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海相烃源层的油气生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政璋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030085329
  • 页数:6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四篇,共13章。第一章青藏高原区域地质概况属第一篇;第二至五章青藏高原烃源层评价基础理论和方法属第二篇;第六至十二章青藏高原各盆地烃源层评价研究属第三篇;第十三章青藏高原烃源层油气生成资源评价与勘探前景分析属第四篇。

第一篇区域地质背景 1

第一章 青藏高原区域地质概况 1

第一节 区域构造特征 2

一、区域构造 2

二、青藏高原中新生代板块构造演化 3

三、中新生代残留盆地及构造单元划分 9

第二节 地层概述 14

一、地层分区 14

二、主要盆地地层 15

第三节 沉积相的展布 21

一、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 21

二、沉积相的平面展布 27

三、青藏地区有利烃源层沉积相带的分布 40

本章小结 42

第一节 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分布特征 44

第二章 国内外碳酸盐岩大油气田(藏)烃源层特征研究现状 44

第二篇 基础理论和方法 44

第二节 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层 46

一、海相碳酸盐岩的沉积相 46

二、海相烃源层 48

第三节 碳酸盐岩油气田的烃源层特征 58

一、颗粒灰岩油气田烃源层特征 58

二、碳酸盐岩生物建造油气田烃源层特征 60

三、泥白云岩化/白垩岩化灰岩油气田烃源层特征 62

四、原生白垩岩油气藏烃源层特征 64

五、不整合和巨型喀斯特油气田 66

六、晚埋藏期成岩油气田 70

本章小结 72

第三章 青藏高原的成烃生物和有机岩石学 74

第一节 青藏高原中生界烃源层的成烃生物 74

三、宏观藻类 75

二、疑源类 75

一、沟鞭藻类 75

四、动物有机体 79

五、高等植物的叶角质层和孢粉 79

第二节 青藏高原中生界烃源层的有机显微组成 80

一、青藏高原烃源层有机岩石学的评价方法 80

二、有机显微组分分类 81

三、各有机显微组分的岩石学特征 83

四、生烃显微标志 89

第三节 有机质类型的划分原则和依据 89

一、有机质类型评价以往存在的主要问题 89

二、有机质类型的划分原则和依据 90

第四节 青藏高原烃源层有机质成熟度指标的选择与建立 92

一、青藏高原烃源层有机质成熟度指标的选择 92

二、沥青、动物有机碎屑的热演化光性特征及与镜质组反射率的对应关系 93

本章小结 99

一、模拟实验样品 101

第四章 海相烃源岩模拟实验、演化特征、生排烃模式及生烃机理探讨 101

第一节 模拟实验方法及实验条件的选择 101

二、热压模拟实验仪器及实验方法 103

三、热压模拟实验条件的选择 104

四、模拟产物凝析油的色谱定量方法研究 107

第二节 海相烃源岩的油气产率 111

一、侏罗系索瓦组未成熟油页岩的油气产率 111

二、三叠系钙质泥岩的油气产率 114

三、侏罗系富含有机质灰岩和泥灰岩的油气产率 114

四、夏里组和雪山组灰岩的油气产率 116

五、夏里组富含有机质钙质油页岩和钙质泥岩油气产率 117

六、侏罗系沥青的油气产率 118

七、白垩系泥质灰岩的油气产率 119

八、对各类烃源岩油气产率的几点主要认识 119

第三节 模拟产物组成及热演化特征 122

一、热解气的组成及热演化特征 122

二、凝析油的组成及热演化特征 126

三、排出油、残留油的族组成热演化特征及对比 127

四、排出油和残留油的正异构烷烃特征及对比 129

五、排出油和残留油的甾、萜烷特征及对比 131

六、排出油和残留油(沥青“A”)的碳同位素特征及对比 135

八、加温时间、加水量对地球化学参数的影响 141

第四节 海相烃源岩的生、排烃模式 147

一、Ⅰ型侏罗系未成熟钙质油页岩生排烃模式 147

二、Ⅰ型三叠系钙质泥岩生排烃模式 148

三、Ⅱ1型钙质油页岩和钙质泥岩生排烃模式 149

四、Ⅱ1型富含有机质灰岩和泥灰岩生排烃模式 151

五、Ⅱ1型低有机质丰度灰岩和泥灰岩生排烃模式 152

六、沥青生排烃模式 154

七、生排烃模式的对比 154

八、模拟实验与露头剖面残留油、排烃量对比 156

七、固体产物的热演化特征 157

一、沥青“A”、沥青“C”含量与TOC成正相关 158

第五节 碳酸盐烃源岩中三种可溶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 158

二、氯仿沥青“A”、沥青“C”与不溶残渣成正相关 159

三、沥青“A”、沥青“C”含量与碳酸盐含量成负相关 159

四、三种可溶有机质含量与成熟度的关系 160

五、三种可溶有机质的族组成特征 161

六、沥青“A”和沥青“C”的饱和烃色谱参数 162

七、“MAB”极性物的饱和烃色谱参数 163

第六节 碳酸盐烃源岩生烃反应机理探讨 164

一、泥页岩生烃机理 165

二、碳酸盐岩生烃机理探讨 167

本章小结 173

第五章海相碳酸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恢复、排烃下限值的确定及烃源层评价标准 175

