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民事诉讼证据适用的基本原则 3
第一章 民事诉讼证据适用基本原则概述 3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据适用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性 3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适用基本原则的功能和适用规则 4
第二章 司法被动原则与发现真实原则 6
第一节 司法被动原则的内涵及意义 6
第二节 司法被动原则在证据规则中的应用 7
第三节 司法被动原则与法官释明权的运用 9
第四节 发现真实原则 11
第五节 发现真实原则在证据规则中的体现 14
第三章 平等原则 18
第一节 平等原则的内涵和确立依据 18
第二节 平等原则在证据适用中的体现 19
第三节 与平等原则相关的衡平原则及其在证据法中的应用 21
第四章 处分原则 23
第一节 处分原则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23
第二节 对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尊重与限制 24
第五章 直接言辞原则 26
第一节 直接言辞原则的内涵及意义 26
第二节 直接言辞原则在证据适用中的体现 28
第六章 法律真实原则 31
第一节 法律真实原则的含义及现实意义 31
第二节 案件裁判的法律真实性目标 34
第七章 自由心证原则 37
第一节 自由心证原则的含义 37
第二节 自由心证的行使及制约 39
第二编 证明责任 43
第一章 证明责任概述 43
第一节 证明责任的概念 43
第二节 主张责任 45
第三节 主观证明责任的转移 48
第四节 客观证明责任的适用 49
第二章 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 51
第一节 证明责任分配的基本原理 51
第二节 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 58
第三节 证明责任的倒置规则 63
第四节 特殊情形下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 66
第三章 证明责任的免除 71
第一节 司法认知 72
第二节 推定 78
第三节 自认规则 83
第四章 要件分析审判思路与证明责任分配规则 96
第一节 要件分析审判思路概述 96
第二节 要件分析审判思路与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之把握 101
第三节 要件分析审判思路与裁判结果开示 106
第三编 证明标准 113
第一章 证明标准的含义、特征与实践意义 113
第一节 证明标准的含义 113
第二节 证明标准的特点 117
第三节 证明标准的实践意义 119
第二章 证明标准的层次与确定依据 125
第一节 证明标准的层次 125
第二节 证明标准的确定依据 129
第三章 证明标准的具体应用 133
第一节 概述 133
第二节 几种主要案件类型证明标准的具体应用 136
第四编 证据的调查收集和证据保全 151
第一章 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 151
第一节 职权查证权概述 151
第二节 我国职权查证权的具体范围 156
第三节 行使职权查证权需注意的事项 158
第二章 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 163
第一节 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 163
第二节 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签发调查令 175
第三章 一方当事人申请向对方当事人调查取证 186
第一节 证据开示制度概述 186
第二节 证据开示制度的比较研究 189
第三节 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现状及制度设想 197
第四章 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 201
第一节 证据保全概述 201
第二节 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条件 208
第三节 人民法院对证据保全申请的审查及操作注意事项 212
第四节 证据保全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216
第五章 司法鉴定 222
第一节 当事人申请鉴定 222
第二节 司法鉴定的程序 224
第三节 司法鉴定中的审判实务难题 233
第五编 举证时限与新的证据的法律适用 247
第一章 举证时限的法律适用 247
第一节 举证时限制度概述 247
第二节 举证期限的确定 252
第三节 举证期限的变更和延长 258
第四节 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证据失权及其限制 263
第五节 证据交换的法律适用 268
第二章 “新的证据”的法律适用 275
第一节 “新的证据”的理解 275
第二节 “新的证据”适用程序及其诉讼效力 281
第三节 “新的证据”的比较法考察 285
第四节 “新的证据”规则评价 289
第六编 证据的质证与认证 295
第一章 证据的质证 295
第一节 质证的概念与原则 296
第二节 质证的主体、对象与内容 298
第三节 质证的顺序与方式 304
第四节 各类证据的质证 305
第五节 质证中的发问权及其行使规则 312
第六节 涉密证据的质证 318
第七节 质证中其他应当注意的问题 323
第二章 证据的认证 331
第一节 证据认证概述 331
第二节 当事人私拍、私录视听资料的认证 336
第三节 书证复制件的认证 339
第四节 传真件的认证 344
第五节 电子证据的认证 347
第六节 缺席审判时证据的认证 353
第七节 域外证据的认证 355
第七编 法官释明及其规则 363
第一章 释明权概述 363
第一节 释明权的概念和特点 363
第二节 释明的种类和基本原则 364
第三节 释明权的行使方式及其功能 366
第四节 法官释明的比较研究 368
第二章 法官的心证公开义务 371
第一节 心证公开的概念 371
第二节 心证公开的原则 372
第三节 心证公开的基本内容 372
第三章 法官释明权的行使规则 375
第一节 全程释明规则 375
第二节 全面释明规则 378
第三节 有限释明及特定事项禁止释明规则 383
后记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