杂6号(自330×许052) 96

4.京单841(京02×京06) 96

5.京黄127(黄331×黄801) 96

11.掖单4号(8112×黄早四) 97

10.掖单2号(掖单107×黄早四) 97

8.京早八号(白黄混×墩白) 97

9.京早10号(比尖八×四自四) 97

16.掖单51号(832×双741) 98

15.掖单13号(478×丹340) 98

12.掖单5号(8112×双741) 98

13.掖单11号(5003×52106) 98

14.掖单12号(478×515) 98

21.中单2号(自330×莫17) 99

20.京黄133(黄331×昔恩3) 99

17.掖单52号(8112×双105) 99

18.农大58(5003×E28) 99

19.农大66(8112×北黄47) 99

五、京郊玉米专用品种的发展 100

24.高油6号 100

22.中单8号 100

23.高油1号 100

1.秋光 101

第三节 水稻品种 巫伯顺 101

4.秀优57 102

3.秋优20 102

2.金珠1号 102

6.贝迪 103

5.京稻3号(京4326) 103

(一)热量与温度 104

二、北京地区气候与小麦生产 104

第六章 小麦 宋秉彝 104

第一节 北京地区小麦生产条件 104

一、北京地区小麦生产发展过程 104

(二)光照 105

(三)降水 106

(四)通风、通气 107

(二)农田 108

(一)土壤分布 108

三、北京地区的土壤和农田 108

一、小麦生育的四个阶段 109

第二节 小麦的生长发育 109

二、小麦的30个生育期 110

三、小麦的器官发育 111

2.根的功能 112

2.构造 112

(一)种子 112

1.形状 112

(1)发芽过程 113

3.麦粒的化学成分 113

4.种子休眠 113

5.种子发芽 113

3.叶构造 114

(2)发芽种子的内部变化 114

(3)发芽的条件 114

(4)发芽不齐的原因 114

(二)叶片 114

1.观察叶片的意义 114

2.叶的功能 114

5.叶片空间分布 115

4.株型 115

7.叶片出生与温度 116

6.叶的大小 116

10.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 117

8.叶片与环境条件 117

9.叶片分化伸长、与功能期 117

1.分蘖的名称 118

11.心叶长势 118

12.叶片与其它器官的对应关系 118

(三)分蘖 118

3.分蘖缺位的原因 119

2.叶片与分蘖的同伸关系 119

7.分蘖两极分化 120

4.分蘖的空间分布 120

5.春季分蘖 120

6.苗数、茎数与穗数 120

1.种子根与次生根 121

(1)分化的三个阶段 121

(2)两极分化的判断 121

(四)根 121

6.生根高潮 122

5.出根方式 122

3.根的结构 122

4.根的构造 122

9.根与环境 123

8.根量与分布 123

7.次生根数 123

3.茎秆的功能 124

2.节间伸长与叶龄 124

10.断根措施 124

(五)茎秆 124

1.节间数与节间长度 124

1.感温阶段与感光阶段 125

(六)生殖器官的分化与发育 125

4.茎秆的构造 125

5.节间伸长与环境 125

6.节间韧性与倒伏 125

(3)二棱期 126

(2)单棱期 126

2.小麦花器构造 126

3.穗花分化 126

(1)生长锥伸长期 126

1.开花过程 127

(七)开花 127

(4)护颖小花原基分化期 127

(5)雌雄蕊分化期 127

(6)药隔期 127

(7)减数分裂期 127

(8)四分体期 127

(9)抽穗期 127

(10)开花期 127

2.胚乳的发育过程 128

1.胚的发育过程 128

2.受精及种子形成 128

(八)胚及胚乳的发育 128

2.灌浆过程营养转运 129

1.灌浆三阶段 129

(九)小麦灌浆过程 129

1.植株氮、磷、钾含量 130

(一)土壤养分 130

(十)麦粒中淀粉的蓄积 130

(十一)蛋白质的蓄积 130

四、植株营养 130

2.糖与天气 131

1.糖与生长 131

2.各生育期养分需要量 131

(二)糖 131

(四)各生育期个体与群体干物重 132

(三)积累与光照 132

五、长势 132

(一)积累与消耗 132

