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以前个体“自我”的演变》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泽华主编;马小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004977X
  • 页数:5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魏晋以前个体“自我”的心理演变过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

目录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先秦两汉魏晋时期个体“自我”演变研究的意义 1

第二节 关于“自我”概念及其时空形态 8

第三节 文化史中的个体“自我”及其研究方法论 25

第二章 中国古代早期文明形态中的“自然个体” 33

第一节 氏族社会和农耕文明与“自然个体” 34

第二节 氏族部落本位主义与“自我”共时性 49

第三节 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与“自我”历时性 56

第四节 “灵魂”的原型与“自我”多重性 69

第五节 “绝地天通”的垄断与个体自我意识发轫 84

第六节 上古语言形式与自我意识内直觉 94

第七节 恐惧感—保护感的个体心理调节机制 109

第八节 结语 117

第三章 西周、春秋时期“宗族社会个体”的形成 121

第一节 宗法制与附属于宗法等级身份和社群角色的“宗族社会个体” 122

第二节 “宗族社会个体”的道德自我、道德自我意识的出现 131

第三节 “威仪”式的文化标准形象与“颠倒世界” 139

第四节 “圣人”与“立德、立功、立言”的个体永生和不朽现念 147

第五节 抒情诗歌、心理词汇与个体的“个人”因素 153

第六节 羞耻感—荣誉感的道德自我监督机制 168

第七节 结语 185

第四章 春秋末期、战国时期至汉初个体“个人化”运动趋势 188

第一节 宗族社群和农村公社的解体与个体的“孤立化” 190

第二节 “孤立化”个体的特征和形态 200

第三节 传统道德伦理规范的衰落和个体道德自律的降低 209

第四节 “天下以市道交”与日常生活中的人我互动模式 220

第五节 “君臣相与以市道接”与政治生活中的人我互动模式 230

第六节 “干世主”与在野派和当权派相互转化的政治行为模式 244

第七节 命名方式与个体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定性 259

第八节 个体心理调节机制系统的复杂化 275

第九节 结语 287

第五章 两汉时期“国家社会个体”的最终形成 290

第一节 重建的小农经济及其内在的个体“自我”文本 292

第二节 大一统君主专制政治对社会的整合和支配 296

第三节 “编户齐民”的户籍制度与“国家社会 301

个体” 301

第四节 “国家道德”秩序的整合与个体的“道德自我” 307

第五节 建功立业与“国家社会个体”的“社会自我”显现 322

第六节 汉代儿童社会化模式与个体“自我”发展 342

第七节 死亡和来世观念与个体的终极归宿 362

第八节 描写模式和语言模式与个体“自我意识” 373

第九节 结语 385

第六章 汉晋之际“国家社会个体”的自我价值危机和自我觉醒假象 388

第一节 东汉末年“国家社会个体”的自我价值危机 389

第二节 汉末魏晋之际圣人观的演变及其现实表现 407

第三节 魏晋士人清谈理赌与身份品级优劣评价 425

第四节 “魏晋风度”的现实行为的表现 442

第五节 汉末魏晋士人普遍的恐惧感保护感和退避反应机制 469

第六节 汉末魏晋之际“个人自我觉醒”的假象与“非个体化”的真相 479

第七节 结语 489

第七章 先秦两汉魏晋时期个体“自我”演变与中国人的文化史形象 491

第一节 “自然个体”和“社会个体”与中国人的个体文化史形象 492

第二节 “个人”形态在中国古代社会难以形成的历史原因 495

参考文献 523

后记 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