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河南考古发现与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育彬,袁广阔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34816297
  • 页数:757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概述 1

图一 郭沫若先生题诗 12

第二章 旧石器时代 37

一、发现与研究 38

图二 河南省旧石器地点分布图 47

二、古人类化石 48

(一)淅川发现的古人类牙齿化石 48

(二)南召猿人化石 49

(三)卢氏发现的古人类化石 50

三、旧石器地点和洞穴遗址 50

(一)旧石器地点 50

图三 三门峡会兴沟石片 51

图四 三门峡水沟大尖状器 51

图五 三门峡水沟石球 52

图六 灵宝营里石器 53

图七 陕县张家湾侯家坡石片 55

(二)旧石器洞穴遗址 57

图八 南召小空山下洞石器 59

(三)细石器的发现 61

图九 安阳小南海石器 62

图一○ 许昌灵井石器 63

图一一 舞阳大岗细石叶、石核 65

图一二 舞阳大岗石器 66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 73

(一)裴李岗文化的发现与分布 74

一、裴李岗文化 74

(二)裴李岗文化的基本特征 76

图一三 裴李岗文化圆形房基 77

图一四 裴李岗文化椭圆形房基 77

图一五 裴李岗文化灰坑 78

图一六 裴李岗文化石器 80

图一七 裴李岗文化陶鼎 81

图一八 裴李岗文化陶罐 82

图一九 裴李岗文化小口双耳壶 83

(三)典型的裴李岗文化遗址 83

图二○ 裴李岗文化陶钵、陶碗 84

(四)裴李岗文化的研究 101

图二一 裴李岗类型一期陶器 110

图二三 裴李岗类型二期陶器 111

图二二 裴李岗类型一期石器 111

图二四 裴李岗类型二期石器 112

图二五 裴李岗类型三期陶器 112

图二六 贾湖类型石器 113

图二七 贾湖类型骨器 114

图二八 贾湖类型陶器 116

图二九 中山寨类型石器 117

图三○ 中山寨类型陶器 118

(一)仰韶文化的发现与认识 139

二、仰韶文化 139

(二)仰韶文化典型遗址 145

(三)仰韶文化的类型与分期 156

图三一 庙底沟类型早期陶器 159

图三二 庙底沟类型中期石器 160

图三三 庙底沟类型中期彩陶图案 160

图三四 庙底沟类型中期陶器 161

图三五 庙底沟类型晚期陶器 163

图三六 大河村类型早期陶器 165

图三七 大河村类型中期前段陶器 167

图三八 大河村类型中期后段陶器 168

图三九 大河村类型中期后段陶器 169

图四○ 大河村类型晚期前段彩陶图案 170

图四一 大河村类型晚期前段陶器 171

图四二 大河村类型晚期后段陶器 172

图四三 阎村类型彩陶图案 175

图四四 阎村类型动物彩陶图案 176

图四五 阎村类型彩陶图案 176

图四六 阎村类型彩陶工具图案 177

图四七 阎村类型彩陶图案 177

图四八 阎村类型陶器 178

图四九 西水坡45号墓及蚌塑龙虎图案 179

图五○ 后岗类型早期陶器 180

图五一 后岗类型晚期陶器 181

图五二 大司空类型彩陶图案 183

图五三 大司空类型陶器 184

图五四 下王岗类型一期陶器 187

图五五 下王岗类型二期陶器 189

图五六 下王岗类型三期陶器 190

(四)仰韶文化的聚落特征 191

(五)仰韶文化的埋葬习俗 192

(六)仰韶文化的经济形态与社会性质 197

(七)人种学和体质人类学研究 201

(八)生态环境与气候的研究 203

(一)发现发掘状况与分区 204

三、河南境内的屈家岭文化 204