(二)小麦各生育期的积累 132

(一)穗数 133

六、产量构成 133

(五)生物量与经济系数 133

(三)粒重 134

(二)穗粒数 134

(三)产量指标 135

(二)管理条件 135

(四)产量要素的掌握 135

第三节 小麦生产管理 135

一、小麦生产技术设计 135

(一)种麦计划 135

2.技术要点 136

1.麦田管理十要 136

(四)长相长势指标设想 136

(五)技术要点——小麦生产的战略部署 136

(五)穗容量大 137

(四)产量水平 137

(六)制定技术操作规程 137

二、品种选择 137

(一)抗旱 137

(二)冻害 137

(三)病害 137

(一)播种期 138

三、播种 138

(六)穗粒数稳定 138

(七)千粒重—粒饱满 138

(八)成熟期 138

(九)抗早衰 138

(十)株型 138

(十一)品质 138

(二)播种量——基本苗数 140

(一)灌溉与小麦生产 141

四、小麦灌水 141

(三)播种深度 141

(二)水与小麦生育 142

(四)小麦各生育期灌水的影响 144

(三)小麦的耗水量 144

(五)小麦必要的灌水安排 145

(三)秸秆还田 146

(二)有机肥 146

五、施肥 146

(一)有机质 146

(四)北京小麦施肥的基本经验 147

(五)小麦施肥量的计算 148

(六)小麦施肥运筹 149

六、植物保护 150

(七)小麦施肥法 150

七、冻害问题 151

八、倒伏问题 152

4.灭茬——重耙 153

3.撒施底化肥 153

九、各期麦田管理 153

(一)整地 153

1.秸秆粉碎 153

2.二次粉碎 153

2.晒种 154

1.种子准备 154

5.耕翻 154

6.对角耙、平地 154

3.田间出苗试验 154

6.种子处理 155

(二)播种 155

5.调试播种机 155

4.测千粒重 155

2.黄苗 156

3.云彩苗 156

7.播种 156

8.镇压 156

9.灭轮胎印 156

10.种好地头、修整地容 156

11.破除板结 156

(三)冬前诊断和管理 156

(五)返青期诊断和管理 157

1.旺苗 157

3.干土层 157

4.除草 157

5.地下害虫 157

6.促壮防倒 157

(四)越冬期诊断和管理 157

1.冻水 157

2.堵塞裂缝 157

4.冬前弱苗 158

4.田间诊断 158

3.晚苗 158

1.冬前旺苗 158

2.冬前壮苗 158

1.拔节期水肥 159

(七)拔节期诊断和管理 159

5.返青期麦田状况 159

(六)起身期诊断和管理 159

1.起身期生长 159

2.蹲苗 159

3.化除化控 159

4.田间诊断 159

2.田间诊断 160

1.灌浆期管理 160

2.诊断 160

(八)挑旗、抽穗期诊断及管理 160

1.挑旗后生长 160

2.五月份麦田管理 160

3.麦田诊断 160

(九)灌浆期诊断及管理 160

(十)收获 161

十、技术操作规程表 162

十一、田间诊断指标表 165

一、1987~1988年度 170

第四节 北京郊区晚播冬小麦高产栽培试验、示范研究总结 恽友兰、郝义德 170

二、1988~1989年度 179

3.气生根 184

2.次生根 184

第七章 玉米 陈国平 184

第一节 玉米高产的生理学基础 184

一、形态结构与功能 184

(一)根系的种类及其发生 184

1.胚根 184

(三)叶的结构及功能 185

(二)茎的结构及功能 185

(五)种子的结构及功能 186

(四)花的结构及功能 186

三、玉米的一生 187

(三)花粒期 187

二、玉米的生长发育阶段 187

(一)苗期 187

(二)穗期 187

一、建立起一个高光效的基础群体 189

第二节 玉米高产的技术原则 189

(三)植株在田间的均匀分布 190

(二)种植密度适宜 190

(一)高光效群体必须由高产稳产品种组成 190

(二)叶面积的发展要符合理想曲线 191

(一)生育进程要前快后稳 191

(四)群体生长整齐一致 191

二、控制群体沿着高产要求的方向发展 191

第三节 玉米高产的主攻方向 192

三、提高关键时期的干物质生产能力 192

一、改善群体的光照条件 193

三、改善土壤营养条件 194

二、始终保持一个庞大而合理的叶面积 194

五、延长籽粒灌浆期 195

