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兴政,郝志伦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61427379
  • 页数:3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法学专业学生的教材,共分14章,从追究社会犯罪与人的心理入手,深入地分析与探讨了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形成与发展、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对目前我国犯罪心理的预防与矫治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绪论 1

第一节 犯罪与心理 1

一、犯罪的涵义 1

二、犯罪的构成 3

三、心理现象及其实质 6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9

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9

二、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14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6

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指导原则 16

二、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18

三、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9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历史沿革 23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思想渊源 23

一、中国古代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23

二、外国古代至近代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27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30

一、犯罪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32

二、犯罪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32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学派 34

一、人类学派 35

二、社会学派 35

三、实证学派 35

四、折衷学派 35

五、苏联学派 36

第四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现状 36

第二章 犯罪心理结构理论 38

第一节 犯罪心理结构理论概述 38

一、结构与心理结构 38

二、犯罪心理结构 41

第二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组成要素 44

一、认知结构要素 45

二、动力结构要素 46

三、自我调节结构要素 48

四、个性心理特征结构要素 49

五、潜意识要素 50

第三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表现模式及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 51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表现模式 51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 53

第四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 54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强化 55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 60

第三章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理论 66

第一节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理论 66

一、犯罪行为发生机制概述 66

二、我国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理论 69

第二节 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 78

一、犯罪动机 78

二、犯罪目的 82

三、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84

第三节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模式 86

一、常见模式 86

二、特殊模式 88

第四章 影响犯罪心理的主体因素 90

第一节 犯罪主体的生理因素 90

一、年龄因素 91

二、性别因素 92

三、反社会行为中的生物学因素 93

第二节 犯罪主体的心理因素 98

一、个性倾向性因素 99

二、气质因素 102

三、性格因素 104

四、能力因素 109

第三节 犯罪主体的行为因素 111

一、参与错误的活动 112

二、选择不良的行为方式 113

三、养成有害的行为习惯 113

四、模仿和学习不良行为模式 114

第五章 影响犯罪的客体因素 115

第一节 个性的不完全社会化 115

一、社会化 115

二、人格发展理论 116

三、社会化的历程 117

四、个性的不完全社会化与犯罪 119

第二节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社会宏观环境 120

一、社会经济因素 120

二、政治因素 122

三、法制因素 123

四、文化因素 124

第三节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社会微观环境 125

一、家庭环境因素 125

二、学校教育因素 127

三、就业因素 129

四、社区与犯罪 130