(二)豫西南区 205

(三)豫南区 213

图五七 淅川出土的屈家岭文化陶器 214

(四)豫中地区 216

图五八 豫中地区屈家岭文化陶器 217

四、河南境内的大汶口文化 218

(一)发现与分布状况 218

(二)典型遗址 219

(三)文化分期与年代 221

图五九 大汶口文化早期陶器 222

图六○ 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器 224

(四)河南境内大汶口文化的初步认识 224

五、河南龙山文化 226

(一)发现状况 226

(二)河南龙山文化早期 228

图六一 灵宝涧口遗址龙山早期陶器 230

图六二 灵宝涧口遗址龙山早期陶器 231

图六三 豫中西部嵩山地区龙山文化早期陶器 232

图六四 郑州地区早期龙山文化陶器 233

图六五 豫东地区早期龙山文化陶器 234

图六六 豫南地区早期龙山文化陶器 235

(三)河南龙山文化中晚期的主要类型 236

图六七 煤山类型早期陶器 239

图六八 煤山类型中期陶器 244

图六九 煤山类型晚期陶器 247

图七○ 王湾类型早期陶器 250

图七一 王湾类型中期陶器 251

图七二 王湾类型晚期陶器 253

图七三 后岗类型陶器分期图 257

图七四 王油坊类型一期陶器 261

图七五 王油坊类型二期陶器 263

图七六 王油坊类型三期、四期陶器 265

图七七 孟庄类型陶器 269

图七八 下王岗类型陶器 272

(四)河南龙山文化中晚期的社会经济面貌 272

第四章 夏商时代 291

一、夏文化探索 293

图七九 二里头遗址平面图 293

图八○ 二里头遗址一期陶器 294

图八一 二里头遗址二期陶器 295

图八二 二里头遗址三期陶器 296

图八三 二里头遗址四期陶器 297

(一)1号宫殿的发掘 302

二、偃师二里头遗址 302

图八四 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平面图 303

(二)2号宫殿的发掘 304

图八五 二里头遗址2号宫殿平面图 305

(三)二里头遗址其它遗存的发现 306

图八六 二里头墓葬K3平面图 307

图八七 二里头遗址青铜器 308

图八八 二里头遗址玉器 309

三、偃师尸乡沟商城 310

(一)偃师尸乡沟商城的考古发现 310

图八九 偃师尸乡沟商城平面图 311

(二)偃师尸乡沟商城的始建年代 312

图九○ 偃师尸乡沟商城4号宫殿平面图 312

(三)偃师尸乡沟商城的性质 315

(一)郑州商城的发现和布局 317

四、郑州商城 317

图九一 郑州商城平面图 318

(二)郑州商城的宫殿建筑 321

图九二 郑州商城15号宫殿平面图、复原图 323

图九三 郑州商城16号宫殿平面图 323

图九四 郑州商代水井平剖图 324

(三)郑州商城的手工作坊 325

图九五 郑州商城青铜器 328

图九六 郑州商城青铜器 329

图九七 郑州商城大口尊口沿“目”字陶文 331

图九八 郑州商城人与怪兽纹饰陶片 331

图九九 郑州商城原始瓷尊 332

(四)郑州商代墓葬 333

图一○○ 郑州北二七路商代1、2号墓平面图 336

(五)郑州商城的其它考古发现 337

(六)郑州商代二里岗期文化的分期 338

图一○一 郑州小双桥遗址商代铜建筑构件 339

图一○二 郑州商代二里岗期陶器分期图 340

(七)郑州商城的年代 342

图一○三 郑州商城东城墙CET7南壁剖面图 343

(八)郑州商城的性质 344

五、安阳殷墟 348

(一)殷墟发掘概述 349

图一○四 后岗圆祭坑铜鼎铭文拓片 354

(二)殷墟的范围和布局 357

图一○五 殷墟殷代遗址、墓葬分布示意图 358

(三)殷墟的宫殿宗庙建筑基址 359

图一○六 殷墟甲、乙、丙基址分布图 360

图一○七 殷墟甲四基址及复原图 361

