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地质构造与地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阿尔汉格尔斯基(А.А.Архангеьский)著;周浴藩译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59
  • ISBN:13038·388
  • 页数:417 页
图书介绍:

第三版前言 7

第一版前言(1932) 11

第一部分 苏联领域及整个欧亚大陆 12

引言 12

苏联基本的地质地理分区 12

苏联地质构造的基本观点简述 17

地壳基本构造单元 43

第一章 前寒武纪和下古生代褶皱区 51

东欧或俄罗靳前寒武纪陆台(地台) 51

陆台界线 51

前寒武纪基底凸起 55

波罗的或芬诺斯堪的纳维亚结晶地盾 55

亚速夫-波多尔斯克或乌克兰结晶地块 55

沃罗湼日地块 56

波列谢泥盆纪地下长垣 58

前寒武纪基底凹地 62

东俄罗斯凹地 62

莫斯科凹地 63

滨里海凹地 64

德聶伯-顿湼茨凹地 65

滨黑海凹地 67

俄罗斯陆台褶皱基底的构造 67

前寒武纪基底凸起范围内的沉积盖层的变动 75

波罗的地盾及其斜坡 75

亚速夫-波多尔斯克地块 81

前寒武纪基底凹地范围内的沉积盖层的变动 82

东俄罗斯凹地 82

奥卡-茨那长垣 83

克列-契巴尔隆起 84

苏拉-莫克沙隆起 85

里亚赞-科斯特罗马拗陷 85

乌里扬诺夫斯克-萨拉托夫拗陷 85

维亚特卡隆起 87

塞索拉-维契格达长垣 88

萨马尔卢卡和外伏尔加中部的变动 90

萨拉托夫区的变动 91

顿河-麦德维迪察河隆起 93

奥布希塞尔特 94

滨里海凹地 97

恩巴含油区 98

德聶伯-顿湼茨凹地 101

关于东欧前寒武纪陆台的构造和发展厉史的某些一般意见 101

西伯利亚陆台 110

陆台界线 110

阿纳巴尔前寒武纪地盾 112

哈坦加凹地 112

勒拿凹地 114

通古斯卡凹地或盆地 114

阿尔丹和奥列克马-维蒂姆前寒武纪地块 116

滨贝加尔、东萨彦岭和下古生代勒拿-叶尼塞带的加里东褶皱带 121

滨贝加尔褶皱区 121

东萨彦岭 123

勒拿-叶尼塞寒武-志留纪带 126

威吕凹地 129

假想的捷朗群岛陆台 130

阿拉伯和印度靳坦前寒武纪地盾及其他亚洲的古老地块 130

阿拉伯 131

印度斯坦地盾 131

塔里木前寒武纪地块 132

鄂尔多斯地块 132

华北前寒武纪地盾 133

华南古陆台地块 133

印度支那地块 133

苏格兰西北部的前寒武纪地块(伊凉古陆) 134

欧洲西北部和北极群岛的加里东褶皱带 135

挪威地段的加里东褶皱带 135

不列颠群岛的加里东褶皱带 138

熊岛和斯匹次卑尔根的加里东褶皱带 139

基尔丁岛、雷巴奇半岛和卡宁半岛的变动 141

第二章 上古生代皱褶区的基本构造特征 143

乌拉尔-西伯利亚地台和天山 143

乌拉尔 146

总述 146

新地岛的大地构造 149

帕依霍依山脉的大地构造 150

乌拉尔的大地构造 151

蒂曼山梁 165

乌拉尔与天山之间的地区。关于乌拉尔与其他褶皱带的联系问题 169

天山 175

准噶尔阿拉套和楚河-伊犁河山脉 189

中哈萨克斯坦古生代地块 191

阿尔泰 202

萨拉伊尔-萨彦区(萨拉伊尔,科雷万地块,库茲湼茨盆地,库兹湼茨阿拉套,米努辛斯克盆地,西萨彦岭和东萨彦岭西缘) 205

总述 205

库兹湼茨盆地 208

泰米尔半岛和北地岛 210

滨叶尼塞河褶皱带 213

西西伯利亚低地 215

顿湼茨盆地 219

假想的克里米亚北部的海西构造 227

苏联海西褶皱区的构造中的某些一般规律 227

蒙古和中国的海西褶皱带 228

中欧和西欧的海西褶皱带 233

第三章 中生代褶皱区的基本构造特征 237

曼格什拉克和图阿尔基尔 237

克里米亚(塔夫里达)山脉和克里米亚草原的变动 240

东西伯和亚和远东的中生代褶皱带 246

维霍扬斯克-科雷马和楚克奇褶皱区 246

外贝另尔东部、黑龙江、乌达河和阿姆贡河流域以及锡霍特阿林山脉系统 250

东亚的国外部分 257

第四章 第三纪褶皱区的基本构造特征 260

高加索 260

帕米尔-阿莱系统 272

科彼特达格、大巴尔汉和小巴尔汉 279

堪察加-科里亚克褶皱区和库页岛 281

欧亚大陆的国外部分的第三纪褶皱带 284

西欧的阿尔卑斯系统 285

小亚细亚和伊朗 289

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支那 292

东亚的岛屿 295

西欧阿尔卑靳以外部分的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变动 295

第二部分 非洲,澳大利亚洲,美洲,南极圈和大洋 299

引言 299

第一章 非洲 300

前寒武纪非洲陆台 301

古生代褶皱带 301

中生代褶皱带 302

第三纪褶皱带 302

东非断裂系统 303

第二章 印度洋 305

第三章 澳大利亚洲、美拉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 307

第四章 北美洲 311

加拿大地盾及其斜坡 311

古生代褶皱带 315

格陵兰加里东褶皱带 315

阿帕拉阡山脉系统 315

沃希托——威契托——马腊方山系统 318

墨西哥湾的海滨平原 319

北美科迪勒拉山系的中生代和新生代褶皱带 321

东带或拉拉米依期褶皱带 321

中部的基米里期(内华达期)褶皱带 324

西部的第三纪褶皱带 326

第五章 中美洲 328

第六章 南美洲和南极大陆 334

南美洲 334

南极圈 338

第七章 太平洋 341

第八章 大西洋和北冰洋 350

大西洋 350

北冰洋 354

第三部分 若干一般性的问题 374

参考文献中的简称 374

参考文献 375

中俄地名对照表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