四、改善水分供应 195

第四节 玉米在吨粮建设中的地位 196

二、土壤条件 197

一、气象条件 197

第五节 实现夏玉米亩产600公斤的条件 197

一、品种的选择 198

第六节 夏玉米的关键性栽培技术 198

三、水利条件 198

四、农机具的配备 198

二、播种期的安排 199

四、增加化肥投入和合理施肥技术 201

三、确定合理的密植定额 201

五、浇水抗旱、防御涝灾 204

六、ABT生根粉拌种 206

七、防治病虫草害 207

第七节 吨粮田夏玉米栽培的技术规程 钱啸风 208

一、灌底墒水 209

(二)麦秸还田 210

(一)收获小麦 210

二、收获小麦和麦秸粉碎还田 210

四、耕翻 211

三、施用底化肥 211

(2)种衣剂包衣 212

(1)晒种 212

五、精量点播 212

(一)精选种子和种子处理 212

1.精选种子 212

2.种子处理 212

(二)播种时期 213

(3)ABT生根粉浸种、拌种 213

(3)镇压 214

(2)行距、粒距和每亩播种量 214

(三)精量点播 214

1.确定种植密度 214

2.明确作业质量要求 214

(1)播种深度 214

(二)除草剂种类和用量 215

(一)除草方法 215

(4)补浇出苗水 215

六、化学除草 215

七、田间工程配套 216

(三)喷药机械 216

八、施肥 217

九、浇好灌浆水 218

(二)收获机械 219

(一)收获适期 219

十、适时收获 219

(二)保持土壤结构和孔隙度 220

(一)生物耕作代替机械耕作 220

第八节 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械化技术 施森宝 220

一、概述 220

二、秸秆覆盖免耕法的原理 220

三、田间作业过程及其配套农具 221

(三)化学除草代替中耕除草 221

四、夏玉米免耕覆盖种植机械化的优点和效益 222

(二)气吸式排种器 223

(一)整机构造 223

五、免耕覆盖播种机 223

(三)免耕播种工作部件 224

(四)免耕播种机的调整和使用 226

二、吨粮田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 229

一、吨粮田的产量结构 229

第九节 春玉米亩产吨粮的栽培技术 陈国平 229

(一)选用高产优良品种 231

四、吨粮田春玉米的主要栽培技术 231

三、吨粮田应具备的土壤条件 231

(三)合理密植提高群体整齐度 232

(二)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232

(五)及时浇水 233

(四)均衡施足肥料 233

第一节 麦茬稻的生育进程 苏宝林 234

第八章 水稻 234

(一)水稻种子的构造及特点 235

二、幼苗期的生育特点 235

一、麦茬稻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235

三、三叶期的特点 236

(二)水稻的发芽和出苗 236

四、分蘖期的特点 237

(一)穗生长过程和促花保花时期 239

五、长穗期的特点 239

(一)开花顺序与开花环境 240

六、成熟期的生育特点 240

(二)长穗期营养器官的生长 240

(四)成熟期的环境条件 241

(三)成熟期的物质来源和叶片后期生产能力 241

(二)谷粒灌浆和成熟 241

七、麦茬稻的叶龄模式 242

(二)秧田功能的开发是高产稳产的基础 243

(一)两稀两密,由稀长密 243

第二节 麦茬稻高产技术的指导思想 巫伯舜 243

一、麦茬稻实施八大新技术 243

(四)少耕法 244

(三)化控技术——多效唑 244

(七)品种选用 245

(六)肥力基础与用肥 245

(五)两段化学除草 245

一、育秧 246

第三节 麦茬稻栽培技术规程 246

(八)种子处理技术 246

五、生育进程及农事 247

四、田间管理 247

二、耕作整地 247

三、移栽 247

一、秋光生育进程叶龄模式 248

第四节 麦茬稻“秋光”高产栽培叶龄模式及其应用 杨继增 248

二、产量结构 249

一、概述 250

第五节 水稻旱种技术 250

三、高产群体动态 250

四、高产栽培技术 250

(一)选好底墒和苗期旱长 251

三、水稻旱种的主要技术措施 251

二、水稻旱种的概念和适应性 251