图一○八 妇好墓上的房基(F1)复原图 362

(四)殷墟的手工作坊遗址 362

图一○九 苗圃北地铸铜遗址出土的陶范与陶模 363

图一一○ 苗圃北地出土石范 364

图一一一 苗圃北地出土铸铜工具与铜块 365

图一一二 大司空村制骨作坊遗址出土的青铜工具 366

(五)殷墟的王陵和其它墓葬 367

图一一三 小屯F11残壁画墙皮 367

图一一四 侯家庄西北岗大墓分布图 368

图一一五 侯家庄1500大墓平面图 369

图一一七 小屯出土龙纹石磬 370

图一一六 武官大墓平、剖面图 370

图一一八 武官北地祭祀坑 371

图一一九 妇好墓出土铜鸮尊 372

图一二○ 妇好墓出土铜镜 373

图一二一 妇好组出土铜方尊、铜瓿、铜方罍等铭文拓片 374

图一二二 妇妇墓出土玉簋与玉盘 375

图一二三 妇好墓出土玉人 376

图一二四 妇好墓出土玉人、石人 377

图一二五 妇好墓出土佩带、镶嵌玉饰 378

图一二六 妇好墓出土佩带、镶嵌玉饰 379

图一二七 妇好墓出土佩带、镶嵌玉饰拓片 380

图一二八 妇好墓出土夔鋬象牙杯 381

图一二九 孝民屯南地车马坑M7的车子结构图 383

(六)殷墟甲骨文科学发掘与研究 384

(七)殷墟文化的分期 388

图一三一 殷墟文化第一期晚段陶器 389

图一三○ 殷墟文化第一期早段陶器 389

图一三四 殷墟文化第三期陶器 390

图一三三 殷墟文化第二期晚段陶器 390

图一三二 殷墟文化第二期早段陶器 390

(八)有关殷墟性质的争论 391

图一三五 殷墟文化第四期陶器 391

六、商代的其它考古发现 393

第五章 两周时代 405

一、西周洛邑城址的探索 406

图一三六 探索中的西周洛邑城址平面示意图 408

二、西周墓葬 410

(一)洛阳地区的西周墓葬和车马坑 410

图一三七 庞家沟西周贵族墓地的一组青铜器 411

(二)三门峡虢国墓地 413

图一三八 虢国墓地第1052号墓墓底平面图 416

(三)平顶山应国墓地 418

(四)辛村卫国墓地 420

(五)其它地区的西周墓葬和青铜器的发现 422

三、东周各国都城遗址的勘探和发掘 425

(一)洛阳东周王城 425

图一三九 东周各国都城遗址平面图 426

(二)新郑郑韩故城 429

(三)上蔡蔡国故城 435

(四)潢川黄国故城 436

(五)淮滨期思故城和固始北山口故城 437

(七)淮阳陈楚故城 438

(六)淇县朝歌故城 438

(八)偃师滑国故城 439

四、东周各国其它城邑的勘察 439

图一四○ 偃师滑国故城平面图 439

(一)登封阳城 440

图一四一 东周各国其它城邑平面图 441

图一四二 阳城战国晚期第一处至第三处(SH3)输水管道及有关遗迹示意图 442

(二)宜阳故城 443

(三)鄢陵故城 444

(四)辉县共城和濮阳戚城 445

(五)信阳楚王城 446

(六)商水扶苏城 446

五、温县盟誓遗址的发现与研究 448

六、东周墓葬 449

(一)洛阳王城内外的东周墓葬 449

(二)畿内地区的檀国墓葬 455

(三)魏国墓葬 457

图一四三之一 山彪镇M1铜鉴(上层图案) 459

图一四三之二 山彪镇M1铜鉴(中层图案) 460

图一四三之三 山彪镇M1铜鉴(下层图案) 461

图一四四 辉县琉璃阁战国墓地发掘平面图 464

图一四五 固围村第五号墓出土的包金镶玉银带钩 468

图一四六 辉县赵固M1出土的燕乐射猎刻纹铜鉴图案摹纹 469

(四)郑、韩两国墓葬 472

(五)楚国墓葬 474

图一四七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分布示意图 476

图一四八 淅川下寺M2平面图 478

图一四九 信阳长台关楚墓位置图 484

图一五○ 淮阳马鞍冢楚墓及车马坑平面图 487

(六)其它方国墓葬 490

七、有关东周史实的重要铜器的发现与研究 491