第一节 风化校正和原始有机质丰度的恢复 175

一、地面样品风化校正 175

二、高成熟-过成熟海相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的恢复 179

一、矿物质对排烃影响的模拟实验 192

第二节 烃源层排烃下限值的研究 192

二、岩性对排烃影响的模拟实验 197

三、从自然样品热解分析研究样品的排烃下限值 201

四、排烃下限值理论计算公式(或称数学模型) 204

第三节 海相碳酸盐烃源岩的评价标准 209

一、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值的确定 209

二、海相碳酸盐烃源岩的评价标准 211

本章小结 212

第三篇各盆地烃源层评价 214

第六章 羌塘盆地烃源层特征 214

第一节 原始和残余烃源层的划分标准 214

第二节 南羌塘拗陷烃源层的纵向分布特征 217

一、南羌塘拗陷东部 217

二、南羌塘拗陷中西部 226

第三节 北羌塘拗陷烃源层的分布特征 236

一、北羌塘拗陷东部 236

二、北羌塘拗陷西部 244

第四节 烃源层的平面分布特征 250

一、上侏罗统索瓦组 250

二、中侏罗统夏里组 253

三、中侏罗统布曲组 256

四、上三叠统肖茶卡组 259

五、其他层位烃源层的平面分布 261

六、烃源层综述 264

本章小结 268

第七章 羌塘盆地烃源层的有机相 270

第一节 有机相的划分及划分指标 270

一、海相烃源层有机相的划分 271

二、有机相的划分标志 273

第二节 有机岩石学特征 283

一、羌塘盆地主要烃源层的有机岩石学特征 283

二、安多114道班J3s富烃源岩 291

三、比洛错夏里组富烃源岩 297

第三节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300

第四节 主要烃源层的有机相 314

一、平面分布特征 315

二、不同有机相的生烃模式 318

三、有利生油的有机相带 321

本章小结 322

第八章 羌塘盆地烃源层的热演化 323

第一节 有机质热演化数据的整理筛选及成熟阶段划分标准 323

第二节 不同地区烃源层有机质热演化的纵向分布 330

一、南羌塘拗陷东部 330

二、南羌塘拗陷中西部 337

三、北羌塘拗陷东部 339

四、北羌塘拗陷西部 346

五、中央隆起 347

六、羌塘盆地烃源层有机质的现今成熟度 350

一、侏罗系上统 352

第三节 烃源层有机质热演化的平面分布 352

二、侏罗系中统 355

三、上二叠统 357

四、中生界四套主要烃源层 357

第四节 有机质热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古地温及地层剥蚀厚度的推算 359

一、有机质热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359

二、古地温和剥蚀厚度的推算 363

三、成熟门限和成熟阶段的划分 366

一、早期强烈抬升剥蚀再沉降模式 367

第五节 热演化史和二次生烃的探讨 367

二、中期抬升剥蚀再沉降模式 371

三、隆升构造变形或深成热流模式 372

本章小结 375

第九章 羌塘盆地的油源对比及烃类运移 377

第一节 油苗的判识 377

一、荧光显微镜下证实有“轻质活油”和“固体沥青” 377

三、含油白云岩及含油灰岩中“油”的含量 378

二、实物标本观察见固体沥青,破碎白云岩时有“煤油”味 378

一、安多114道班J3s灰岩裂缝油苗的地球化学特征 380

第二节 安多114道班油苗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油源对比 380

二、安多114道班J3s油苗油源对比 385

第三节 盆地中部含油白云岩中油苗的油源对比 388

一、油苗的地球化学特征 388

二、油源对比 392

第四节 含沥青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油源对比 400

一、含沥青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 401

二、含沥青样品的油源对比 403

第五节 烃类运移 404

一、安多114道班含油灰质角砾岩及其与油气运移的关系 404

