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9
中国农业科学院大事记(1957—1997) 9
第一篇 机构沿革 63
第一章 科研机构沿革 63
第一节 概况 63
第二节 科研机构沿革 63
第二章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 66
第一节 学术委员会的创建与发展 66
第二节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历届组成人员名单 67
第一节 历史沿革 76
第三章 院机关党政机构沿革 76
第二节 院直属机关党委中心工作 78
第四章 工会、共青团、民主党派 81
第一节 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会 81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农业科学院委员会 84
第三节 民主党派及统战工作 85
第五章 行政监察与审计监督 89
第一节 行政监察 89
第二节 审计监督 92
第二节 科技规划管理 97
第一节 概述 97
第二篇 科学技术管理 97
第一章 科研计划管理 97
第三节 科技计划管理 98
第二章 科技成果管理 104
第一节 科技成果 104
第二节 获奖科技成果 106
第三节 科技成果推广 108
第四节 国家专利 109
第三章 科技开发与推广管理 111
第一节 院科技开发机构沿革 111
第二节 我院科技开发管理的主要工作 112
第三节 黄淮海平原区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117
第四节 武陵山区科技扶贫 120
第四章 国家和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质检中心管理 122
第一节 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122
第二节 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建设与管理 124
第三节 国家昌平综合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25
第五章 人事管理与队伍建设 127
第一节 院人事机构沿革 127
第二节 干部管理工作 127
第三节 科技干部管理 129
第四节 劳动工资管理 132
第五节 离退休人员管理 135
第六章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1979—1997年) 140
第一节 概况 140
第二节 组织机构沿革 140
第三节 研究生院的教学工作 142
第四节 学位授权点与博士生导师批准 143
第五节 条件建设 144
第六节 中国农业科学院历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145
第一节 财务管理 146
第七章 计划财务与后勤服务管理 146
第二节 基本建设工作 147
第三节 仪器设备与国有资产管理 148
第四节 后勤服务管理 148
第三篇 国际及港台科技合作与交流 159
第一章 概述 159
第二章 友好交往与国家间合作 160
第三章 与国际机构和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的合作 171
第一节 与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的合作 171
第二节 与其他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的合作 179
第三节 与欧盟、联合国机构、世界银行及其他机构的合作 180
第四章 参加和组织国际会议 184
第五章 对外援助 190
第六章 民间交流 191
第七章 科技交往与经济合作 193
第八章 聘请国外人士担任名誉研究员及技术顾问 195
第九章 我院人员在国际上受聘、获奖 196
第十章 港台合作 197
第四篇 农业宏观研究 201
第一章 农业宏观战略研究 201
第一节 中国粮食和经济作物发展研究 202
第二节 我国粮食产需区域平衡研究 202
第三节 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 203
第四节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理论、道路与模式研究 204
第二章 农业科技管理研究 206
第一节 农业科技管理理论与方法 206
第二节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管理研究 207
第三节 农业科技宏观管理与政策研究 208
第三章 农业遗产研究 209
第一节 科研工作 209
第二节 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 211
第三节 图书情报资料 212
第一节 主要科研工作 214
第四章 农业自然资源与区划研究 214
第二节 学术活动与国际学术交流 217
第三节 其它工作 218
第五章 农业经济研究 219
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研究 219
第二节 农业区划研究 222
第三节 农业资源经济研究 223
第四节 粮食问题研究 224
第五节 畜牧经济研究 225
第六节 农业经营管理研究 226
第七节 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研究 227
第八节 国际农产品贸易研究 228
第六章 农业科技信息研究 230
第一节 农业科技情报研究 230
第二节 农业信息网络 233
第三节 农业图书馆 235