(二)增施有机肥和合理施用化肥 252

(三)选用中早熟高产优质耐旱品种 253

(五)化学除草与人工除草相结合及病虫防治 254

(四)播种与合理密植 254

(八)体会 255

(七)什么情况下不能搞水稻旱种 255

(六)旱种水稻中后期灌溉 255

(一)地理位置 256

(二)气候特点 256

第九章 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北缘区吨粮模式与潜力分析 韩湘玲 256

一、怀柔县一渡河村的地理、气候、土壤特点 256

二、产量构成特征 257

(四)农田基本建设的巨大成效 257

(三)土壤类型 257

三、两熟吨粮模式 259

四、两熟吨粮关键配套技术 263

五、潜力、问题与前景 265

六、小结 267

(一)麦蚜 268

一、小麦病虫害 268

第十章 植物保护 吴仁杰、尹英华 268

第一节 粮食作物主要病虫草害及其防治技术 268

(二)地下害虫 269

(三)白粉病 271

(四)锈病 272

(五)病毒病 273

(一)粘虫 274

二、玉米病虫害 274

(六)黑粉病类 274

(二)玉米螟 275

(三)大、小斑病 277

(四)其它夏玉米常见病害 278

(一)稻瘟病 279

三、水稻病虫害 279

(二)稻纹枯病 280

(三)稻白叶枯病 281

(五)水稻二化螟 282

(四)稻恶苗病 282

(七)稻蝗 284

(六)稻象甲 284

(八)稻飞虱 285

2.防除方法 286

1.杂草种类 286

四、小麦、水稻、玉米化学除草 286

(一)麦田杂草 286

2.防除方法 287

1.杂草种类 287

(二)稻田杂草 287

1.杂草种类 287

2.防除方法 287

(三)夏玉米田杂草 287

(二)麦田植保措施 288

(一)麦田诊断 288

第二节 粮食作物植保技术规程 288

一、小麦 288

(五)红蜘蛛及粘虫 290

(四)抽丝期 290

二、春玉米 290

(一)播种前 290

(二)出苗后 290

(三)防治玉米螟代 290

(三)本田期 291

(二)秧田期 291

三、夏玉米 291

(一)播种前 291

(二)播种后 291

四、麦茬稻 291

(一)播种前 291

(三)本田期 292

(二)秧苗期 292

五、春稻 292

(一)播种前 292

2.氧化乐果 293

3.3911 293

第三节 农药品种介绍 293

一、杀虫剂 293

(一)有机磷类 293

7.敌敌喂 294

8.1605 294

6.杀暝松 294

4.辛硫磷 294

5.敌百虫 294

(三)微生物杀虫剂—B·T乳剂 295

(四)特异型昆虫生长调节剂——稻飞虱 295

(二)有机氯类——三氯杀螨醇 295

9.甲基异柳磷 295

(二)有机杂环类 296

3.多菌灵 296

2.稻瘟净 296

(五)菊脂类——氯氰菊脂 296

(六)有机氮杀虫剂——杀冲双 296

二、杀菌剂 296

(一)有机磷类 296

1.异稻瘟净 296

7.井岗霉素 297

8.农抗120 297

(三)抗菌素类 297

4.叶双青 297

5.三环唑 297

6.粉锈宁 297

4.氟乐灵 298

5.除草通 298

(四)苯胺类 298

三、除草剂 298

(一)苯氧羧酸类 298

1.2,4-D丁脂 298

(二)苯甲酸类 298

2.麦草喂 298

(三)二苯醚类 298

3.果尔 298

9.乙草胺 299

1.乐果 299

8.敌稗 299

(五)酰胺类 299

6.丁草胺 299

7.甲草胺 299

15.阔叶散 300

14.阿特拉津 300

(六)氨基甲酸酯类 300

10.禾大壮 300

11.燕麦畏 300

12.杀草丹 300

(七)取代脲类 300

13.绿麦隆 300

(八)三氯苯类 300

19.快杀稗 301

(九)有机杂环类 301

16.阔叶净 301

17.西草净 301

18.威罗生 301

24.恶草灵 302

23.优克稗 302

20.百草枯 302

21.苯达松 302

22.农得时 302

(二)多效唑 303

(一)矮壮素 303

25.草克星 303

26.氯黄隆 303

(十)其他类 303

27.草甘磷 303

四、生长调节刺激剂 303

(四)增产菌 304

(三)5406 304

(二)涝灾 305

(一)旱灾 305