二、盆地中部含油白云岩的沉积成岩特征和油气运移的关系 406

本章小结 412

第十章 羌塘盆地模拟分析 413

第一节 盆地模拟方法简述 413

一、地层及不整合面发育特征 420

第二节 地质模型的建立 420

二、构造特征分析 423

三、地震相分析和岩性及有机相参数描述 426

第三节 盆地地质演化过程 433

一、构造演化过程 433

二、热史和有机质成熟史 441

第四节 生、排烃演化过程 446

一、生烃演化过程 447

二、排烃演化过程 451

第五节 油气运聚成藏演化过程 455

一、圈闭演化 455

二、古水动力场演化 457

三、油气运聚成藏和保存 459

本章小结 467

第一节 烃源层的有机质丰度与展布 468

一、烃源层的有机质丰度 468

第十一章 措勤盆地烃源层评价 468

二、主要烃源层确定及平面展布 476

第二节 有机质类型及有机相 481

一、有机岩石学特征 482

二、干酪根镜鉴 484

三、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 488

四、生物标志物特征 489

五、氯仿沥青“A”族组成特征 492

六、干酪根碳同位素 492

七、干酪根元素组成 493

八、有机质类型综合评价 494

九、主要烃源层的有机相 495

第三节 烃源层有机质的热演化 497

一、烃源层有机质热演化特征 497

二、烃源层热演化史探讨 505

一、野外含油气显示的确认 511

第四节 油源分析 511

二、油苗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515

三、措勤盆地水、气的地球化学特征 519

本章小结 522

第十二章 比如盆地、昌都盆地、可可西里盆地及岗巴—定日盆地烃源层综合评价 523

第一节 比如盆地 523

一、烃源层有机质丰度及展布 523

二、烃源层有机质类型与性质 531

三、烃源层有机质成熟度及热演化 538

四、野外含油气显示及其油源分析 545

第二节 昌都盆地 548

一、有机质丰度及烃源层展布 548

二、烃源层有机质类型与性质 553

三、烃源层有机质成熟度及热演化 554

四、烃源层热演化史初探 557

五、野外含油气显示与油源分析 560

一、有机质丰度及烃源层的展布 561

第三节 可可西里盆地 561

二、烃源层有机质类型 567

三、烃源层有机质成熟度及热演化 571

四、含油气显示与油源分析 575

第四节岗巴一定日盆地 579

一、各层系有机质丰度特征 579

二、有机质类型 581

三、有机质成熟度及热演化 581

本章小结 583

第四篇资源评价与勘探前景预测 585

第十三章青藏高原烃源层油气生成资源评价及勘探前景分析 585

第一节 油气生成资源评价 585

一、生烃量估算方法 585

二、生烃强度的分布 588

三、资源量计算结果 592

四、远景资源量的讨论 597

第二节 青藏高原有利勘探盆地和地区的选择 601

一、青藏高原有利勘探盆地的选择 602

二、羌塘盆地有利勘探地区的选择 606

第三节 羌塘盆地早期油气勘探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610

一、具有较好的大地构造背景 610

二、发育有多套烃源层,具有雄厚的找油物质基础 611

三、白云岩、生物礁、颗粒滩为油气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储层 616

四、发育有多套生储盖组合,为油气聚集创造了有利条件 617

五、泥质岩和膏盐十分发育,是油气聚集的良好盖层 617

六、地面背斜构造发育,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 617

七、地层(或重要的生储盖组合)出露地表是成藏的不利因素 618

八、与多期成藏相伴随的多期构造运动和多期抬升剥蚀所产生的破坏作用是成藏的致命弱点 618

九、极其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为油气勘探工作增加了严重困难 619

本章小结 619

主要参考文献 621

英文摘要 626

图版说明和图版Ⅰ~ⅩⅣ 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