第四节 农业科技图书出版 239
第五篇 粮食作物研究 245
第一章 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 245
第一节 品种资源收集 245
第二节 种质保存 247
第三节 种质评价 248
第四节 种质研究 249
第五节 种质创新与利用 250
第二章 水稻 252
第一节 水稻遗传育种研究 252
第二节 水稻栽培研究 258
第三节 高产、高效、省工、节水的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260
第四节 高新技术研究 260
第五节 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261
第六节 软科学与标准研究 262
第一节 小麦育种研究 263
第三章 小麦 263
第二节 小麦生理及栽培技术研究 268
第四章 玉米 269
第一节 玉米育种研究 269
第二节 玉米栽培研究 271
第五章 其他粮食作物研究 273
第一节 小黑麦 273
第二节 农产品综合加工研究 273
第三节 谷物品质与农作物种子质量监测 273
第一节 棉花品种资源研究 277
第一章 棉花 277
第六篇 经济作物研究 277
第二节 棉花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全国区域试验 278
第三节 棉花耕作栽培技术研究 281
第四节 棉花植保技术研究 283
第五节 棉花其他研究 286
第二章 油料作物 288
第一节 大豆研究 289
第二节 油菜研究 294
第三节 花生研究 296
第四节 芝麻研究 299
第五节 特种油料研究 301
第三章 茶叶 302
第一节 茶树种质资源和育种 302
第二节 茶树栽培 304
第三节 茶树植保 304
第四节 茶树生理生化与综合利用 305
第五节 茶叶加工 307
第六节 茶叶机械 308
第四章 甜菜 309
第一节 甜菜育种 309
第二节 甜菜栽培、生理、肥料研究 311
第三节 甜菜病虫害研究 312
第五章 麻类 313
第一节 麻类品种资源研究 313
第二节 麻类遗传育种 315
第三节 麻类作物栽培研究 318
第四节 麻类病虫草害防治研究 321
第五节 麻类脱胶工程研究 323
第六节 麻类作物生产机具研究 324
第七节 麻类宏观研究 326
第一节 遗传育种 327
第六章 烟草 327
第二节 栽培技术 330
第三节 病虫害与防治研究 331
第四节 调制分级研究 332
第七篇 园艺作物研究 337
第一章 果树 337
第一节 苹果 337
第二节 柑橘 343
第三节 瓜类 349
第四节 桃 350
第五节 梨 352
第六节 葡萄 354
第七节 猕猴桃 358
第八节 山楂 359
第九节 果树种质资源 360
第十节 果树生物技术 361
第二章 蔬菜 364
第一节 蔬菜遗传育种研究 364
第二节 蔬菜品种资源研究 368
第三节 蔬菜栽培技术研究 369
第四节 蔬菜病虫害防治研究 371
第五节 蔬菜生物技术研究 373
第七节 蔬菜贮藏与加工研究 375
第六节 食用菌 375
第三章 花卉 377
第一节 新品种选育 377
第二节 栽培技术 377
第三节 花卉组织培养 377
第四章 特种园艺作物 379
第一节 人参 379
第二节 西洋参 382
第三节 其他药用植物 384
第一节 土壤研究 389
第八篇 土壤肥料与灌溉排水研究 389
第一章 土壤肥料研究 389
第二节 肥料研究 395
第三节 微生物研究 401
第二章 农田灌溉排水研究 405
第一节 作物灌溉研究 405
第二节 灌水技术研究 406
第三节 水利土壤改良研究 411
第四节 灌溉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研究 415
第一节 粮食作物病虫害 421
第一章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研究 421
第九篇 植物保护研究 421
第二节 经济作物病虫害 427
第二章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430
第一节 抗性育种 430
第二节 生物防治 432
第三节 化学防治 436
第四节 植物检疫 439
第十篇 农业气象与环境保护研究 445
第一章 农业气象研究 445
第一节 农业气候 445
第二节 气候变化与农业相互作用 446
第三节 农业气象灾害 447
第四节 区域农业发展 448
第五节 农业小气候与环境工程 450
第六节 作物气象 451
第七节 畜牧气象 452
第八节 作物病虫气象 453
第九节 农业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453
第二章 农业环境保护研究 455
第一节 种植业环保 455
第二节 养殖业环保 463
第十一篇 畜牧兽医研究 467
第一章 畜牧研究 467
第一节 家畜家禽研究 467
第二节 饲料与营养研究 471
第三节 草地与牧草研究 474
第二章 特种动物研究 479
第一节 茸鹿研究 479
第二节 貂类研究 481
第三节 其他毛皮动物研究 483
第四节 雉鸡和其他珍禽研究 484
第一节 桑 485
第三章 蚕业研究 485
第二节 家蚕 486
第四章 蜂业研究 492
第五章 动物医学研究 496
第一节 兽医研究 496
第二节 中兽医研究 503
第十二篇 高新技术农业应用研究 509
第一章 农业生物技术研究 509
第一节 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 509
第二节 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育种 511
第三节 植物基因工程 513
第四节 畜禽生物技术研究 516
第二章 核技术农业应用研究 518
第一节 核辐射技术农业应用 518
第二节 核素示踪技术应用与标记化合物研制 523