第十一章 吨粮田水利工程技术 李永善 305

第一节 北京的水利建设与粮食生产 305

一、北京的旱涝灾害 305

(一)灌溉事业的发展及对粮食增产的作用 306

二、水利建设保证了粮食生产 306

(二)排水事业的发展及对粮食增产的作用 307

(二)土壤水分亏缺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308

(一)需水量与耗水规律 308

第二节 主要粮食作物的抗灾能力及灌排要求 308

一、冬小麦 308

(三)玉米的抗涝能力与排水 309

(二)土壤水分亏缺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09

二、夏玉米 309

(一)需水量与耗水规律 309

第三节 节水灌溉的建设 310

(三)水稻受淹对产量的影响 310

三、水稻 310

(一)需水量与耗水规律 310

(二)干旱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310

二、合理灌溉、压缩灌溉定额 311

一、建设完备的节水灌溉工程 311

四、采取农业技术措施,节约灌溉水量 312

三、蓄排结合提高降雨的利用率 312

1.井位的选定 313

(一)打井 313

五、采取经济与法制的手段,促进灌溉节水 313

第四节 机井的建设与管理 313

一、机井建设 313

2.井深的确定 314

二、机井管理 315

(二)配套 315

3.单井控制面积的估算 315

4.成井质量的技术要求 315

第五节 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316

(二)喷灌的主要技术要求 317

(一)喷灌系统分类 317

一、喷灌工程建设 317

1.喷头的选择 318

(三)喷头的选择与组合间距的确定 318

2.组合间距的确定 319

二、喷灌的运行管理 320

(五)管网施工 320

(四)管材选择 320

第六节 喷灌经验介绍 刘宝存 321

(二)喷头 321

(一)管道 321

一、麦田喷灌 322

二、冬旱麦田喷灌 326

三、喷灌施肥 327

(二)三秋机械化生产新工艺 329

(一)三夏机械化生产新工艺 329

第十二章 农业机械 华纪伟 329

一、农机化发展的新动向 329

二、因地制宜确定机械化生产新工艺 329

三、围绕机械化制定农机配套新工艺 330

(五)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的调整使用 331

(四)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的技术标准 331

四、农机调整使用要点 331

(一)犁的调整标准 331

(二)犁的调整使用 331

(三)小麦播种机的技术标准 331

(七)小麦联合收割机一般的调整使用 332

(六)喷杆式喷雾机的调整使用 332

五、机型选择的参考 333

(九)玉米收割机收割时应注意的几项措施 333

(八)丰收二卧玉米收割机的调整使用 333

六、农机化作业配套机具的选型技术数据 334

(二)播种机械 335

(一)整地机械 335

(五)撒肥机械 336

(四)喷雾机械 336

(三)收获机械 336

(二)联合播种机 337

(一)概述 337

七、小麦联合播种机械化技术 施森宝 337

(三)联合播种机的效果和效益 338

八、机组田间作业质量标准 董组弼 339

三、通县的大农业生产 341

二、自然条件 341

第十三章 通县吨粮的发展过程 341

一、通县基本情况 341

四、通县粮食生产经历的三个阶段 342

五、不断完善农村责任制,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343

七、加强领导,强化统一 344

六、粮食生产的指导思想 344

(二)麦田管理的通县模式 346

(一)率先完成第三次玉米品种更新换代 346

八、粮食生产技术的发展 346

(七)麦茬稻高产技术措施 347

(六)全面推广铁茬播种 347

(三)马驹桥标准——高标准农田治理 347

(四)化肥机施(台湖经验) 347

(五)小麦化控防倒 347

(九)今后发展的设想 348

(八)种植方式的变革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