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祖玉等主笔,本书课题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1502418
  • 页数:4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掀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官兵头脑,特组织部分政治理论骨干成立课题组研究撰写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1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基于对党的历史方位新的科学判断 1

(一)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 2

(二)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5

(三)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面临的环境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 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阶段 10

(一)毛泽东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 11

(二)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13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回答了新形势下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15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系统的新的科学体系 18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内核 1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架构 24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特征 25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 29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29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32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36

第二章 执政兴国的理论武器和行动纲领 39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9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统一,具有指导地位的根本性 4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建设纲领和国家各项建设纲领的统一,具有指导领域的全面性 43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总结历史经验和揭示客观规律的统一,具有指导作用的长期性 45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学习课题和应用课题的统一,具有指导要求的实践性 48

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0

(一)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51

(二)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56

(三)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59

(四)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62

(五)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64

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军队要走在前列 67

(一)做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旗帜的模范 67

(二)做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 68

(三)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 70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 72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本质的新揭示 73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73

(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的源泉 76

(三)与时俱进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78

二、与时俱进赋予了党的思想路线新的时代内涵 83

(一)与时俱进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83

(二)与时俱进赋予了党的思想路线以新特征 86

(三)与时俱进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要求 90

三、创新是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 93

(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94

(二)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95

(三)在理论创新基础上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98

第四章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观 101

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始阶段的基本国情 10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101

(二)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05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108

二、确立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观,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规律 110

(一)“两个历史过程”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根本导向 111

(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基本思路 116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 119

三、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创造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123

(一)全面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24

(二)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全面展开 127

(三)十三年基本经验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伟大实践的系统总结 129

四、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明确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 131

(一)新世纪内政与外交相统一的三大历史任务 132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统一“两位一体”的历史使命 135

(三)政治、经济、文化相统一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137

第五章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经济理论 140

一、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创新 140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41

(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43

(三)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146

二、创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奠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149

(一)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49

(二)实现国有企业组织结构、体制、技术和管理的全面创新 151

(三)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155

(四)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157

(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60

(一)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162

三、形成了系统的宏观调控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 162

(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财政 165

(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167

(四)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 169

四、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172

(一)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改革和建设相协调,速度与效益相统一 172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176

(三)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79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182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184

(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87

(七)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战略,形成更加有利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189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193

第六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 193

一、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科学命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 193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 19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 198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创新了共产党执政治国理论 200

(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01

(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203

(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05

(四)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09

三、丰富了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指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211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11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13

(三)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 215

四、发展了爱国统一战线理论,提供了创造安定和谐政治环境的理论指导 218

(一)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关系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长期战略方针 218

(二)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争取民心、凝聚力量,为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服务 220

(三)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23

(四)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27

第七章 引领时代潮流的社会主义文化观 230

一、深刻揭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理论前提 230

(一)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231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33

(三)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35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38

二、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 238

(二)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240

(三)坚持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 243

三、创造性地提出以德治国思想,为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245

(一)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道德建设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246

(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248

(三)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251

四、强调优先发展并创新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为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提供了战略指导 254

(一)坚持教育先行,通过教育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256

(二)坚持科技创新,实现科学技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260

(三)坚持文化创新,壮大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63

(一)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68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68

第八章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新构想 268

(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 272

(三)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表明,“合则两利,离则两伤” 275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 277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78

(二)港澳回归的成功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81

三、早日解决台湾问题的科学方略 285

(一)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85

(二)主张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尽早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 287

(三)提出解决台湾问题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289

(四)强调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91

(五)维护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基本格局,坚决反对“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294

第九章 维护世界多样性的国际战略思想 297

一、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学说,提供了我国对外战略的理论前提 297

(一)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提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长期性的思想 299

(二)客观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总体占优势的格局,阐明了多极化是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305

(三)辩证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双重影响,确立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既斗争又合作的基本方针 308

二、提出了“维护世界多样性”的战略思想,为正确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导 311

(一)多样性是世界存在的本质特征 312

(二)“尊重和维护世界多样性”是新世纪对外战略的根本指导思想 314

(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18

(四)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321

三、坚持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统一,营造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 324

(一)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处理国际关系 325

(二)坚持“原则坚定、策略灵活、斗而不破”的方针,妥善处理与大国的关系 328

(三)拓宽合作领域,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332

第十章 面向信息化战争的军事理论 340

一、创立适应当代新军事变革趋势的军事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由机械化战争时代到信息化战争时代的跨越 340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军事领域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341

(二)面向信息化战争的军事理论,实质在于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343

(三)面向信息化战争的军事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宝库 345

二、科学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形成了我军军事战略理论的新体系 346

(一)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地位,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347

(二)坚持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努力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 349

(三)着眼军队建设模式的新突破,提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任务 352

(四)努力完成“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353

(五)大力推进军事创新,加快构建现代作战体系 355

三、提出“五句话”总要求,开创了军队全面建设的新局面 357

(一)“五句话”总要求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军队建设的总纲 357

(二)“五句话”总要求是对军队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 359

四、创新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确保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 361

(一)系统阐述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使命要求 361

(二)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队建设中的根本指导地位 363

(三)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 364

(四)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365

五、坚持质量建设,迈开了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新步伐 367

(一)贯彻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战斗力 368

(二)实施人才兴军战略,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370

(三)按照“精兵、合成、效能”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 372

(四)坚持依法治军,提高军队正规化水平 374

(五)坚持勤俭建军方针,走出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新路子 376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378

一、提出了以“三个代表”为核心的党建理论,科学揭示了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79

(一)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指导地位,赋予了党的指导思想以鲜明的时代内涵 379

(二)提出了“两个先锋队”,赋予了党的性质以鲜明的时代意义 382

(三)明确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赋予了执政党建设以鲜明的时代特征 387

二、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体现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390

(一)“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提出,抓住了执政党建设的关键 390

(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394

(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96

(四)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399

三、创新思想建设理论,形成了以理论武装为根本的“思想建党”新思路 401

(一)注重思想建党,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402

(二)必须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404

(三)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 407

四、创新组织建设理论,为把党建成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理论指导 410

(一)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 410

(二)努力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414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417

五、创新作风建设理论,为加强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的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419

(一)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20

(二)着力解决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423

(三)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424

后记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