第四节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自然环境因素 131

一、地理环境 132

二、气候与季节 132

三、时间 133

第五节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情境因素 134

一、被害人 134

二、现场其他人和现场氛围 135

三、现场条件 136

第六章 不同动机类型犯罪 137

第一节 物欲型动机犯罪 137

一、物欲型动机犯罪概述 137

二、物欲型动机犯罪的影响因素 139

三、物欲型动机犯罪者的心理特征 141

第二节 性欲型动机犯罪 143

一、性欲型动机犯罪概述 143

二、性欲型动机犯罪的影响因素 144

三、性欲型动机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147

第三节 情绪型动机犯罪 148

一、情绪型动机犯罪概述 148

二、情绪型动机犯罪人的一般心理和行为特征 152

第四节 信仰型动机犯罪 154

一、信仰型动机犯罪概述 154

二、信仰型犯罪者的一般心理特征 155

四、信仰型犯罪者的行为特征 158

第七章 犯罪类型的心理特征 163

第一节 初犯、偶犯、累犯和惯犯心理 163

一、初犯、偶犯、累犯和惯犯的概念 163

二、初犯和偶犯的心理 165

三、累犯和惯犯的心理 168

第二节 过失犯罪心理 170

一、过失犯罪概念 170

二、过失犯罪心理结构 170

三、影响过失犯罪的因素 171

四、过失犯罪心理机制 175

第三节 故意犯罪心理 177

一、故意犯罪心理概述 177

二、不同阶段的故意犯罪心理 179

三、犯罪实施后的心理 182

第四节 暴力犯罪心理 184

一、暴力犯罪的概念 184

二、暴力犯罪者的心理特点 184

第五节 性犯罪心理 188

一、性犯罪概述 188

二、影响性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189

三、性犯罪的心理特征 190

第八章 群体犯罪心理 192

第一节 群体犯罪的社会心理基础 192

一、群体犯罪与犯罪群体 193

二、群体犯罪心理的概念和一般特点 195

三、群体犯罪心理的成因 196

第二节 集群犯罪心理 199

一、集群犯罪概述 199

二、集群犯罪的群体心理特征 201

三、集群犯罪的发生机制 202

第三节 一般共同犯罪心理 202

一、共同犯罪概念 202

二、共同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203

第四节 团伙犯罪心理 204

一、团伙犯罪概述 204

二、团伙犯罪的群体心理特征 205

第五节 有组织犯罪心理 206

一、有组织犯罪概述 206

二、有组织犯罪的群体心理特征 208

第九章 不同年龄与性别的犯罪者心理 210

第一节 少年犯罪心理 210

一、少年年龄特征与犯罪 210

二、少年犯罪心理结构特征 214

三、少年犯罪的行为特征 217

第二节 成年男性犯罪心理 218

一、成年男性的年龄特征与犯罪 218

二、成年男性犯罪心理结构特征 219

三、成年男性犯罪的行为特征 221

第三节 老年犯罪心理 222

一、老年年龄特征与犯罪 222

二、老年犯罪心理结构特征 224

三、老年犯罪的行为特征 226

第四节 女性犯罪心理 226

一、女性性别特征与犯罪 227

二、女性犯罪心理结构特征 228

三、女性犯罪的行为特征 231

第十章 经济犯罪心理 232

第一节 经济犯罪概述 232

一、经济犯罪的涵义 233

二、刑法中的经济犯罪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235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犯罪类型 236

一、经济诈骗犯罪 236

二、资金走私或资本逃避犯罪 237

三、偷税漏税犯罪 238

四、破产犯罪 239

五、经济贪污犯罪 239

六、盗窃犯罪 240

七、贿赂犯罪 240

八、保险犯罪 240

九、支票犯罪 240

十、电脑犯罪 241

第三节 经济犯罪者的个性及类型心理特征 242

一、经济犯罪者的个性特征 242

二、经济罪犯的类型心理特征 244

第四节 几种典型经济犯罪者的心理及行为特征 245

一、盗窃犯罪者心理 245

二、诈骗犯罪者心理 247

三、贪污犯罪者心理 249

四、贿赂犯罪者心理 252

第十一章 变态心理犯罪 254

第一节 变态心理犯罪概述 254

一、变态心理概述 254

二、变态心理的成因 256

三、变态心理犯罪特点 260

第二节 变态心理犯罪的类型 262

一、人格障碍与犯罪 262

二、性变态与犯罪 265

三、精神发育迟滞与犯罪 268

四、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危害性行为 269

第三节 变态心理犯罪的法律责任与防治 275

一、变态心理犯罪的法律责任 275

二、变态心理犯罪的预防及其治疗 277

第十二章 犯罪心理预测、预防与诊断 280

第一节 犯罪心理预测 280

一、犯罪心理预测的概念和目的 280

二、犯罪预测的类型 281

三、犯罪心理预测的方法 283

四、犯罪心理预测的发展趋势 285

第二节 犯罪心理预防 286

一、犯罪心理预防的概念 286

二、犯罪心理预防的类型 287

三、犯罪心理预防的方法 288

第三节 犯罪心理诊断 291

一、心理诊断的涵义 291

二、犯罪心理诊断的目的 292

三、诊断的应有态度 294

第四节 犯罪心理诊断的方法 294

一、资料收集 294

二、生活史 295

三、面谈 296

四、行为观察 297

五、心理测验 298

六、犯罪事实 301

七、诊断过程 302

第十三章 犯罪者心理的矫正 306

第一节 教育改造犯罪者的基本理论 306

一、教育改造犯罪者的可能性 306

二、教育改造犯罪者的规律 307

三、教育改造罪犯的原则 309

第二节 罪犯在不同改造阶段的心理特征 310

一、罪犯在改造初期的心理特征 311

二、罪犯在改造中期的心理特征 312

三、罪犯在改造后期的心理特征 313

第三节 罪犯心理矫正的狱内方法 315

一、政治思想教育 315

二、文化知识教育 316

三、生产技术教育 317

四、生产劳动教育 317

五、狱政管理 319

六、组织健康的罪犯群体 323

第四节 罪犯心理矫正的狱外方法 325

一、利用社会力量入监帮教 325

二、加强罪犯与社会的交往 328

三、利用家庭力量进行帮教 331

主要参考文献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