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与设计》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铁,李琳,李杞仪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18039209
  • 页数:2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阐述机械设计创新思维的过程、创造的方法及过程、设计的准则与方法、新产品的绿色设计、新产品的功能实现等。

目录 1

第1章 绪论 1

1.1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1

1.1.1 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

1.1.2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1.2 创新思维的一般规律 8

1.2.1 创新思维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9

1.2.2 创新思维对象的性质 10

1.2.4 创新思维的运行过程 12

1.2.3 创新思维的主体特征 12

第2章 创新思维的基本原理 14

2.1 走出思维的误区 14

2.1.1 走出从众型思维误区 15

2.1.2 走出权威型思维误区 17

2.1.3 走出经验型思维误区 20

2.1.4 走出书本型思维误区 22

2.1.5 走出其他类型思维误区 25

2.2 创新思维的一般方法 30

2.2.1 发散性思维 31

2.2.2 质疑思维 34

2.2.3 逆向思维 36

2.2.4 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 38

2.2.5 灵感思维 40

2.2.6 直觉思维 45

2.2.7 互动思维 46

2.3 正确进行创新思维 48

2.3.1 正确看待创新思维的有序和无序 48

2.3.2 创新思维的肯定和否定 49

2.3.3 角色变换 50

2.4.1 良性暗示和负面暗示 51

2.4 创新活动的心理准备 51

2.4.2 正确对待逆境 53

第3章 创新方法及注意事项 55

3.1 需求创新法 55

3.1.1 发现需求创新法 56

3.1.2 创造需求创新法 57

3.1.3 引申需求创新法 58

3.1.4 预测需求创新法 58

3.2 组合创新法 59

3.2.1 组合创新规则 60

3.2.2 组合创新的一般方法 61

3.3 模仿创新法 63

3.3.1 模仿创新原则 63

3.3.2 反求创新 65

3.3.3 移植模仿创新法 67

3.3.4 补偿模仿创新法 68

3.3.5 仿生创新法 68

3.4.1 联想思维 69

3.4 联想创新法 69

3.4.2 类似联想创新法 70

3.4.3 类比联想创新法 71

3.4.4 对比联想创新法 72

3.4.5 连锁联想创新法 73

3.4.6 跨越联想创新法 73

3.5 机遇创新法 74

3.5.1 概述 74

3.5.2 机遇创新的注意事项 75

3.5.3 机遇创新方法 77

3.6.1 借用童趣创新法 80

3.6 其他创新方法 80

3.6.2 扩缩创新法 81

3.6.3 加减创新法 82

3.6.4 “懒人”创新法 83

3.7 创新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84

第4章 机构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86

4.1 机构设计概述 86

4.1.1 机构 86

4.1.2 机构设计 86

4.1.3 机构的类型综合 87

4.1.4 单闭环机构的类型综合 88

4.2 机构选型 89

4.2.1 执行构件与执行机构 89

4.2.2 执行构件的运动形式 90

4.2.3 实现执行机构各种运动形式的常用机构简介 90

4.2.4 机构选型的基本原则 91

4.3 执行机构运动协调设计 93

4.3.1 执行机构的布置 93

4.3.2 执行机构的运动协调设计 93

4.3.3 执行机构运动协调设计的分析计算 95

5.1.1 机构的串联组合 97

第5章 机构的创新方法 97

5.1 机构的组合原理与创新 97

5.1.2 机构的并联组合 99

5.1.3 机构的封闭式组合 101

5.1.4 机构的装载式组合 101

5.2 机构创新设计的常用方法 103

5.2.1 应用现有原理创新机构 103

5.2.2 利用机构运动特点创新机构 105

5.2.3 利用光、电、液(气)等原理创新机构 108

5.3.1 功能分析方法 110

5.3 机构系统创新设计方法 110

5.3.2 功能求解 113

5.3.3 形态方法 115

5.3.4 机构系统搜寻法 116

5.4 基于机构构型变异的机构创新设计 118

5.4.1 原始机构 119

5.4.2 一般化运动链 119

5.4.3 六杆组合运动链 120

5.4.4 再生运动链 120

5.4.5 新型机构 121

6.1.1 人机工程学的概念 122

第6章 人机工程设计 122

6.1 人机工程学 122

6.1.2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 123

6.1.3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124

6.1.4 人机工程学的作用和设计原则 126

6.2 人机系统 127

6.2.1 人机系统的概念 127

6.2.2 人机特征 128

6.2.3 人机系统的功能 129

6.3.1 人的生理因素 130

6.3 人的因素及基于人因的设计 130

6.3.2 人的心理因素 132

6.3.3 人的行为 135

6.3.4 基于人体感觉器官的设计 138

6.3.5 基于人体形态学的设计 142

6.3.6 基于人体力学的设计 146

6.4 人机原则 152

6.4.1 设计中的人机工程 152

6.4.2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153

6.4.3 设计中的人机分析 154

第7章 绿色设计 158

7.1 绿色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158

7.1.1 绿色设计的起源 158

7.1.2 绿色设计的概念 159

7.1.3 绿色设计原则 163

7.1.4 绿色设计中的材料选择 164

7.2 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 165

7.2.1 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 165

7.3.1 面向再生的设计方法 166

7.3 绿色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166

7.2.2 绿色设计的关键技术 166

7.3.2 面向拆卸的设计方法 168

7.3.3 绿色设计的评价工具 170

7.4 绿色产品与绿色设计 171

7.4.1 绿色产品的定义 171

7.4.2 绿色产品的评价标准及其认证 172

第8章 新产品功能综合性能分析和评价 173

8.1 概述 173

8.2 新产品的经济性分析 173

8.2.2 产品成本的估算 174

8.2.1 产品成本的分类 174

8.2.3 技术设计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 176

8.3 新产品的安全性分析 177

8.3.1 安全性设计的主要内容 177

8.3.2 为产品安全所必需的信息 178

8.4 新产品的可靠性分析 180

8.4.1 概述 180

8.4.2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181

8.4.3 可靠性的尺度 182

8.4.4 产品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185

8.4.5 可靠性预计和分配 187

8.5 新产品的维修性分析 189

8.5.1 维修性的基本概念 189

8.5.2 可靠性维修 189

8.5.3 新产品的维修性特征量 192

8.5.4 维修性设计与分析 192

8.6 新产品的综合评价 194

附录 创新设计案例的提出及其解决方法举例 197

参考文献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