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编 道家总论 1
第一章 关于道家 1
第一节 道家的基本特点 1
第二节 道家的主要典籍 8
第二章 道家与道教的关系 13
第一节 道家同道教的区别 13
第二节 道教对道家思想的继承 16
第三章 道家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 27
第二编 老子 41
第一章 老子思想的渊源与特点 41
第一节 老子其人其书考略 41
第二节 老子思想的渊源 46
第三节 老子之“道”的特点 55
第二章 老子的“圣人”观 59
第一节 《老子》中“圣人”的内涵 59
第二节 后世对老子“圣人”的解读与重构 67
第三章 老子的社会文化批判与理想 71
第一节 老子的社会文化批判 71
第二节 老子的社会文化理想 80
第三编 庄子学派 83
第一章 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83
第一节 庄子所处的时代及其人其书 83
第二节 老庄同周文化、楚文化及中原古文化之关系 92
第三节 庄子之“道”与老子之“道”之异同 106
第二章 庄子的悲剧意识与化解方式 110
第一节 庄子对人生矛盾的揭示 110
第二节 庄子化解人生悲剧的方式 116
第三章 庄子的社会文化批判及其理想 129
第一节 庄子进行社会文化批判的标尺 129
第二节 庄子对儒墨名法以及世俗的批判 132
第三节 庄子的社会文化理想 136
第四编 黄老学派 143
第一章 黄老派形成之时地考索 143
第一节 黄老派产生之时间 143
第二节 黄老派产生之地域 147
第二章 黄老派之代表作——《黄老帛书》 150
第一节 《黄老帛书》成书年代考辨 150
第二节 黄帝传说与《黄老帛书》 155
第三节 从《黄老帛书》看黄帝与老子的关系 164
第三章 黄老派在战国中后期的发展 170
第一节 稷下黄老学派 170
第二节 申、韩的黄老思想 184
第三节 《鹖冠子》、《文子》、《吕氏春秋》诸书的黄老思想 191
第四章 汉初黄老理论的实施及总结 206
第一节 黄老理论实施的社会条件 206
第二节 黄老理论实施的大致情况 207
第三节 黄老派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213
第四节 司马谈、刘安的黄老思想 214
第五编 道家对文学的影响 219
第一章 道家的美学思想 219
第一节 “道”所隐含的审美意蕴 219
第二节 美的相对性与艺术创造原则 226
第二章 老庄的文学特色 232
第一节 哲理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232
第二节 寓言与非寓言的模糊 237
第三章 道家思想与楚辞 245
第一节 屈原与老庄的相通之处 245
第二节 屈原思想的黄老特征 249
第四章 道家思想与汉代文学 256
第一节 黄老思想与两汉文学 256
第二节 老庄思想与两汉文学 261
第三节 道家的审美趋向对汉代文学的影响 265
第五章 道家思想与魏晋南北朝文学 269
第一节 道家思想与建安文学 269
第二节 道家思想与魏末文学 276
第三节 道家思想与两晋文学 283
第四节 道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290
第五节 道家思想与南朝文学 297
第六章 道家思想与唐代文学 302
第一节 道家思想与初唐文学 302
第二节 道家思想对盛唐士人的影响 312
第三节 道家思想对盛唐诗风的影响 323
第四节 道家思想与中晚唐文学 332
第七章 道家思想与宋代文学 341
第一节 道家思想对北宋作家生活与思想的影响 341
第二节 道家思想对北宋文学创作的影响 346
第三节 道家思想与南宋文学 358
第八章 道家思想与元明清文学 366
第一节 道家思想与元散曲 366
第二节 道家思想与元明清戏曲 375
第三节 道家思想与明清小说 382
后记 390