八、东周金属铸币的发现 493

第六章 秦汉时代 507

(一)泌阳秦墓 508

一、秦代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508

图一五一 泌阳官庄秦墓出土的铜器铭文 509

图一五二 泌阳官庄秦墓出土的漆器 510

(二)三门峡秦墓 511

图一五三 泌阳大曹庄秦墓出土的铜器、陶器 512

图一五四 三门峡市司法局秦人墓出土的陶器 514

图一五五 三门峡市刚玉厂秦墓陶器陶文 515

图一五六 三门峡火电厂M08137、M08139及围墓沟平、剖面图 517

(四)洛阳孙旗屯秦墓 518

(三)郑州岗杜秦墓 518

(五)其它地区秦墓及文物 519

(一)西汉城址 521

二、西汉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521

(二)西汉墓葬 523

图一五七 永城芒砀山西汉王陵分布图 525

图一五八 永城梁孝王墓平面图、剖视图 526

图一五九 永城梁孝王寝园平面图 527

图一六○ 永城梁孝王寝园复原图 530

图一六一 梁孝王寝园“孝园”筒瓦文字拓本 531

图一六二 永城保安山二号墓平、剖面图 533

图一六三 永城保安山二号墓出土铜器 536

图一六四 永城保安山二号墓塞石刻字拓本 537

图一六五 永城保安山二号墓内出土的朱书文字 538

图一六六 洛阳西汉壁画墓“二桃杀三士”壁画摹本 541

图一六七 三门峡火电厂M25铜器 544

图一六八 三门峡火电厂M25铜器铭文拓本 545

图一六九 济源涧泗沟汉墓出土的陶灯 546

图一七○ 济源涧泗沟汉墓出土的陶龟座博山炉 547

图一七一 济源涧泗沟汉墓出土的陶桃都树 548

三、东汉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549

(一)东汉城址 550

图一七二 新野汉“戏车画像砖” 550

图一七三 东汉洛阳城平面图 551

(二)东汉墓园遗址 554

图一七四 洛阳东汉墓园遗址发掘平面图 555

(三)东汉墓葬 556

图一七五 密县后土郭汉墓陶仓楼 561

图一七六 南乐宋耿洛一号汉墓出土的金银镶嵌龙首铜带钩 563

图一七七 南乐宋耿洛一号汉墓出土的镂空雕龙砚 564

图一七八 陕县刘家渠汉墓出土的陶灯 565

图一七九 陕县刘家渠汉墓出土的陶鸟灯 566

图一八○ 陕县刘家渠汉墓的Ⅰ型楼阁 567

图一八一 陕县刘家渠汉墓的Ⅱ型楼阁 568

图一八二 灵宝张湾汉墓镇墓瓶文字摹本 569

图一八三 灵宝张湾汉墓陶六博俑 570

(一)有关农业的考古资料 570

四、汉代农业、手工业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570

图一八四 汉墓中出土的陶风车模型 571

图一八五 南阳汉画像石“耕耘图” 572

图一八六 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中石刻“收租图”摹本 574

(二)有关手工业的考古资料 574

图一八七 温县招贤村汉代烘范窑剖视示意图 578

图一八八 洛阳东汉烧煤瓦窑址平、剖面图 580

五、汉代阙、碑碣 581

(一)汉阙 581

图一八九 登封少室阙南面摹本 582

(二)汉碑 583

图一九○ 南阳张景碑、偃师袁安碑拓本 584

(三)石雕 584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时代 591

一、魏晋南北朝城址、遗址 592

(一)魏晋洛阳都城 592

(二)北魏洛阳城 594

图一九一 汉魏洛阳城遗址及地形图 595

图一九二 北魏洛阳城内出土瓷器和釉陶器 598

(三)渑池铸铁作坊遗址 599

二、魏晋南北朝墓葬 600

(一)魏晋皇陵 600