第三节 中子辐射应用与中子活化分析 525
第四节 辐射防护技术研究 527
第五节 电子显微镜应用研究 528
第三章 计算机技术与遥感技术农业应用研究 530
第一节 计算机技术农业应用 530
第二节 遥感技术农业应用 532
第一节 农村沼气技术研究与应用 537
第十三篇 农业工程技术研究 537
第一章 农村能源工程研究 537
第二节 大、中型沼气工程、环保工程技术及设计 539
第三节 厌氧微生物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 541
第四节 沼气产品及设备质量监督及检测 542
第二章 农业机械化研究 543
第一节 农业机械 544
第二节 畜牧业机械 552
第三节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553
第四节 应变电测仪器 555
第五节 微水电装置和风力机的研制 556
金善宝 559
第十四篇 人物介绍 559
丁颖 559
陈凤桐 560
冯泽芳 561
戴松恩 561
程照轩 562
盛彤笙 563
徐元泉 563
李竞雄 564
张维城 564
鲍文奎 565
李博 566
李光博 566
王绶 567
顾青虹 567
孙本忠 568
路葆清 568
吴福桢 569
曾省 569
程绍迥 570
曾勉 570
刘春安 571
吕炯 571
祖德明 572
汤逸人 572
冯兆林 573
蔡旭 573
叶和才 574
许绶泰 574
朱祖祥 575
曹诒孙 575
高惠民 576
唐川 576
陈善铭 577
潘正方 577
刘金旭 578
第十五篇 科技期刊 581
第一章 《中国农业科学》 581
第一节 《工作通讯》阶段 581
第二节 《农业科学通讯》阶段 581
第三节 《中国农业科学》阶段 581
第二节 20世纪60年代7种 584
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3种 584
第二章 学术类期刊 584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6种 585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13种 585
第五节 20世纪90年代3种 586
第三章 技术类期刊 587
第一节 20世纪50至60年代4种 587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7种 587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5种 588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3种 588
第四章 信息类期刊 589
第五章 科普类期刊 591
第六章 综合类期刊 592
附录 595
附录1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部管理机构沿革 595
附录2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机构沿革 598
附录3 中共中国农业科学院历届党组书记、副书记和成员名单 603
附录4 中国农业科学院历届院长、副院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 606
附录5 中国共产党中国农业科学院各研究所(中心、室)委员会(总支、支部)历届书记名单 608
附录6 中国农业科学院各研究所(中心、室)历届所长(主任)名单 618
附录7 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以来当选的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及中央候补委员名单 627
附录8 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以来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628
附录9 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以来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名单 630
附录10 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以来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631
附录11 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以来当选的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三八”红旗手名单 632
附录12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633
附录13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634
附录14 农业部“神农计划”提名人 635
附录15 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名单 636
附录16 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以来主持的国家、省、部、委及国际合作课题目录 637
附录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以来获得国家、部(委、省)级奖励的科技成果目录 873
附录18 中国农业科学院各研究所简介 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