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骚探幽》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逵夫著(西北师大)
  • 出 版 社:成都:巴蜀书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659566X
  • 页数:3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离骚》为主,揭示屈原在诗歌艺术创造上取得的成就。全书分三编,对《离骚》创作背景,结构和构思,对民歌的继承与创新多所涉及。

目录 1

《诗赋研究丛书》序 1

《屈骚探幽》序 郭晋稀 1

前言 1

上编:《离骚》的创作与艺术 3

《离骚》中的龙马同两个世界的艺术构思 3

一 龙与马的血缘关系 4

二 龙马与《离骚》中的两个世界 11

三 一个有关的疑问悬解——谈“麾蛟龙使梁津” 17

《离骚》的比喻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貌问题 22

一 《离骚》的抒情主人公形貌是否统一 22

二 “男女君臣之喻说”不能成立 25

三 朱熹“夫妇君臣说”剖析 30

四 “女性中心说”也不能成立 34

五 “求女”表现了寻求知音的心情而不是“求君” 39

六 关于“男女君臣之喻”比兴传统的形成与发展 45

七 《离骚》抒情主人公研究带来的启示 50

《离骚》的创作时地与创作环境 57

一 解决问题的原则 57

二 《离骚》作于怀王朝 62

三 《抽思》中的陈辞与《离骚》的创作年代 65

四 关于汉北的地望 69

五 屈原在汉北云梦任掌梦之职 73

六 几点补说 76

《离骚》的开头结尾与创作地点的关系 82

一 站在先王先祖神灵的面前 82

二 “旧乡”发微 87

三 “陟陞皇之赫戏”诠解 93

《离骚》的结构、叙事与抒情 99

一 《离骚》中的叙事与抒情 99

二 《离骚》的结构 104

三 感情发展的线索和叙事的线索 109

四 虚实相间,首尾照应 113

中编:屈骚的继承与创造问题 119

作为楚辞上源的民歌和韵文剖辨 119

一 不能以“兮”字作为判断是否楚歌的标志 119

二 二《南》与《陈风》 121

三 佚诗与韵文 124

一 我国早期诗歌发展的总趋势 133

屈赋形式上的继承问题 133

二 屈赋句式分析 136

三 几点结论 142

从帛书《相马经·大光破章故训传》看屈赋比喻象征手法的形成 144

一 屈赋的比喻与象征 144

二 辞赋其表、论说其里的帛书《相马经》 149

三 独具特色的楚讔同《相马经·大光破章》的关系 154

四 屈赋比兴手法的纵向观察 158

屈原在完成歌诗向诵诗的转变方面所作的贡献 163

一 脱离曲调与配乐而独立发展的诵诗 163

二 骚体诗的句式与屈原的艺术体验 166

三 诗体音韵的旋律美 170

四 建筑美与绘画美 179

五 余论 184

一 南北风气之异与南方文学的特色 186

屈赋在风格情调上的继承与创造 186

二 苦恋之情的升华 189

三 点铁成金的化用 195

四 不朽的艺术经验 198

楚国高度发展的艺术对屈原抒情诗的影响 201

一 诗的双重结构和双重审美效应 201

二 楚国的音乐成就与屈赋对语言潜在音乐性能的发掘 203

三 楚国的造型艺术与屈赋语言表现功能、表现艺术的发挥 208

四 诗与音乐舞蹈分道扬镳后在更高阶段上的相互吸收与结合 216

下编:《离骚》正读 221

《离骚》评点 221

《离骚》新注 246

一 高阳、祝融、吴回 303

《离骚》辨证 303

二 江离辨析 305

三 秋兰辨疑 306

四 释“搴” 307

五 说宿莽 308

六 是说三王,还是说尧舜?是说怀王,还是说桀纣? 311

七 “茝”“芷”古今字说 314

八 屈原之“道” 315

九 说“皇舆” 316

一○ “謇”“骾”一音之转说 316

一一 说“灵修” 318

一二 “成言”例释 319

一三 杜衡证本 320

一四 “萎绝”与“芜秽” 321

一五 《离骚》所说的“众” 322

一六 释“羌” 323

一七 芳菊溪、落水大菊、秋菊之落英 324

一八 “姱”字考原 325

一九 释“贯薜荔之落蕊” 326

二○ 说“蛾眉” 327

二一 “谣诼”补说 328

二二 “偭”字辨误 329

二三 释“忳郁邑” 330

二四 释“侘傺” 331

二五 说“延伫” 334

二六 “世并举而好朋” 335

二七 “陈辞”释义 336

二八 “九辩”“九歌”考原 339

二九 “五子用夫家巷”说解 342

三○ 后羿考 344

三一 “贪”字辨义 346

三二 鹥、翳与鹥车 348

三三 崦嵫山 349

三四 扶桑考原 351

三五 白水即黄河说 353

三六 “结言”考辨 354

三七 穷石考 355

三八 释“偃蹇” 356

三九 有娀考 361

四○ 昆仑考 362

四一 流沙、不周、西海考 365

《离骚》今译 369

后记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