图一九三 偃师峻阳陵地形图 601

(二)洛阳魏晋墓 602

图一九四 洛阳曹魏正始八年墓平、剖面图 603

图一九五 孟津三十里铺晋墓出土陶质模型明器 604

图一九六 孟津三十里铺晋墓青瓷座俑 605

图一九七 洛阳东郊178号西晋墓出土器物 605

图一九八 洛阳东郊177号西晋墓出土器物 606

(三)河南其它地区魏晋墓 606

(四)洛阳北魏皇陵 607

图一九九 北魏文昭皇太后山陵志石拓本 608

(五)洛阳北朝墓 609

图二○○ 孟津北魏元乂墓星象图摹本 610

图二○一 孟津北陈村北魏王温墓平面和墓室东壁壁画 611

图二○二 孟津北魏王温墓陶俑、陶动物模型 612

图二○三 偃师北魏元睿墓平、剖面图 613

图二○四 偃师北魏元睿墓陶俑、陶碾和陶牛车 614

(七)安阳、濮阳北齐墓 615

(六)孟县、沁阳北朝墓 615

(八)邓县南朝彩色画像砖墓 616

三、魏晋南北朝佛教文物 617

(一)嵩岳寺塔地宫与宝山灵泉寺塔林 617

(二)石窟寺考古 619

(三)北朝造像 622

第八章 隋唐五代 627

一、隋唐东都洛阳城的勘察与发掘 628

图二○五 隋唐东都洛阳城复原图 629

(一)城垣和城门 629

图二○六 隋唐东都洛阳皇城、宫城平面图 630

(二)街道与里坊 633

(三)殿堂及居住遗迹 634

(四)含嘉仓、子罗仓和常平仓 637

图二○七 洛阳含嘉仓城粮窖分布图 638

二、隋唐陶瓷窑址的发现 640

(一)安阳相州窑 640

(二)巩义黄冶三彩窑 641

(三)新密西关窑 642

(四)鲁山段店窑 643

三、隋唐五代墓葬的发掘与研究 644

(一)隋代墓葬 644

(二)唐代墓葬 647

图二○八 唐恭陵实测图 653

图二○九 唐睿宗贵妃豆卢氏墓平、剖面图 654

图二一○ 唐睿宗贵妃豆卢氏墓粉彩陶俑 656

图二一一 偃师杏园唐郑洵墓铜镜及银盒 658

图二一二 孟津西山头唐岑氏墓乐舞俑 660

(三)五代陵墓 660

图二一三 伊川鸦岭唐齐国太夫人墓金银器 661

四、隋唐时期的佛教史迹 665

(一)洛阳龙门石窟 665

(二)荥阳大海寺造像群 666

图二一四 荥阳大海寺唐代石造像 667

(一)三门峡漕运遗迹 668

五、唐代考古的其它发现 668

(三)神会和尚塔基 668

(二)武则天除罪金简 670

(三)唐代铜镜 670

图二一五 武则天除罪金简 671

第九章 宋金元明时代 675

一、北宋两京城址的勘察 676

(一)东京开封城 676

图二一六 北宋东京外城平面图 677

(二)西京洛阳城 680

图二一七 隋、唐、宋洛阳宫城中轴线主要殿址示意图 681

二、矿冶与制瓷遗址的发现 683

(一)冶铁遗址 683

(二)金银矿冶遗址 684

(三)煤矿遗址 685

(四)著名瓷窑遗址 686

图二一八 汝州严和店瓷窑遗址Y3平、剖面图 687

图二一九 禹州钧台窑址一号窑平、剖面图 688

图二二○ 禹州钧台窑址钧瓷器 689

三、宋至明代墓葬的发掘 690

(一)北宋皇陵 690

图二二一 巩义宋真宗永定陵上宫复原平面、剖视图 691

图二二二 宋太宗永熙陵武士石像 693

图二二三 北宋元德李皇后陵地宫平面图与剖面图 695

(二)宋代墓葬 696

图二二四 禹州白沙宋赵大翁墓透视图 700

图二二五 偃师酒流沟宋墓杂剧雕砖摹本 702

(三)金元墓葬 704

图二二六 登封王上村金代壁画墓展开图 707

(四)明代墓葬 709

图二二七 明潞简王及次妃墓平面图 709

(一)宋元塔基 712

四、宋元佛教文物的发现 712

图二二八 邓州福胜寺塔地宫出土的金棺、银椁 715

(二)繁塔佛经与伎乐砖 716

(三)彼岸寺石幢 717

第十章 20世纪河南考古大事记 723

编后记 755

英文提要 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