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经济2004》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万晓琼主编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11050241
  • 页数:2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汇总2004年经济学领域提出的主要新观点。一书在手,可以轻松浏览经济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可以目睹不同流派大腕经济学家的思辩风采。

目录综述2004年中国经济综述/李健美  1

理论探讨用现代经济学驾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1

用现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驾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2

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33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  34

中国经济可以突破增长极限  35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挑战与战略  36

中国经济进入自增强型快车道  37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存在五大动力源  38

投资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39

新政治经济学的价值及其适用于中国的原因  40

要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作科学来发展  41

当前政治经济学的热点问题  43

价值“源泉”与“按要素分配”的自然基础、社会原因与量的边界  44

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46

劳动价值论与其他四种价值理论  47

劳动价值论与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不确定  48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与西方现代企业剩余理论的比较  50

对资源有限与需求无限假设的理性分析  51

资源稀缺性是一条普遍法则——兼与周肇光同志商榷  52

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特点  53

“硬夹果”理论对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超越  54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论评介  56

西方三种对立的经济思潮中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57

超越“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的转型意义  58

雷默: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  59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61

解读“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形式”——与李连仲商榷  62

内部治理、外部环境与中国家族企业生命周期  64

科学发展观新发展观的实质  66

“寂静的春天”里看中国道路  67

统筹城乡发展的三个层面  68

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  69

抛弃狭隘的“GDP情结”  71

循环经济与“双剩余”理论  72

推行绿色劳动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73

也论“绿色”与“绿色经济”——兼与石云先生商榷  74

宏观调控我国五次宏观调控比较分析  76

扩大内需是当前宏观调控的战略方针  77

应将宏观调节与宏观调控分开  78

宏观调控要有利于改革大局  79

宏观调控状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81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面临新挑战  8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  83

中国经济中存在着日益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  85

中国宏观调控面临“两难”关口  86

局部过热的结构性调整  87

慎谈经济过热  88

宏观调控既要防热又要治冷  89

防止“双冲动”推动经济过热  91

地方政府是推动经济过热的重要原因  92

中国经济“软着陆”可期  93

预言中国经济将软着陆为时尚早  94

中国经济:硬着陆、软着陆还是无须着陆  95

理解和贯彻中央的宏观调控决策  96

宏观调控转向中性政策  98

应正确选择宏观调控政策  99

2005年经济预测和宏观政策选择  100

土地管理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102

产业与能源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存在缺陷  104

中国电信管制机构改革  105

优化中国电力产业价值链  106

中航油往何处去?  107

2004年钢铁行业运行态势及预测  109

汽车工业:中国工业化无法回避的选择——与黄有光教授商榷  110

效率与公平:回应叶航教授  111

谨防房地产业要挟中国经济  112

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存在四个关口  113

不能轻言房地产泡沫要破灭  114

房地产“泡沫破灭论”将“破灭”  116

中国房价持续高企的五大因素  117

土地成本不是房价上涨的主导因素  118

房价持续猛涨潜藏十大隐患  119

市场化改革与小农经济的矛盾  121

“三农”问题:一个跨世纪难题  122

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三种制度安排及其现实选择  123

现实呼唤农村土地制度的再次改革  124

现阶段农地征用中的四个问题  126

怎样补偿才算公正?——与周诚先生商榷  127

简评何太痴先生的“未来定价观”  128

要确立“土地发展权”  129

关于农地征用补偿问题——简答杜业明先生  131

当前我国能源形势回顾及趋势分析  132

应制定合理的能源需求社会目标  134

区域经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有十大趋势  136

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  137

跨省劳动力流动扩大了地区差距  139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140

“十一五”时期我国城镇化战略  141

21世纪加快城市化的明智选择  142

“城镇化”、“城市化”辨析  144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整合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145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结构并未“严重同构”  146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转移  148

应以文化认同促进长江三角洲经济合作  149

泛珠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打造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151

“泛珠三角”对西北区域经济合作的启示  152

中国东西部地区存在数字鸿沟  154

下活中部崛起这盘棋  155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根本问题是体制问题  15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十个关系  158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质是一个“再工业化”过程  160

就业供给不足是东北振兴最大的制约“瓶颈”  161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163

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新发展  165

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新的改革观  166

当前经济体制的主要方面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167

以民为本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168

把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170

西方国家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值得深思  171

政府在市场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172

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73

国资委都干了些什么?   174

结构调整中的国有经济重新定位  175

坚持国企改革方向 规范推进国企改制  177

国有企业改革的四大原则  178

法律规范公有企业的产权出售  180

由“案例”到“问题”再到“主义”   181

郎咸平的三个命题  182

应大胆进行和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83

周其仁的话显然有硬伤  184

“金字塔控股结构”和好的市场经济  185

发挥审计监督在依法行政中的作用  186

金融与财政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趋于边缘化  188

中国保险监管制度的探讨  189

有必要重新审视股权分置改革  190

股市不能承受之重——与波涛先生商榷  191

人民币的风云际会:挑战与机遇  193

中国经济面临“热钱烘烤”  194

在整合中发展国家分配论  195

建设公共财政的意义  197

也谈“以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与高培勇教授商榷  198

“公共财政论”与“国家分配论”的比较分析  199

中长期国债偿还机制研究  201

就业、收入分配解决中国失业问题的出路  203

“民工荒”:揭示出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  204

影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205

分析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应考虑的两个方面  206

中国收入差距的政府因素  208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层界定  209

正视收入差距,加快社会保障建设  210

改革社保基金投资体系的基本思路  211

四种社会保障体系生命周期的比较研究  213

对外开放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的独特之处  215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应对策略  216

发展中国家在自由贸易中的不利因素  217

WTO多边贸易体系存在缺陷  219

跨国公司撤资的原因  220

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22

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不容置疑  223

和平崛起与中国国际战略的理念创新  224

“后冷战”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异化与中国的对策  225

中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面临挑战  227

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因素  228

领导者缺位:东亚经济合作进程中的问题  229

东亚货币合作的模式及未来前景  231

东亚建立最优货币区的不可行性  232

当前美国经济形势及走向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