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校勘与校勘学 1
第二节 校勘与校雠 1
第三节 校勘与古籍整理和研读 5
第四节 校勘要运用各种知识 8
第五节 古今人校勘条件的对比 12
第二章 校勘简史 16
第一节 周秦的校勘 16
第二节 两汉的校勘 18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隋的校勘 25
第四节 唐五代的校勘 30
第五节 两宋的校勘 42
第六节 元明的校勘 49
第七节 清代的校勘 53
第八节 民国及建国以来的校勘 65
第九节 校勘学的发展 69
第三章 古书讹误的一般情况 77
第一节 误 77
第二节 脱 91
第三节 衍 97
第四节 错位 105
第四章 校勘的先导工作 116
第一节 选择校勘的对象 116
第二节 搜集现存各种版本 118
第三节 分析归纳版本的源流系统,比较各本的校勘价值 119
第四节 选择底本、对校本和参校本 125
第五节 搜集其他校勘资料 129
第五章 校勘的方法 135
第一节 对校法 135
第二节 本校法 138
第三节 他校法 149
第四节 理校法 157
第五节 关于文物校勘法 182
第六章 校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91
第一节 不可迁就政治 191
第二节 不可尽信他书引文 194
第三节 不可轻改古书 202
第四节 注意语言的内部规律性和时代性 208
第五节 不可误校、避免漏校 230
第七章 校勘记的写法 234
第一节 校勘成果的发表形式 234
第二节 校勘记的类型、写法及校勘记所使用的术语 241
第三节 撰写校勘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67
第四节 校勘记的位置和校勘记与正文的对应格式 276
第一节 校勘前体例的拟定 283
第八章 校勘前体例的拟定和校勘后说明的撰写 283
第二节 校勘后说明的撰写 289
第九章 在校勘底稿上的工作 304
第一节 在校勘底稿上的工作 304
第二节 校勘常用符号 309
第十章 目录知识在校勘中的运用 313
第一节 运用目录检索现存古籍版本 313
第二节 目录的编排检索方法 323
第十一章 版本知识在校勘中的运用 330
第一节 善本的校勘价值 330
第二节 新发现的版本对于校勘的意义 335
第三节 校勘古籍时常遇到的版本术语 341
附录一 形近易讹字表 350
附录三 历朝帝王名讳及其代字兼讳字简表 406
附录二 通假字简表 449
后记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